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的优化路径探讨 种高

发表时间:2020/10/13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6期   作者:种高
[导读] 摘要:事业单位档案不仅能够反映出事业单位的发展历史,同时也能够为事业单位的创新发展起到借鉴作用。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北京地球站  北京市  102206
        摘要:事业单位档案不仅能够反映出事业单位的发展历史,同时也能够为事业单位的创新发展起到借鉴作用。新时代,事业单位更需要紧跟时代发展的脚步,努力打造现代化档案管理模式。事业单位要转变观念,对档案工作有足够的重视,总结出一套更符合实际的档案管理工作模式,构建一个全新的档案管理标准,最大限度地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更好地发挥档案及档案机构的作用,促进事业单位不断发展。本文以如何优化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为出发点,对档案管理工作中应当处理好的几点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优化路径
        1、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创新的必要性
        1.1顺应信息化发展趋势
        随着上世纪九十年代电脑及网络技术的不断普及,信息化的概念逐步席卷世界各行各业。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也应随着时代的步伐前进,因此,实现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迫在眉睫。所谓的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是指打破以往的纸质档案管理,运用网络技术信息平台,实现档案管理数字化与信息化。可以说,在这个高速发展的时代,以往的事业单位档案管理模式已经难以适应社会发展,因此,实现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是一个必然的过程。
        1.2档案使用方式多样化
        目前我国事业单位正在处于深入改革阶段,事业单位不仅仅是党和政府各项公益事业的主要承担者,更肩负着搜集社会相关信息以及有效服务于人民群众的重要职能。随着我国公共事业的迅速发展,社会公众对于事业单位的档案资源方面也提出更高的要求,不仅仅政府的相关决策要调用事业单位的档案资源,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也需要事业单位定期公布相关社会公益事业的信息。并且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人民群众对事业单位公布档案信息的形式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对其形式、样式以及途径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对事业单位档案的准确性、实时性也有了新的期待。因此,只有事业单位加强信息的保存与高效的使用能力才可以更好的满足社会的需求。
        2、当前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不利于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的正常发展,影响档案和档案机构作用的发挥。
        2.1管理手段过于传统
        传统的档案管理工作往往依托于纸质档案,并进行人工管理。虽然这种管理方式有一定的优势,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在现代化办公手段已经普及的今天,不符合社会的发展需求。目前许多事业单位固守传统档案管理工作模式,没有一套现代化的档案管理模式,缺乏相应的现代化设备支持,采取传统的人工管理,工作效率低下,还容易出现工作失误,让事业单位的档案信息丢失或者泄露,给事业单位带来了一些麻烦。
        2.2设施设备陈旧不足
        一些事业单位档案用房不足,有的无独立的档案库房,有的档案库房面积明显不足,有的缺乏必要的阅览室;一些单位档案装具不足,或者仍然使用陈旧的档案柜架,不利于档案保存与长久保护;一些单位未能及时配备或者更新档案信息化设施设备,档案信息化、数字化管理的设施设备明显不能适应工作的需要;一些单位缺乏必要的档案安全防护设施设备,档案安全防护的技术措施明显不足。
        2.3管理人员素质偏低
        员工的工作素养也是影响事业单位走向管理现代化的重要因素之一,当前许多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并没有相应的工作素养,这就不利于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这些问题的存在,让事业单位无法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订相应的档案管理制度及标准,不能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最终只会影响自身的发展,让档案管理工作逐渐僵化,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反而造成了人力等资源上的浪费,得不偿失。


        3、新形势下的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路径分析
        3.1提升档案管理重视程度
        提升对于事业单位档案管理重视程度是提升档案管理工作效率的首要途径,而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提升事业单位领导对于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纠正之前在此工作上不重视的现象,进而避免由此引发的诸类问题。只有领导转变了档案管理工作理念,对档案管理相关工作进行规划和规范,加强对档案管理工作的监管理力度,采取行政措施对档案管理工作进行干预,才能保证实际从事档案管理工作的人员更重视该项工作,将工作中心转至提升档案管理工作效率上来,以此将档案管理工作的有效性最大程度发挥。
        3.2完善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制度
        合理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是有效进行档案管理工作的基础和保证,因此,事业单位若想提升管理效率就必须首先根据实际需要,以本单位发展实际为基础制定科学有效的档案管理制度。完善的管理制度既是对大家工作的一种约束,更是对人员利益以及工作质量的一个保障。当然,在制定具体管理制度时不能脱离发展实际,应以人为本,尊重每一位工作人员,经讨论后制定出最合理的管理制度。另外需保持机制弹性,以此应对更多的管理工作中出现的情况,更好发挥人员工作积极性。其中应作为重点内容之一的是,与培训制度相对的考核制度的建立,通过严格的考核制度可以极大提升人员培训积极性和有效性,进而促使档案人员工作能力的提高。
        3.3提升档案管理信息化水平
        新的发展形势下,信息网络技术愈发普及,且渗透于各行各业发展过程之中,任何单位、任何个人在社会性大团体中都无法摆脱信息技术独立完成工作,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仅靠人力已完全无法满足现代化发展需求,错误率高、工作繁重、质量低下、效率不足等问题愈发突出,必须提升自身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在档案管理工作中,需要投入充足的财力、物力、人力,建立有针对性的信息化档案管理系统,由传统的人力收集、归档转变为电子化输入,这样既可提升人员管理档案的效率,又能提升档案搜索的有效性,同时还能避免纸质档案因频繁翻阅导致的损坏现象。信息化档案管理的实现将极大提升资源利用频率,减少资源浪费,更好发挥档案管理现实意义。实现档案管理信息化重要条件就是现代化信息设备的购置,事业单位要以自身发展实际需求为基础进行广泛调研,综合考虑各部门档案管理需求,在预算合理的前提下引进先进且合适的高质量现代化办公设备,为档案管理信息化推进提供坚实基础。
        3.4加强部门间信息交流
        信息孤岛现象的出现,极大降低了档案资源作用的发挥,因此加强各部门间信息交流极为必要,加强部门间、单位间信息的传递和交流、构建系统且完善的统一档案管理体系对于实现档案管理信息化发展有极为关键的意义,是单位实现档案管理有效性提升必须实施的一项策略。档案管理体系的建立有利于打破部门间“信息孤岛”困境,提升档案资源使用有效率,在提升档案管理工作质量的基础上为单位发展提供信息支撑。
        3.5加大资金投入,完善档案管理基础设施
        事业单位应加大资金投入,根据档案管理工作需求和发展目标对相关基础设施进行完善。首先,为档案资料配备相应的档案资料室,做好档案资料室内的防火防盗等工作,如配备防潮性能好的资料柜、监控设备、消防器材等。其次,对档案管理工作中所应用到的计算机、网络线路、打印机等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如检查网络线路的安全性,对老化的计算机及时更换,对档案管理软件进行升级等,为档案管理发展提供有力基础。
        结束语
        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要与时俱进、结合实际,运用科学化手段完善各类管理制度,使档案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信息化得到不断提高和进步。同时要注重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从而提高档案管理的质量和效率,确保档案管理工作能够紧跟时代发展的脚步,为事业单位不断创新发展提供强大助力。
        参考文献:
        [1]孙毅然.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优化路径分析[J].城建档案,2019(12):59-60.
        [2]李红红.新形势下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创新与服务模式改革[J].办公室业务,2019(24):149+151.
        [3]李艳.事业单位档案管理问题与优化路径探究[J].国际公关,2019(12):192+194.
        [4]滕玉波.行政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创新路径研究[J].兰台内外,2019(35):28-2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