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重工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广东省广州市 510700
摘要:随着岩土工程建设速度的不断加快,各类先进岩土技术被广泛应用在工程内部,在提升工程建设质量与效率的同时,也使岩土工程建设期间的成本增长、地质灾害频发等问题逐步暴露。因此为确保岩土工程能在地区城市建设过程中发挥出重要作用,工程管理部门需深入分析造成地质灾害的原因,针对当地地质特征及工程建设具体要求,应用专项防治手段,控制地质灾害问题发生概率,保护周边居民人身及财产安全。
关键词:岩土工程;地质灾害;应对方法
引言
在我国岩土工程与各种的建设活动、资源开发、经济发展等都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为减小地质灾害所造成的巨大损失,在岩土工程中,需准确把握好岩土工程与地质灾害之间的关系,加强对地质水文等地理要素的分析,应用科学的防治技术。
1岩土工程中常见的地质灾害
1.1 滑坡
滑坡指的是岩土架构在受到地面振动及斜坡冲刷的作用力后发生的岩体滑动现象。通常情况下,斜坡上的岩土结构有着较好的稳定性,在没有很大的外力影响的情况下,是不会发生滑坡问题的。现实中引发滑坡灾害的因素有很多,如坡脚大面积破坏、水土流动、雨水冲刷、地表水侵蚀及岩土过量开发等都会诱发滑坡。滑坡破坏力很大,且多发于地势落差大、施工边坡及降水量大等地方。
1.2崩塌
崩塌也称作塌方、垮塌等,多发于陡坡上,属于一种在重力作用下岩石泥土脱离原结构而发生的滚落或滑落堆积等现象。根据发生的结构体的不同,崩塌有不同的类型,发生于土体中的崩塌为土质崩塌、发生于岩体中的崩塌为岩质崩塌、发生于山体中的崩塌为山体崩塌。不管哪种性质的崩塌均会给附近建筑及居民带来灾难性破坏及伤害,也会酿成无法挽回的生命、财产损失。
1.3 泥石流
泥石流多发于山沟或山坡地带,通常都是在强暴雨或暴风雪等恶劣天气影响下而形成携带大量沙土及石块等的洪流,奔流而下危害山下建筑设施及居民生活。也正是因为泥石流中带有大量的泥沙及坚硬石块,所以其通常具有较强的灾难性。而岩土工程开发的整个过程中,难免会砍伐大量的植被,或是产生并丢弃大量的建筑废弃物等,进而增大泥石流形成及发生的概率。
2岩土工程地质灾害影响因素
由上述多种发生概率较高的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类型以及诱因来说,工程地质灾害的发生往往是遭到自然因素或者是人为因素的影响而发生的,自然因素的影响可以划分为地形地貌情况、水文气候情况以及地质环境特征等等[2]。各种不同类型的自然因素都有可能引发工程地质灾害的发生,也可能因为长时间的受到各种各种作用力的影响导致地质灾害的发生。人为因素往往是工程地质灾害的直接诱因,因为设计工作以及施工工作都会出现违规操作的问题,缺少对工程地质情况的综合了解,往往都会对地质结构的稳定性造成严重的损害,最终引发工程地质灾害的发生,不管是任何原因引发的地质灾害问题,最终都会对工程施工工作的顺利开展形成一定的限制,甚至会引发危险事故的发生,所以需要对工程设计的效果以及工程施工工作的质量加以全面的管控,借助切实可行的方式方法来规避地质灾害的发生。
3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现状及意义
3.1 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防治现状及分析
我国地幅辽阔,地质条件复杂。为有效承载逐渐增多的人口,需对地质资源进行不断开发,导致地质灾害频繁出现。经过实际调查分析,当前造成地质灾害的大部分原因都属于人为因素,由于岩土工程建设会使地势结构发生明显转变,从而导致岩土的稳固性下降,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从经济角度上分析,每年人为因素造成的地质灾害经济损失占总自然灾害经济损失的20%左右,如何有效防治岩土工程地质灾害出现已成为各岩土工程施工企业重要研究课题。
3.2 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的重要意义
