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阜新市生态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辽宁阜新 123000
摘要:目前,我国的经济在快速发展,社会在不断进步,构建相对完善的生态补偿机制,借助行政手段及时落实和开展环境保护工作,在促使资源实现更为合理利用,促使不同地区和不同利益群体和谐共存,积极落实环境友好型社会构建的同时,生态环境也能得到有效改善和恢复。本文将重点阐述生态补偿的实现途径。
关键词:生态补偿;实现途径;保护工作
引言
生态补偿狭义指从生态或资源中获得的效益或破坏生态资源所造成损失的赔偿。广义的生态补偿不仅包含前者,也包含对造成环境污染者的收费。从我国政策制定的历史沿革来看,政策发展愈加精细化、标准化、严格化。从单一地区、环境领域扩展到具有各地特色、多领域、多样性地生态补偿法规条例,形成了立体化的联动保护。
1基本理论
生态补偿的概念目前尚无统一结论,其内涵丰富、外延广阔,属跨学科研究范畴。现阶段就其内涵、理论、制度建设等已有一定研究。目前国外研究的生态补偿(ecologicalcompensation)多指生态服务付费(paymentforecologicalservices),已初步形成了了生态服务付费的政策与制度框架,并在市场机制和多渠道融资方面较为成熟。我国生态补偿的研究盛行于20世纪90年代,基于目前的研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生态补偿具有两层含义。一方面,生态补偿是对生态环境自身的补偿行为,加强保护和加大投入以恢复某一地区生态环境,并对该区域所拥有的自然资源限制开发,此类生态补偿偏重于自然科学范畴;另一方面,生态补偿侧重于对某一区域为了保护生态环境而无法开发其自然资源,导致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补偿,其补偿主体是“人”,此类生态补偿偏重于社会科学范畴。当前,我国生态补偿研究和政策制定对两类生态补偿均有涉及,更倾向于第二类生态补偿,特别是在跨区域生态补偿、多元化生态补偿的研究方面均以人的视角出发,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撑。生态补偿是我国生态环境保护政策研究和制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有力支撑。然而,当前生态补偿机制亟待完善,特别是在法理、逻辑和技术方面需加强深入研究,为提出具有操作性的政策建议提供支撑。
2生态补偿的具体实现途径
2.1深入开展基础研究,明确生态补偿标准
以自然资源确权登记为契机,结合目前开展的第三次国土调查、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等资源调查工作,进一步摸清各类生态资源的面积、组成结构等特征,开展当地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标准和价值总量评估。同时开展现有建设工程对生态资源的消耗评估和已经实施生态治理工程的生态效益评估,形成可以量化的评价标准,为生态补偿标准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2.2补偿资金增收
生态补偿政策最为直接的减贫路径在于其为参与者提供了稳定的补偿资金,增加了收入来源的多样性和稳定性。稳定性是许多贫困户福利效用的重要来源,多样性则降低了贫困户的收益风险。如哥斯达黎加奥萨半岛的生态补偿政策、我国的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等均增加了大多数参与的贫困人口的收入。然而,衡量生态补偿能否发挥减贫增收的效益不能仅考虑生态补偿资金及其占总收入的比例,还需权衡其是否能覆盖贫困户参与的机会成本、交易成本等。因此,补偿资金标准的设计直接影响生态补偿政策的减贫效应,一个设计完善的、专项、持续的现金转移对促进经济增长和福利收益,实现政策绩效有重要作用。此外,在市场化的生态补偿过程中,生态服务交易双方的地位、组织和信息环境也会影响补偿资金对贫困户的减贫效应。补偿资金标准的产生是基于生态服务生产者与购买者针对生态服务价格协商谈判的结果,而经济租金的分配取决于双方的谈判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富裕的一方往往占有谈判优势,能够攫取更多的租金份额,减少贫困一方的利益。
