轧辊托磨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应用

发表时间:2020/10/13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0年18期   作者:任中杰 温亚楠 王培培 张旭阳
[导读] 轧辊是轧机的主要组成部件,
       任中杰 温亚楠 王培培 张旭阳
        河南中孚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河南巩义 451200
        摘要:轧辊是轧机的主要组成部件,故轧辊的磨削技术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轧机的技术水平,影响着压延产品的质量。轧辊磨削采用顶中心孔磨削,工艺虽简单但存有许多不足之处。一是在磨削过程中,中心孔容易产生变化,有时需多次上下修研中心孔,增加了磨削辅助时间,影响加工效率。二是中心孔定位接触面积小,刚性差,磨削过程中极易产生振动,造成尺寸精度和表面质量差,限制了磨削参数的提高。三是特大型轧辊(例如5m宽厚板工作辊)由于吨位大(60t以上)、磨削时间长,中心孔顶磨难以保持磨削过程的稳定,使磨削无法正常进行。为此,有必要推广、应用轧辊托磨工艺,以达到提高轧辊磨削效率和加工精度,降低磨削成本的目的。本文就轧辊托磨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应用展开探讨。
        关键词:轧辊;托磨;工艺
        引言
        在轧辊的使用过程中,因受到制造残余应力、轧制过程中的接触应力、弯曲应力、扭剪应力以及交变热应力的综合作用,很容易产生热裂纹、疲劳裂纹、不均匀磨损等,这些裂纹和磨损的存在会严重影响轧制带材的质量,降低轧辊的使用寿命,为了消除热裂纹、疲劳裂纹、不均匀磨损对轧钢的不利影响,需要定期对轧辊进行修磨,在修磨过程中,如果磨削量不够,则不能彻底去除轧辊的表面缺陷;如果磨削量太大,则会降低轧辊的使用寿命,造成较大的浪费;另外,在修磨过程中,由于受到磨削力和磨削热的综合作用,很容易使轧辊表面产生较大的残余应力,导致轧辊在修磨后的使用过程中产生裂纹或剥落而提前失效。
        1轧辊托磨技术理论
        轧辊托磨的成圆理论,尚属无心磨削理论的一种特殊形式。俄罗斯、德国、日本和我国都从不同角度、采用不同方式,进行过多种研究,建立了许多理论体系,包括几何成圆理论,静态成圆理论和动态成圆理论。轧辊采用托磨方式,其组成部分主要有工件、机床、托磨架、拨盘、挡块等。托磨成圆的基本原理是:依靠合理设计的支点和工件的自身重量,迫使工件在回转过程中紧贴侧托块和下托块,使其成圆。轧辊托磨在精车以后,这时工件形态一般呈椭圆状,在轧辊的托磨过程中,只磨椭圆的长轴而不磨短轴,即凸磨凹不磨,因此,磨削过程可能会造成工件出现多棱圆的问题。一般认为磨削成多棱圆的原因是:(1)车削后的工件呈多棱圆,托磨削时复印在工件上;(2)磨削时顶尖孔呈多棱圆,使磨削时复印在工件上。在磨削时,工件回转随着多棱形的变化而变化,棱形数量聚集,每一托块接触数十条棱时,工件中心也不会发生变化时,就会发生测量不扁,使用千分表发生跳动的现象。为了减少和防止多棱圆,就出现了新形式托架,两托块之间的夹角对轧辊磨削有一定的影响,夹角越大所需回转的力矩越大,磨削部位的测量越困难,越易产生多棱圆。
        2轧辊托磨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应用
        2.1修磨量的确定
        轧辊的修磨缺陷层包括表面氧化层、热裂纹和不均匀磨损,同时还要磨去轧辊表面的疲劳硬化层。在修磨过程中,如果不将这些缺陷修磨彻底,在后续使用过程中,会造成轧辊因裂纹扩展、剥落提前失效。轧辊缺陷层厚度与轧制条件,轧辊上机时间有关,通常采用硬度检测和涡流探伤法确定修磨去除量。一般情况下,表面氧化层、热裂纹和不均匀磨损的总合为(0.10~1.25)mm。