现阶段国内建设工程数量不断增多,虽然为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营造出良好环境,但也使地质资源受到严重破坏。20世纪60年代,岩土工程理念首次由美国引入到我国,主要担负起解决岩土与土木工程建设问题的重要职责。就目前来看,岩土工程施工企业之间竞争矛盾不断激化,部分岩土工程施工部门因过于追求工程施工效率与经济成本,忽视岩土加固环节,导致地质灾害频繁出现。因此为充分发挥出岩土工程在开挖与加固岩土体,为后续工序创造良好施工条件中的积极作用,需认清岩土地质灾害的症结所在,针对地质灾害特征,采用有效的防治手段,把岩土工程施工期的危害因素控制到最低范围内,尽早实现岩土工程综合效益最大化发展目标。
4应对措施
4.1 滑坡防治措施
抗滑挡土墙是滑坡治理方面最为常用的手段,其技术优势主要体现在:①挡土墙的布置相对具有灵活性;②施工要求相对较少;③施工占地面积小;④施工效率高。在我国传统的交通工程建设中,抗滑桩在最初的使用过程中是为了实现滑坡的防治,但是,由于当前的技术条件有限,应用抗滑桩防治滑坡的效果并不明显。而近年来,随着技术的进步,抗滑桩在滑坡治理方面逐步得到了普遍的应用,其应用效果十分明显,在传统技术的基础上,根据相应的技术优化与调整,不仅能够实现滑坡防治,还能够减小滑坡灾害损失,且抗滑桩还能够与其他的技术加以结合应用,实现滑坡的综合治理。
4.2 崩塌防治措施
在崩塌地质灾害的防治方面,要保障防治措施、技术应用的有效性,相关人员需首先进行区域内危岩体、岩体结构的具体调查,如果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区域内存在潜在的岩体滑落、脱落现象,要及时对这些岩体加以加固处理,用加固处理的方式将岩体的活动范围控制在相对安全的范围内。综合来看,从崩塌的发生原因、具体表现来看,这类地质灾害的治理难度相对较小。
在实际的地质灾害治理中,万不可忽略这类灾害的治理,结合区域岩体结构的具体特征,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治策略。如果是陡峭边坡的崩塌治理,由于岩体相对活跃,存在复杂的结构面组合与节理裂隙,且卸荷裂隙的扩张严重,将进一步加剧崩塌发生的威胁。因此,在治理过程中,需首先对一些危岩体加以清理,通过锚固技术来进行岩体的加固。
4.3 泥石流防治措施
在泥石流的防治方面,需遵循以下的防治顺序与策略:①对上坡加以治理;②堆积层的治理;③沟谷区的治理。如果在一些区域内存在严重的泥石流地质灾害威胁,为了从源头上进行泥石流的防治,一般会采用植树造林的生态防治技术。比如,在上游地区,种植涵养水源能力较好的树种,在侵蚀相对严重的沟道内进行植物种植,实现对裸露地面的修复处理,达到坡面保护、生态恢复等多重作用。
结语
总而言之,岩土工程中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依然任重道远,为增强地质灾害防治有效性,工程管理部门需加大地质灾害防治宣传力度,积极引进先进岩土施工技术,不断优化岩土工程施工方案,从根源处控制地质灾害出现。同时,全面监管岩土工程各施工环节,及时发现与改正存在的施工行为不规范等问题,使岩土工程施工期间的经济效益和安全效益从根本上得到保障。
参考文献:
[1]薛劲锋.探讨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成因与防治[J].西部资源,2019(04):93-94.
[2]舒士成.分析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及预控[J].居舍,2019(07):64.
[3]宋睿智.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成因及防治措施分析[J].山西建筑,2017,43(22):68-70.
[4]廖何森,崔茂才.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及防治对策分析[J].世界有色金属,2017(05):223-224.
[5]修志超.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及防治措施分析[J].企业技术开发,2016,35(04):67-6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