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风貌保护区内的产品设计探讨——以青浦璞樾门第项目为例

发表时间:2020/10/12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9期   作者:吴熙
[导读] 摘要:本文结合上海青浦老城厢历史风貌保护区内的璞樾门第项目设计及开发实例,从中对历史风貌保护区的产品设计进行了分析与研究。

        上海新城万嘉房地产有限公司  上海普陀  200062
        摘要:本文结合上海青浦老城厢历史风貌保护区内的璞樾门第项目设计及开发实例,从中对历史风貌保护区的产品设计进行了分析与研究。主要从风貌保护,文化传承,应对策略等方面进行论述,旨在为同类型项目开发设计人员共同探讨参考。
        关键词:历史风貌保护;新中式;建筑设计
        引言
        随着历史的发展,应城市建设之需不少历史风貌区逐步被现代开发所更替,但是历史文化的特征终究不能被完全抹灭,如果在现代开发的进程中做好对历史风貌保护区的尊重与结合是我们每个产品开发设计管理人员应该深思的问题。本文以实际开发项目璞樾门第为例与大家探讨建筑产品的设计如何继承水乡街巷的空间特征,延续当地传统文脉。
        一、项目概况
        1、基本信息
        项目位于上海市青浦区盈浦街道,城中南路以东,环城东路以北,属于青浦老城区。建筑总用地面积26653.7㎡,容积率1.1,属于二类住宅及商业服务业综合用地。地块限高6.4-9.4m。
        2、周边情况
        基地北面有地铁17号线,直接接入虹桥枢纽,与2号线换乘,基地北面临沪青平公路,沪青平高速与延安高架无缝连接,可以直接到达外滩。基地周边有多个公交站点。公共交通较为便利。基地周边3公里内医院商业等配套设施齐全,占据老城文化、商业、教育、医疗配置,满足青浦老城高收入人群在其原有舒适生活圈的终极置业需求。

        3、周边策略
        基地周边老城区路网过密,建议提升泮池路,文庙街景观品质,使之接近于步行道路尺度。老朱青路以北的城中南路段商业价值最高,以老朱青路为节点,部分商业内引,延宝庆街高端商业面朝西侧,以规划河道和市政绿化与东面低端商业业态分隔开。
        基地南面临淀浦河南望万寿塔,因此临环城东路段景观价值最高。同时基地外北侧多处保留历史建筑,设计时考虑承接老城古镇的历史文化。
        二、风貌保护
        1、整体性原则——切实保护文物建筑、水乡传统民居、传统街巷、护城河等构成的历史风貌和空间形态,延续地区的传统文脉
        1.1、保护区概况
        青浦历史风貌保护区东至青安路、青松路,南至沪青平公路,西至海盈路、卫中路,北至新海路,总占地面积171.10h㎡。本风貌区是上海市拥有完整护城河水系和部分传统街道格局的郊区新城历史文化风貌区。风貌区内还保存有以曲水园为代表的古园林以及一定数量的传统民居建筑。传统民居粉墙戴瓦,多为院落式布局,具有浓厚的地方风格;传统民居分布较为集中的县前街、南门街、北门街等风貌街巷,反应了青浦老城厢作为青浦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历史地位以及传统水乡中心城镇的风貌特征。
 
        本案基地位于青浦风貌保护区内青浦老城厢内的传统民居大都建于民国,大半个世纪以来由于缺乏仔细的保护和修缮,绝大部分民居的生存状况较差。80年代,青浦老城内还保留较多传统合院民居。2000年,南门街依旧存少量老建筑,但由于长期缺乏修缮,房屋老化,且缺乏科学的历史建筑修补方法的指导,这些都造成了对历史风貌的进一步破坏。
        1.2、现状评估
        本次基地建设用地面积26653.7㎡,通过现状卫星图片和周边照片可以看出:①基地外,北侧存少量保留历史建筑,但缺乏修缮已十分破旧;②基地南侧为老护城河—淀浦河段,现状城河两岸的景观设计过于单调,没有充分利用其周边的历史资源。今后需要对其系统梳理整合,创造一个优美宜人的环形滨水空间,基地南面,位于淀浦河对岸仅存一县级保护单位万寿塔;基地内已无保留历史建筑,基地内没有古树、大树。
 
