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房屋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的运用 高振华

发表时间:2020/10/13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6期   作者:高振华
[导读] 摘要:混凝土施工技术是现代房屋建筑施工建设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基础技术,混凝土具有成本低,抗压性强,易于加工的特点,在现代房屋建筑建设过程中被广泛使用。
        河南蓝之凯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河南省开封市  475000
        摘要:混凝土施工技术是现代房屋建筑施工建设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基础技术,混凝土具有成本低,抗压性强,易于加工的特点,在现代房屋建筑建设过程中被广泛使用。房屋建设过程中采用混凝土技术应该明确相关技术指标,以提升水平保障技术安全为基础,高效提升整体房屋的使用质量安全。
        关键词:房屋建筑;工程建设;混凝土施工;技术
        近年来,在建筑行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各种类型的建筑工程数量逐步增多、规模逐步扩大,使得人们对建筑工程质量等提出了更高要求。混凝土作为建筑工程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材料,在建筑工程整体结构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混凝土施工技术本身具有一定的复杂性,施工过程中的各种因素都会影响混凝土施工的整体质量,由于混凝土技术应用关系着建筑工程结构的稳定性与安全性,必须在施工过程中做好关键技术的控制,避免混凝土施工不当引发各种质量与安全问题。
        1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概述
        1.1混凝土结构含义
        混凝土结构主要包含了水、水泥、石子、砂等多种材料。从当前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结构的种类通常包含素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与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等类型。作为建筑工程结构的主体,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效果直接决定着建筑结构的稳定性与安全性,因此,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必须保障施工的规范性。
        1.2混凝土结构特性
        混凝土结构在当前建筑工程领域有着极为广泛的应用,主要是由于其具有极强的耐火性能、抗腐蚀性、整体性、可塑性等优势。整体性主要指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可根据建筑工程的结构类型与特点,浇筑成为整体性结构。可塑性表明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有关施工人员可以根据工程的实际需求,进行几何结构形式等的科学设计。再加上混凝土原材料获取方便、整体造价较低,能有效实现建筑工程施工成本的控制,这就使得混凝土技术在工程领域应用极为广泛。
        2房屋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的运用措施
        2.1严格控制施工材料质量
        在建筑混凝土施工的过程当中,需要使用大量的材料,材料质量和整体施工质量息息相关。因此施工人员在施工中要严格控制好施工材料的质量,具体来说,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首先,在混凝土施工中需要使用大量的水泥,这是必备材料,施工人员要充分结合施工要求合理的选择水泥类型,确保水泥质量达标,同时要确保水泥价格合理,避免增加成本支出。其次,骨料也是建筑混凝土施工必备材料,施工人员在选择骨料的时候也要确保满足施工要求。在建筑施工中,选择使用天然、人工骨料均可。最后,在建筑混凝土施工的整个过程当中,对于水的应用也是非常广泛的,但是这却是最易于忽视的因素,导致建筑混凝土施工质量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基于此,施工人员在建筑混凝土施工中要确保水质达标,对水的PH值、硫酸盐含量等进行有效的检测,确保满足应用标准,禁止直接使用海水以及其他未经处理的水,保障建筑混凝土整体施工质量。
        2.2配比技术
        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过程中,技术人员需要注重施工现场的要求和施工成本,确保施工的经济性和合理性,确定性价比较高的配合比。施工现场混凝土集料含水量和理论值差距很大,在混凝土拌和作业之前,相关技术人员需要合理控制混凝土的配合比,计算混凝土各组成部分的用量,将其误差控制在允许范围内。集料用量误差一般在±2%以内,水用量误差在±1%以内,水泥和外加剂用量误差在±1%以内。另外,技术人员需要测量集料的实际含水量,根据选定配合比,合理调节水的掺入量,确保混凝土组成部分用量比例满足配合比要求,提高混凝土质量。
        2.2拌和技术
        通常情况下,确定混凝土配合比后,要进行混凝土拌和作业,技术人员要合理控制拌和时间,确保混凝土拌和的均匀性。一般情况下,冬季混凝土拌和作业需要控制在3min以内,其他季节混凝土拌和时间约2min。
