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密引水渠李家史山管理所管段水环境现状及治理措施

发表时间:2020/10/12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8期   作者:徐欢
[导读] 摘要:京密引水渠始建于1960年10月,1966年5月全线通水,始于龚庄子进水闸,流经密云、怀柔、顺义、昌平、海淀五个区县,全长105.059千米。京密引水渠李家史山管理所管段位于怀柔和顺义区,全长15.062公里。随着当地经济的发展,水环境污染现象、违法涉水事件增多,为防止水污染,构建人水和谐社会,实现首都经济及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采取有效的工程及非工程措施,做好水环境保护及治理工作,调动社
        北京市京密引水管理处  北京市  101400
        摘要:京密引水渠始建于1960年10月,1966年5月全线通水,始于龚庄子进水闸,流经密云、怀柔、顺义、昌平、海淀五个区县,全长105.059千米。京密引水渠李家史山管理所管段位于怀柔和顺义区,全长15.062公里。随着当地经济的发展,水环境污染现象、违法涉水事件增多,为防止水污染,构建人水和谐社会,实现首都经济及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采取有效的工程及非工程措施,做好水环境保护及治理工作,调动社会各方力量,使水环境保护工作深入民心,形成人人护水的局面,确保市民吃上放心的水。
        关键词:水环境现状,治理措施,工作设想
        一、京密引水渠李家史山管理所管段水环境现状
        1、基本情况
        京密引水渠李家史山管理所管段(以下简称史山段)位于怀柔区和顺义区交界处,全长15.062公里。管段横跨怀柔区庙城镇、桥梓镇,顺义区北石槽镇,两个区三个镇,20多个行政村。管段内共有建筑物49余座,其中跨渠桥梁19座,节制闸2座,过渠涵洞3座,分水闸7座,雨洪口18座,林地面积1086亩,种植各种林木3万余株。
        2、水环境现状 
        史山段渠道是宽沟招待所的必经之路。引渠紧邻怀昌路、怀长路两条重要交通干线,东临京承高速路段,来往车辆较多、人流量大,社会关注度不断提高,水环境保护难度加大。
        2.1怀昌路
        引渠右岸堤顶为怀昌路,公路为双向二车道,是怀柔、顺义通往昌平地区的主要干线公路,是引渠主要污染源之一。由于车流量较多,行人丢弃的白色垃圾、废弃物会直接污染水环境及水质。夜间还常有大货车乱倒垃圾渣土现象,且常有车辆由于交通事故掉入渠道,不仅破坏林木资源,泄露的燃料、油污等对渠道水质也造成一定影响。最为危险的是如果装载农药、化肥的车辆一旦落入引渠,后果不堪设想。
        2.2林带
        引渠两岸林带多为成熟及过成熟阔叶林,现林木老化、生长衰退现象严重,树木长势弱、抗病、抗自然灾害能力下降,以至于很多老化大树容易被虫咬空心、也容易染上腐烂病等,遇到极端天气极易造成树木倾斜、倒树入渠、倒树阻断交通等现象,危及过往车辆及行人安全。由于严格限制采伐,每年春季有大量的杨树吊、柳絮落入渠道,秋末更有大量枯枝、落叶随风飘入渠道,对水环境也构成威胁。
        2.3雨洪口
        管段共有18座雨洪口,平时没有水流经雨洪口汇入渠道。如遇暴雨,搀杂着各类垃圾、牲畜粪便及残留在农田中的农药、化肥的雨水,就会流入渠道污染水质。
        2.4沿渠村镇
        一方面引渠多处紧临村镇,沿渠各村虽已装上垃圾箱,但垃圾箱少、小,村民如有大量垃圾需要倾倒时(如建筑垃圾)多倒于村外坑溏之内或空场上,严重污染水环境。特别是冬春多风季节,大量的白色垃圾随风刮入渠道内,给水环境治理工作带来困难;另一方面村民及过路行人到引渠内游泳、捕鱼、刷车等违法行为多有发生,特别是夏季游泳钓鱼现象普遍增多,劝阻工作十分艰巨。
        二、治理措施
        2.1工程措施
        2.1.1安装防护网
        对史山段渠道采取全封闭式管理,沿渠两侧安装防护网,使水源地与外界隔离,降低外界因素对水源安全的干扰,防止无关人员接近水体,有效保护引渠水源安全。
        2.1.2设置限行措施
        近年来,史山段先后在幸福桥路口、李史山村路口、东石槽桥路口、王史山桥路口、下西市桥路口等地安装防护路障。路障栽植后,制止了货车从堤顶路通行,减少倾倒大型垃圾渣土及扬尘对水环境的污染;对半壁店大车桥等危桥设置限行措施,阻止车辆通行,保证桥梁安全同时保证了输水安全;对12个丁字路口设置防撞设施,防止车辆入渠事件的发生,保护水环境、水源安全。
        2.1.3林业绿化美化
        近年来,针对沿渠林带内乱倒垃圾、乱堆乱放等问题,史山段开展了多次集中整治工作,并对史山所大门外三角地、东石槽桥至天北桥右岸渠坡等地进行绿化提升、平原造林等绿化美化项目,合理利用林地,营造良好环境。