        1.3、现状结论
        基地北侧属于核心保护范围,其余属于建设控制范围。根据《青浦老城厢历史风貌区保护规则说明书》核心保护范围内控制规定:①保持原有街巷网格和空间格局;②不得新建工业企业;③改建新建项目应在体量、色彩、空间、格局、景观特征与周边历史风貌相协调建设控制范围内控制规定:①新建建筑因在高度、体量、色彩和空间布局上与风貌特色相协调;②新建道路、街巷和河道应与历史风貌相协调基地内南门街及基地东面宝庆街属于风貌保护街巷,基地外西面城中南路和基地外南面环城东路为四类风貌保护道路。设计时要维持原有道路和街巷的宽度、走向和线型。未发现现状基地内历史建筑踪迹。
        1.4、前期研究结论
        整体性原则切实保护文物建筑、水乡传统民居、传统街巷、护城河等构成的历史风貌和空间形态,延续地区的传统文脉。包含文物建筑:由前期分析看,基地内无保护文物,基地外北侧沿南门街仅存几处保留历史建筑。因此,本次设计建筑风格因与基地附件保留历史建筑风格相融合。基地对岸有县级保护单位万寿塔,进行视线设计,在基地内更好的观看万寿塔。
        水乡传统民居、街巷:由前期分析看,青浦老城厢地处水网密布的太湖流域范围内,随着历史的发展,虽然应城市建设之需不少河道被填埋,但是水乡城镇的历史特征终究不能被完全抹灭,仍留存有部分江南水乡城镇特征。传统民居分布在县前街、南门街、北门街等风貌巷,构成了明清时代格局的传统街坊。因此,本次设计在空间布局上继承水乡街巷的空间特征,延续当地传统文脉。
        护城河:青浦老城厢完整的护城河水系,形成水绕城的椭圆形城市格局,是其最显著的特征。基地位于护城河淀浦河北岸。本次设计对其系统进行梳理、整合,创造一个优美宜人的环形滨水空间,并设计其沿河界面,使沿河界面天际线融和于城市界面。
        2、原真性原则——保护本风貌区的历史建筑、城市肌理、空间格局、街巷尺度、绿化种植等物质形态完整和所携带真实的历史信息,尽可能地保持社区的基本活力和城区的文化底蕴
        2.1、肌理研究:本案设计的建筑高度与密度与传统片区取样分析的结果吻合,形成与传统片区较为接近的空间城市肌理。
 
        2.2、空间格局:本案沿生活轴主要布置生活住宅区;本案延续了传统风貌轴——南门街段的风貌特征,立面采用民国、青浦当地老建筑风格的现代演绎,形成尺度宜人的商业街形态;在滨水休憩轴淀浦河沿岸,建筑风格再传统中式基础上加入现代元素,形成具有律动感的沿河界面。
        2.3、街巷尺度:本案保护道路城中南路维持12m,环城东路14m,南门街2.0~5.0m,均满足青浦老城厢历史风貌保护区规划所规定的风貌道路和风貌街巷的宽度限定。本案在街巷设计上也沿用北门街的街巷尺寸还原了老青浦的居住风貌。
        2.4、院落分析:本案设计采用传统的院落空间形式,多进院落,层层递进。庭院空间开敞,室内外相互渗透,延伸空间,再现传统民居富有情趣的复合空间。庭院布置景观花草,再造自然,符合传统的“天人合一”的思想境界。
 
        3、可持续性原则——完善功能设施,整治环境景观,改善居住条件,采取多种保护手段,使历史建筑及其周边环境在保持风貌特色的同时,又能满足现代生活的需求。
        3.1、对历史风貌区的发展:
        原传统民居住宅功能较为单一,本案设计整合合院住宅、保障房、商业配套、社区居委会等功能,完善了功能设施;
        原基地周边景观缺乏设计,较为杂乱。本案着重设计了沿淀浦河、宝庆街、南门街保护河道和街巷的景观。创造一个优美宜人的环形滨水空间;
        原传统民居面临历史建筑长期缺乏修缮破败,内庭院违章搭建严重,导致杂乱无章。本案设计在继承了传统民居立面风格并加入现代元素加以发展;保留原传统民居合院空间格局,改善了居住条件。
        3.2、城市界面:沿淀浦河城市天际线界面轮廓平和规整,且建筑高度控制在12m范围。沿宝庆街城市天际线滨河界面形式活泼,形成一种跳动的韵律感。
 
        4、分类保护原则——根据历史建筑的科学和艺术价值,现状保存状况、城市类型和环境特征,采用分类保护的方法,制定相应的控制规定和整治措施,保护历史文化风貌的多样性。
        基地内无对应四类风貌保护建筑,应从历史风貌保护的角度出发,提取周边保护建筑的特征,遵循青浦老城厢城市肌理和空间尺度,打造符合现代生活需求的居住产品。
        4.1、立面设计:本风貌保护区内新建改建建筑的建筑色彩应与周边历史建筑色彩相和谐,不应大面积使用明亮耀眼的颜色,宜选用柔和中性的色调,以黑色、灰色、白色、褐色和原木色为主,多采用砖、石、木等建筑的自然色彩,反映本风貌区的传统江南水乡特色。沿街商业与住宅区采用新中式的立面风格,形成与城市友好相处的形态;特色商业街——采用民国风格立面以及当地老建筑特征,承接南门街老城厢风貌,呈现纯粹的青浦老城特征。
 