        2.4采用合理方式运输
        在混凝土配制完成之后,需要将其运输到施工现场,这时应该严格控制运输车辆地行驶速度,避免运输车辆急停、急加速,同时还应该选择平摊地道路,避免车辆行驶过程中过于颠簸,造成混凝土出现离析现象。

一般情况下,要将混凝土从搅拌站运输到混凝土施工现场进行入模这一段时间控制在0.5h以内,若是超过这个时间,那么配制地混凝土则不能在进行使用,应重新进行混凝土配制,避免混凝土初凝,从而影响到整个建筑工程施工质量。
        2.5测温
        在建筑混凝土施工的过程当中,由于受到温度应力因素的影响,极易导致混凝土出现裂缝等现象。因此要想更好的保障建筑混凝土施工质量,施工人员在施工前要重视起测温工作。测温工作的开展,应在晴朗天气下进行,然后利用测温仪器测量将混凝土施工现场温度,了解掌握施工环境状况,制定针对性的措施下提升混凝土施工质量。据热工计算,混凝土内部温度和表面温度差应控制在≤25°左右最为适宜。完成混凝土浇筑后需要及时的在表面覆盖塑料膜,起到良好的保温效果,同时要及时的进行蓄水养护,避免内外温差到出现温度裂缝等问题。在实际操作中,需要结合现场温度实际测量情况展开工作,温差>25°的情况下,应及时覆盖岩棉被等保温材料,避免出现裂缝。与此同时,要设置专人测量施工现场日温,并及时的将测量数据上报给管理人员,进而制定针对性的下施工方案。在完成对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时候后,也要及时的覆盖塑料薄膜,避免日晒导致混凝土变形以及裂缝的出现。
        2.6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关键技术
        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其关键技术主要包含以下方面。(1)浇筑过程中,要保持浇筑的规范性,避免混凝土拌合料出现分层与离析等现象。在混凝土卸料的高度需要控制在2m以下。竖向混凝土结构拌合物浇筑过程中,其高度需要控制在3m以内,在浇筑过程中,要结合工程的具体要求,配合串筒、溜管等下料浇筑方式。(2)如果是竖向结构的混凝土浇筑,为保障浇筑的整体质量,在浇筑之前,需要在混凝土结构底部填充厚5~10cm的水泥砂浆。在浇筑的过程中,需结合浇筑的高度等要求,做好混凝土水灰比、坍落度等的控制,必要情况下要对混凝土配合比等加以调整与优化。(3)在混凝土的振捣过程中,施工人员需要实时观测模板、支架、钢筋等的具体情况,避免出现变形、位移等情况,一旦出现这些问题,要立即停止混凝土的浇筑,并对相关的位移与变形等情况加以必要的修正以后,方可继续开始混凝土的浇筑作业。(4)在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柱与墙体连接位置,梁、板的浇筑过程中,如果浇筑控制不当,极易出现混凝土裂缝,因此,在浇筑过程中,需要首先进行柱与墙壁的浇筑,当浇筑结束1h以后,再次进行浇筑,这种浇筑作业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混凝土裂缝的出现。(5)梁、板浇筑要保持连续性与同步性,如果梁的高度在1m以上,往往选用单独浇筑的方式。
        2.7混凝土振捣
        在混凝土浇筑的过程中,要及时对混凝土进行振捣,对于一些结构厚度较大的基础底板可以分层进行振捣,每次振捣的深度要进入上次振捣面的10cm,使得上下层混凝土能充分结合,振捣要均匀充分,避免漏振,保证混凝土能充满构件,防止混凝土出现烂根及蜂窝麻面等常见的质量问题。
        2.8混凝土养护
        对于混凝土结构来说,除了混凝土的制作工艺,混凝土的养护工作也十分重要。为了有效提升混凝土结构的强度,避免混凝土出现裂缝或其他影响质量的问题,施工单位就需要派遣相关的专业人员对混凝土进行养护。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之后,还需要使用塑料薄膜进行覆盖,避免混凝土结构中的湿度和温度出现散失。如果施工的季节在冬季,相关的工作人员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混凝土结构进行保温,以此来避免出现裂缝。如果在正常季节进行施工,施工单位还需要定时对混凝土结构进行洒水来保持混凝土的湿度,最大程度上避免出现混凝土结构干裂的现象。此外,在制作混凝土时,除了对原材料的比例进行把控,相关的工作人员还可以根据工程的实际需求来添加适量的添加剂。之后派遣专业的人员对混凝土结构的湿度和温度进行控制,以此提高整体结构的强度和质量。
        3结语
        在房屋建筑工程中,要保证工程质量,使建筑工程能够稳定运行,就要顺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对运用的混凝土施工技术进行持续不断的改进。在新局势下,在对混凝土施工技术进行改进的过程中,要不断整改当前存在的问题和缺陷,加强质量管控,改进和创新施工技术,保证工程质量,促进建筑工程安全稳定地运行。
        参考文献:
        [1]苏占刚.建筑工程中后浇带的施工技术要点探索[J].住宅与房地产,2019(19):179.
        [2]吴浩.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9(33):199.
        [3]赵良精.建筑工程施工中预拌混凝土技术的管理要点研究[J].居舍,2018(19):76+56.
        [4]盛杰.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J].绿色环保建材,2019(10):145.
        [5]郑静静.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处理技术探析[J].安徽建筑,2019,26(12):115-11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