        2.1.4雨洪口清理及封堵
        为合理利用雨洪资源,每年汛前、汛中、汛后对18处雨洪口进行清理,保障入渠水质安全。

为防止污物入渠,目前已对王史山桥上游、大秦铁路桥上游右岸、东石槽桥上游右岸、天北桥上游右岸4座存在雨污合流的雨洪口,采取封堵处理,保护水源安全。
        2.1.5水质监测
        输水期间,由北京市水文总站负责定期对水质进行检测,及时掌握管段水质变化;每当雨后,所内技术人员及时对雨洪入渠水质进行收集,委托水质监测部门对渠道水质进行检测,防止污染水源现象发生。
        2.2非工程措施
        2.2.1加强日常巡视管理
        加强日常巡查制度,每天安排巡视人员上、下午各巡视管段一次,同时安排巡视车辆,每天对管段进行全面巡查,检查管理范围内有无挖沙、取土、倾倒垃圾渣土;有无违章建筑、埋坟、垦植及未经批准的施工;堤顶有无盗采砂石、摆摊经商;渠内有无游泳、钓鱼、洗衣及其它涉水活动;清理管理范围内的白色垃圾。保护范围:有无打井、挖沙等违章施工;有无违反法律法规及污染水源等行为,发现违法涉水事件,及时上报处理。
        2.2.2加强水环境宣传工作
        广泛开展水资源保护宣传,提高全民节水护水意识。每年以“世界水日、中国水周”为契机,多次走访沿渠村镇、学校、企业等单位,发放《致广大师生朋友们的一封信》、《致市民朋友们的一封信》、购物宣传袋等材料;长期在引渠两岸重点桥头、路段悬挂宣传横幅,在引渠两侧挡墙上喷绘宣传标语,时刻警醒市民远离水体、爱护水源。定期联合周边相关部门,组织开展“节水护水进校园”、“小手拉大手,保护京城水脉”等五进宣传活动,呼吁市民要爱护京密引水渠的一草一木,保护水源和水环境。
        2.2.3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
        河长制是党中央重大的机制创新和制度创新,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新时期治水、管水的重要抓手。通过全面深入推进河长制工作,强化联合执法,充分发挥当地政府的职能,共同打击水污染违法犯罪行为,建立健全环保、公安、水政等部门联动程序,扩大联合执法范围,垃圾、污水等一批环境问题得到解决,河流水质得到进一步改善,全力保护京密引水渠水源安全。
        三、水源保护对策
        通过分析史山段水源保护现状及存在问题,为了更好的保护好水源,提出如下保护对策:
        3.1加强宣传,提高市民水源保护意识
        充分利用网络、电台、微信等新媒体平台,创新宣传手段,加强水环境宣传覆盖面、影响力,及时转变用水观念和习惯,使全民掌握科学用水知识,树立正确水观念,增强全社会对水的忧患意识,全民行动,为生态文明建设贡献力量。
        3.2做好沿渠林木改造更新
        采用针叶树、阔叶树间作的种植方式,或者阔叶树与花卉、绿地结合,边界种植常绿树边界带,逐步成段更新沿渠树种,淘汰飞絮杨柳树种,这样既有利于水质保护及工程安全,又使绿化效果具有层次感。
        3.3加强污染源管控
        史山段沿渠两岸紧邻护渠林,有大量耕地、养殖场、单位等。要及时有效的做好监管,一是要对这些污染源建立台账明确产生的污水类型、污水量、排污去向;二是对沿渠的雨洪口加强巡查,雨洪口除雨洪水外禁止其他污水入渠。防止生产废水或是生活污水通过雨洪口进入渠道。
        3.4全线自动监测水质
        在史山段沿线建立监测点,设置水质监测设备,定时自动采样分析,一旦监测数据异常,仪器发出警报,工作人员马上启动相应应急响应机制,保障水源安全。
        3.5全线无死角视频监控
        对重要水工建筑物及引渠全线实行视频实时监控,对监控中的可疑事件,第一时间发出预警,及时处理,最大限度保证水源安全。
        3.6健全水法体制,建立严格的法律法规
        深化水务领域体制改革,健全管理体制,完善法规体系,强化水管单位执法能力,建立严格的水法规定,通过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加强水环境执法力度,更加有力有效的保护水源安全。
        结论
        综上所述,京密引水渠李家史山管理所管段水环境污染主要有怀昌路、林带、沿渠村镇、雨洪口等方面,水环境保护工作不是一天两天的工作,它是一项长期不间断的保护工作。我们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加大水环境保护及治理力度,提高保洁标准,力争打造一段岸绿、水清的亲水走廊。
        参考文献
        [1] 《北京市京密引水管理处工程管理手册》,2010年10月。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