人工智能背景下播音主持工作未来发展探讨

发表时间:2020/10/12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6期   作者:田雨欣
[导读] 摘要:近年来,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科技的大力发展,人类已步入了信息化的人工智能时代,很多行业的基础性工作已由人工智能逐渐代替,同样播音主持行业也不例外,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性。
        承德广播电视台  河北承德  067000
        摘要:近年来,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科技的大力发展,人类已步入了信息化的人工智能时代,很多行业的基础性工作已由人工智能逐渐代替,同样播音主持行业也不例外,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性。
        关键词:人工智能;播音主持;未来发展
        引言: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改革和创新,在播音与主持艺术领域当中的应用也较为广泛起来,一方面,通过人工智能进行播音工作可以增加受众的新鲜感并满足广大受众的好奇心,增加了相关节目的热度及收视收听率。另一方面,希望通过对人工智能系统的知识辅助提升播音主持专业人才的培养。但与此同时,人工智能播音主持的优势也成了传统播音员主持人的一大威胁,这就面临着较多媒体工作者被人工智能所替代,因此,在人工智能背景下的播音主持人才的能力如何提升,成了现阶段人们关注的焦点。
        一、人工智能技术的优势、不足及对传统播音主持领域的影响
        (一)人工智能是科技发展的产物,依靠高性能计算机芯片作为技术支持,以网络和大数据为技术支撑。它不仅可以将文字和声音互相转换,而且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做到综合分析后实现声音转换,代替了原有机械性的人工操作,为人们节省了不少资源和时间,同时,也拓宽了受众的知识面。因此不难发现,近年来有很多人工智能的电子及机器产品已经纷纷走入了人们的视野。如“小爱音箱”、“小度”、“小机器服务员”等等。虽然这些人工智能小机电系统存储着庞大的知识内容,但其操作中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如“小机器人服务员”为客人送东西时,只讲一些系统里固定的服务用语,当客人问及一些其它知识时,便无法识别客人所需。因此,人工智能虽然发展速度较快并且便捷,但局限性仍然较大。
        (二)人工智能技术对传统播音领域的影响
        众所周知,《创新中国》是一部由人工智能解说的纪录片,它的成功诞生,标志着人工智能技术已闯入传统播音主持领域,给传统播音主持领域的工作造成了较大的冲击。
        1、传统播音主持领域自人工智能技术加入以来,有部分节目被人工智能代替,它的全新模式及新鲜的内容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眼球,同时也丰富了人们的视野,甚至有些节目直接邀约观众到达节目现场,参与实际节目,表达自已的想法及见解。由此,大大增加了节目的收视收听率和热度。当然与此同时,有部分节目仍然处于原有的发展经营观念,限制了其自身的发展,导致节目收视收听率大辐度下降,甚至使广播媒体的收入入不敷出,节目逐渐解体。使部分媒体工作者失业或面临失业。
        2、当人工智能技术加入播音主持领域以来,随之对大数据技术科学进行了分析应用,播音主持专业的表现方式也随之有了更加多姿多彩的展现。尤其是随着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对情感、声音、画质等多方面听、视觉带来了饕餮盛宴。当然,在此背景下,受众对节目主持人的要求有了更高一层的标准,不仅要求思路清楚、思维敏捷、能随机应变,并且要求语言简明扼要、表达精准,同时还要对相关资料及数据有准确的概括,为观众展现最直观的内容。从而切实满足了广大受众的需要。
        二、人工智能播音主持的优劣势
        1、虽然有部分节目已引用了人工智能模式,且此种模式确实可以起到节省节目成本、提升节目制作效率、减少传统人为播报的失误,但却仍然存在着人工智能技术的缺陷,在和观众互动过程中严重缺少情感沟通,无法实现主持人原有语气、语调、和抑扬顿挫的灵活和美感。尤其是在某些较为特殊的场景,人工智能播音主持缺少具有的情感渲染,也就无法满足观众的的情感需求。
        2、播音主持这一行业,是将人类情感及语言相互融合的一种综合艺术,是对情感的一种特殊表达方式。自人工智能技术加入播音主持领域以来,人工智能系统的新颖和广泛的知识储备迅速获得了广大群众的喜爱。

但与此同时,人工智能无法使观众在节目过程中实时互动,更无法实现传统节目主持人的灵活机动、无法在现场连线环节当中实现实时信息传播,从而影响了观众对节目的参与度和对节目效果的心理预期。
        三、传统播音主持的优势和不足
        传统播音主持工作和人工智能播音主持工作之间各具优劣势,尤其是传统播音主持工作有着人工智能所不可替代的优势。它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播音主持系统来辅助传统播音员主持人来完成相关节目设计的某些特定环节,达到声音、语调、情感、气氛等技巧相互融合,为受众带来一种合谐美感。此外,传统播音主持工作的灵活度和逻辑思维创新能力是人工智能所无法比拟的,尤其在节目的某些特定环节中,传统播音员主持人可以合理应对,但人工智能播音主持则无法实现。如春晚节目中,对革命前辈的歌颂时,主持人董卿现场的“三跪拜”,不知温暧了全国多少观众的心扉。试问,收视率还可能会降吗?
        四、人工智能背景下播音主持人才培养和发展方向
        (一)合理利用人工智能的优势为自已所用
        优化播音员主持人对情感表达的体验,在情感层面多一些深入人心的环节。在情感环节当中做到精益求精。如《开学第一课》、《汶川大地震》等节目,主持人在播报时的真情流露,人工智能则无法实现。
        (二)不断与时俱进培养“一专多能”媒体人才
        因时代发展需要,不论是观众还是相关领域负责人对播音主持的要求也随之发生变化,为了满足广大观众的收看需要,对播音员主持人也秉承“一专多能”的培养原则,根据培养对象的不同性格、喜好等特性“因材施教”,并且根据节目内容多样化的需求,将培养对象朝着跨专业、跨学科的方向发展,使其成为多才多艺、多元化的播音主持人才接班人。
        (三)强化播音员主持人的心理素养
        在现实工作中,播音员主持人的心理素质在显得尤为重要,如怯场忘词、语调语气失调等细节问题,听起来似乎是小事,但实则严重影响受众的收听感觉,也大大影响了该节目的收视收听率。因此,要不断根据相关理论依据,采用合理化的心理训练方式,强化主持人心理综合素养。
        (四)强化播音员主持人的交流互动意识
        随着网络科技的飞速发展,同步交流互动已成为现实播音主持工作当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方式,我们常常会看到播音员主持人与观众或嘉宾之间的一些互动,从本质上吸引了观众的眼球,从而大大增加了节目热度。因此,节目组和观众在也对播音员主持人有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播音员主持人具备临场发挥的能力和引爆现场气氛的能力。在培养播音员主持人的过程中,需着重强调、并突出培养其自身特点和个人魅力,使之成为一名优秀的播音员主持人。
        五、结语
        虽然随着人工智能播音主持的介入,传统播音主持行业受到了一定的冲击,但同时也为我国的传统播音主持事业注入了新鲜的活力,为我国的新时代媒体行业带来较大的利好,更为我国的媒体行业发展带来时代性的进步。因此,要客观看待人工智能播音主持,应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态度积极与人工智能播音共舞。
        参考文献:
        [1]杨琦.人工智能背景下播音主持工作未来发展探讨[J].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9(15).
        [2]杨莹.人工智能背景下播音主持行业的发展路径探析[J]. 新闻研究导刊,2019, 010(007):95-96.
        作者简介
        田雨欣,女,1987年4月9日出生,工作单位承德广播电视台,毕业于河北传媒学院。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