        2.2修磨参数的确定
        轧辊修磨的目的是去除轧辊使用过程中产生的缺陷,但是,如果修磨时磨削参数选择不当,磨削时会对轧辊产生更大损伤,甚至产生磨削裂纹,主要原因是切削用量过大,因为切削用量过大时会产生巨大的摩擦热,使轧辊表面烧伤,造成力学性能下降,同时应力增大,最终造成裂纹。磨削裂纹具有特有的外部表面形状,常垂直于磨削方向,排列成行,有时也成网状。(1)砂轮选择在轧辊修磨过程中,正确选择砂轮非常重要,正确选择砂轮不但可以提高磨削质量,还可以提高工作效率,选择砂轮时,要考虑轧辊材质、热处理状态、表面粗糙度、磨削余量等因索。通过大量实践后进行总结,确定了常用轧辊修磨时使用的最佳砂轮。(2)切削参数的选择实际工作经验表明,采用适当降低砂轮线速度、磨削深度和适当提高工件转速的方法,可有效降低磨削温度,提高磨削质量,精磨时切削参数的选择。
        2.3轧辊修磨过程中的冷却
        在磨削过程中,金属变形速度很快,在极短时间内磨削区域会产生很高温度,高温极易引起轧辊表面烧伤和产生热应力,从而造成变形和裂纹,同时,在高温下砂轮的磨损也非常快。采用合理的冷却方法和切削液可以防止轧辊修磨时的缺陷,提高砂轮的耐用度。轧辊修磨时应采用冷却能力较强的磨削液,常用的磨削液有水溶液和油类,其中水基磨削液的冷却能力较强,因此,轧辊修磨时应尽量采用水基磨削液。
        3轧辊使用管理注意事项
        (一)轧辊上线。(1)轧机操作工领辊时需填写《轧辊运行跟踪表》,轧辊上线前应仔细阅读《轧辊运行使用说明表》,应选择放置8h时以上的配对轧辊,新换上的轧辊要有预热过程,预热至35~50℃保温半小时以上方可使用。(2)换辊时在轧辊轴承箱的衬板处均匀涂抹适量润滑脂后再上线。(3)轧制过程中要注意对轧辊进行充分的冷却和润滑。(4)尽量集中同品种、同规格材料一起轧制,以便延长一个辊型的使用时间,减少换辊次数。(5)轧辊上线后应及时填写《轧辊运行跟踪表》。
        (二)轧辊下线。(1)轧机操作工送辊时需提交《轧辊运行跟踪表》,当轧辊正常使用到一定程度时,需要进行计划性换辊(主要是指轧制规格更换、辊型改变、正常生产磨损或产品通过量达到规定数量等)。
        结语
        轧辊托磨工艺推广应用后,轧辊托磨覆盖率达到了95%以上,磨削效率(辊身)、磨削质量(形位公差)均有较大提高,将轧辊托磨和冷轧辊辊颈振纹的托检结合起来,节省了冷轧辊托检振纹的时间。(1)不同形式的托架对产品质量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轧辊托磨精度的影响因素包括两托架部位同轴度误差、机床托架的刚性、轧辊轴向定位的干涉等方面。(2)制定了科学合理的轧辊托磨工艺,通过现场试验、摸索和改进,制订了切实可行的托磨加工工艺,为提高产品精度提供了保障。(3)提高了细长轴、5m宽厚板工作辊等特殊产品的磨削精度,对于宽厚板工作辊,采用托磨加工方式,减少了自身重力造成的弹性变形及弯曲变形,提升工件的回转稳定性和一致性。通过对托磨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应用,提高了产品质量,降低了制造成本,还需进一步加强与托磨相关的配套工作,如加强托架、托块和磨削冷却液的管理等。
        参考文献
        [1]王德泉.砂轮特性与磨削加工[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8(09).
        [2]任敬心.难加工材料的磨削[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9(02).
        [3]蔡光起等.磨削技术理论与应用[M].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2018(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