        4.2、墙面设计:墙面选用石材山墙传承民国风情,选用简化的马头隔墙,在墙面运用砖与花格,铝合金仿木与浅色哑光石材的结合体现粉墙与木窗的组合特征。
        4.3、屋顶设计:青瓦屋面的错落组合设计形成合院四水归堂的效果,山墙与屋顶做细部处理,单坡屋面做简化与提升。
        4.4、细部设计:以木构架的顶部结构及白色墙身——在设计中延续青浦古建筑“两段式”的建筑手法,在白墙上开方窗,顶部采用仿木格栅来延续青浦建筑的风格,屋顶采用单坡,提炼了青浦古建筑大屋面的建筑形态。粉墙戴瓦在色彩上,还原了青浦古建筑黑白灰及木色的淳朴印象。
 
        三、规划设计
        1、总体布局
        在对该地块的历史风貌充分调研的前提下,发掘出青浦老城厢低层合院住宅街巷以及多层利农住宅特征,前者运用于近南门街风貌保护区的6.4m控高地块,从城市道路到住宅内部呈现街、巷、院的空间转换特征与宜人尺度;后者运用于西侧近城中南路地块,体现出从外到内街、里弄、楼台的多层次转换。
        2、交通设计
        2.1、出入口设置:本项目实现人车分流。机动车出入口3处。分别位于C4-01地块的西南侧沿环城东路布置,主要作为住宅停车出入  口;C5-01地块的西南侧沿泮池路布置,主要作为商业和社会停车出入口;C5-02地块的东北侧沿学前街布置,主要作为住宅停车出入口、商业和社会停车的备用出入口。本项目非机动车库集中设置在C4-01地块保的地下夹层,非机动车出入口位于地块的西侧沿城中南路布置。各地块的人员出入口主要沿基地中央的文庙街布置,以及基地东侧的南门街布置。
        2.2、车行流线:利用基地的周边道路作为消防车道;通过车行入口组织车辆直达地库的入户或单元的门厅,且做到住宅、商业及社会停车的流线分隔,便于管理。
        2.3、人行流线:地面实现完全的步行体系,住户由街进入主巷,再转入支弄,最后由私家花园入户。商业人流由周边道路和南门街进出,不通过小区内部。
        3、景观设计:
        步道:景观步道分为支巷和主街,步道层次主街——主弄——支弄——入户。
        院落:合院组团内部体现多重院落的景观特征,叠拼组团内部体现出里弄空间的景观特征
 
        4.建筑单体设计
        4.1、本项目包含低多层商品住宅、多层保障房、相关配套设施、低层商业用房的综合居住小区,建筑分类为多低层民用建筑,耐火等级为二级;地下车库为一类建筑,耐火等级为一级。建筑间距均满足防火规范要求。
        联排别墅:地上2层,总高度6.4米,赠送地下夹层与地下车位;
        叠拼住宅:地上4层,总高度12米;地上5层,总高度15米,赠送地下夹层与地下车位。
        保障房:首层为商业用房,位于2-5层,总高度15米。
        商墅:2层,总高度6.4米。
        商业及配套用房:地上1-3层,根据各地块的限高,高度各不相同,最大高度9.4米。
        地下车库:本项目地下室为大开挖形式,共设三个双车道车行出入口。局部地下二层。
        5住宅户型设计:
        低层合院住宅130-150㎡/户,多层以复式为主,110-130㎡/户。住宅户型特征源自道家三生万物之理,总量三万,凡三层,落地为府,叠樏成邸,府邸设三重宅门,三方院落,三间正房,分喻三星高照、三阳开泰、三元及第。
 
        6、住宅公共空间:
        地上部分:结合低层合院住宅街巷以及多层里弄住宅特征,从城市道路到住宅内部通过街、巷、院的一系列空间转换,体现出从外到内街、里弄、楼台的多层次转换,诠释了东方建筑空间序列及曲径通幽、移步换景的精髓。
        地下部分:从地下私家车库,进入二层挑空的全明私家门厅,再上到围合下沉庭院的家庭用房,空间序列的变换处处体现了尊贵与气派。
        7、商业用房设计:
        沿城中南路为点式非连续设置,每户500㎡左右,减少对市政干道的交通压力;沿泮池路为单侧线性布置,每户80-150㎡;沿南门街为点线结合可分可合,每户200-500㎡。
        8、立面设计:
        住宅立面以老城厢特征为基调,运用现代材料及手法加以提炼、创新,呈现砖石木的材质与黑白灰褐的颜色特征,最终实现新而中的设计目标。
        商业立面特征以南门街风貌保护下的民国风与传统民居混搭的传统形式向泮池路的新中式风格渐变,到城中南路地块北侧呈现最现代的风格。
        四、结束语
        现代化城市建设的进程不能停下,历史的风貌保护的文化特征也应当得到妥善的保护与延续。传统民居与现代开发可以得到合理的有机结合。在我们开发新的项目产品设计过程中应当充分尊重属地的传统文脉,把握好建筑的整体规划,做好建筑的空间设计。让历史风貌保护与城市化进程能达到均衡的发展。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