因此,提升贫困人口的组织和信息水平能够改善其的谈判地位,减少租金流失。
2.3建立中国特色的生态补偿制度
中国特色的生态补偿制度最大亮点是将生态补偿与人民福祉结合起来。生态补偿与精准扶贫有机结合、与乡村振兴紧密联系、与建设美丽乡村和全面小康战略步调协统一。中国特色的生态补偿通过创新生态产品以及服务的供给模式,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定位于文化、农业型旅游、健康保健等产业融合发展,顺应新时代新特点的生活需求的新变化。2018年1月,《生态扶贫工作方案》为新时代的生态扶贫工作提供了依据,生态补偿与特色产业带动合力助力精准扶贫。党的十九大报告把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列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生态扶贫已经成为扶贫工作的一种重要方式,它强调在脱贫攻坚中通过生态补偿等方式实现贫困群体的脱贫。实现可持续性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一环,通过选聘护林员、实施退耕还林项目、及时兑现公益林补偿资金等工作方式,让一大批困难群众实现了脱贫致富奔小康。
2.4生态服务外部性的内部化
生态服务在供给和消费过程中具有外部性,其外部性通常是跨区域的。以云南省抚仙湖为例,抚仙湖在珠江的上游,其生态保护与修复产生的生态服务和产品价值增值可跨区域外溢到珠江流域地区甚至更广的地区并受益。为了将生态服务外部性长久维持下去,特别是正外部性,即边际私人收益会小于边际社会收益,需对其因维持生态服务和产权价值的行为进行合理补偿,否则将可能出现供给不足。根本的补偿办法就是将其外部性的社会成本或收益内部化,具体操作是将抚仙湖生态保护和修复的外部边际成本与抚仙湖辐射的下游地区边际收益结合起来考虑,结合地区实际发展特点和情况,考虑现有的行政、经济、自愿协商和社会准则等手段进行。从近期来看,珠江较发达地区应从经济上给予抚仙湖环湖地区经核算后的一定补偿;从中期和长期看,部分企业应发挥主体责任,采取自愿协商并依据公认的条款和准则,给予抚仙湖环湖居民,特别是为了保护抚仙湖生态环境而搬迁的居民,进行点对点的经济补偿等。
2.5践行社会化及市场化补偿
在生态补偿中,应该积极关注多种举措,构建相对合理的市场机制,同时关注促进补偿工作的落实情况,只有妥善的将相关的行动落实到位,才能让其他的工作顺利开展,保证更好巩固基本的补偿成果。构建起多种权利机制,比如生态资源使用权等,在对应的交易市场中,适当的净化相应的环境,促使多种产权可以更好的匹配起来,使得每一位工作人员都能担负起相应的职责,努力践行基本的工作指示。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主张积极的构建起相应的生态补偿捐助机构,只有将其妥善的建立,才能为相关工作的开展奠定更为坚实的基础,保证更好的提升相应的工作质量。所谓的生态捐助机构,就是为生态补偿工作的落实提供多方捐助,这些捐助可以让相关工作的开展更加顺畅。还可以在上述基础上积极发行生态补偿彩票,这也是一种极具可行性的举措,以多方位的角度,为生态补偿提供科学的资金筹措方案。
结语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的经济呈现出高速发展的态势,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凸显,现已成为了影响到经济发展及社会稳定的因素。在宏观的背景之下,采取何种方式构建生态补偿机制成为了一项重要课题。希望通过本文章列举的相关途径,能够为工作人员提供相对科学的参考意见,使其在后续的工作中能积极融入相应的方案,巩固生态补偿机制的建设成果。
参考文献:
[1]马文博,陈昱.农户耕地生态补偿需求意愿及影响因素———基于河南南阳农户调研数据的实证分析[J/OL].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5):1-9.
[2]张化楠,葛颜祥,接玉梅,郑云辰.生态认知对流域居民生态补偿参与意愿的影响研究———基于大汶河的调查数据[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9,29(09):109-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