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南州兴仁市巴铃镇农业服务中心 贵州省 562306
摘要: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各界对于我国农业领域,特别是水稻种植业方面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加之,在城市化、工业化与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的推动下,我国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因此如何在有限的耕地上增加粮食产量是当前我国农民关注的重点,同时也是相关领域工作人员的工作重点之一。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的推广与应用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此,本文针对优质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推广与应用进行了分析,以其为推动我国农业技术发展做贡献。
关键词:水稻;优质高产;栽培技术;推广应用
1水稻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1.1种子处理
选择阳光明媚的晴天,将垫子铺在干燥、平坦的表面上,或铺在水泥地上,晒种1~2天,勤翻动,使种子干燥度一致。运用太阳紫外线对种子表面进行消毒,杀死附着在种皮上的细菌,目的是提高种子的抗病能力。
1.2种子浸泡和消毒
按一定比例进行消毒剂配制,种子必须进行浸泡和消毒,以使种子充分吸收水分并促进发芽。通常每100g消毒剂加50kg水和40kg种子。搅拌后将种子浸入液体中约7天,随后取出即可。
1.3催芽
催芽需要在28℃和32℃温度条件下进行,催芽温度不应过高,以防止“燃烧芽”,芽整齐均匀。最好使用催芽设备,没有催芽设备的可以选择放在室内地板上,一定时间后将其取出,放入40℃的温水中,当水温降至30℃时取出,放入编织袋中,放在室内地板或地面上,使用塑料覆盖后将温度计插入袋子中,并随时观察温度。在保温和发芽过程中,袋子中的种子必须连续倾斜以保持湿度和温度之间的平衡。通常,种子可在2天内发芽。
1.4播种育苗
若想实现高产栽培,则需要确保幼苗生长旺盛,则是提高稻谷产量的关键。因此,必须加强播种和育苗的重要性。在实际播种过程中,种植人员应合理安排早稻和晚稻的播种期,有效避免早稻变质,保证晚稻的安全;选择抽穗期时,最好避免高温时段;播种水稻时,必须根据水稻本身的生长期和当地播种环境来确定。另外,目前在育苗过程中,水稻的体外温度会升高,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相对普遍,而该技术的应用关键仍是育苗技术。将种谷放在永久冻土层下方30~35cm处用作温度屏障,以防止在永久冻土层上方存在冷空气。水稻发芽并正常生长,应用此技术时,还必须在种植地面上增加一个小的拱棚,以确保发芽环境的温度合理。栽培技术的应用可使种子发芽率高,从而使种子在将来生长发育得更好。
1.5施肥
必须使用通过有机产品生产加工认证的有机肥。当幼苗有3片叶时,施加浓度为0.5kg/m2的“鑫洋”有机肥料,用清水稀释,并每公顷追施35%尿素,7月初追施5%的尿素和50%的硫酸钾。灌溉后用水冲洗幼苗,严禁在苗床中施用尿素和碳酸铵。
1.6栽培与大田管理
土壤应具备保水、土地肥沃、有机质丰富等条件,才能适合水稻种植。选择地块后,首先对地块进行翻耕,在耕种过程中,如果在田间使用免耕栽培技术,则在移植前7天无需进行整地、除草、灌溉、施肥等工作。如果不能使用免耕栽培技术,则需要整地,即必须进行耕作,且在耕作前需添加适当的肥料。在水稻栽培过程中,栽培密度会影响产量,因此有必要合理控制栽培密度。在水稻种植过程中需要完成各种管理任务,包括水管理、除草和肥料管理以及病虫害管理。其中,对于水资源需要结合不同时期进行管理。如果幼苗处于生叶阶段,则必须确保浅水;如果在孕穗阶段,则水层需要保持在3cm左右。
水稻生命中的2个阶段需水量最少。首先是幼苗期,尤其是3叶期,此时是水稻最耐旱的时期。
尽量减少生态耗水,采用浅湿组合、间歇灌溉和节水灌溉技术,灌溉应与植物所需稳定的土壤水分环境一致。从抽穗期到开花灌浆期,应进行间歇灌溉,并适当耕种田地,在耕种过程中将水层保持在幼苗高度的2/3处,并将浅水保持在3cm处以提高温度并促进栽培。幼苗第2叶期后,在早晚给其浇水,每次都应浇足水,但不允许水泛滥。黄色区域成熟50%后的10天,水源开始被切断。通常应在收获前7~10天开始断水。
1.8收获
当超过95%成熟时,将在晴天直接收获,残茬不超过2cm,再捆直径为25cm或30cm。收获后颗粒将返回仓库。基本干燥后,使用割穗的方法进行收集、干燥和存放。
2水稻绿色高产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
2.1加强宣传推广力度
对水稻绿色高产栽培技术进行宣传,可以让人们对这项技术的应用有更深刻的认识,了解其应用价值,扩大影响范围。比如,可以运用报纸、杂志、网络进行广告宣传,利用媒体的影响力对该项绿色栽培技术进行推广和宣传,不断扩大知名度。如果仅利用小范围的宣传模式,所起到的宣传效果会非常有限,不利于绿色栽培技术的推广。因此,农业部门要从多个方面对水稻绿色高产栽培技术进行宣传推广。比如,在科学技术方面,可以将推广重点放在绿色高产栽培技术所带来的科技效益中;在农业经济方面,可以将推广重点放在绿色高产栽培技术所产生的产量和质量提高等方面。通过全方位、多角度的宣传,不断扩大水稻绿色高产栽培技术的应用范围,从而达到宣传推广的目标。
2.2加大对水稻的资金投入力度
在进行水稻绿色高产栽培技术宣传推广时,一方面,各级政府和农业相关部门要加大对水稻的资金投入力度。同时,也可以通过颁布政策优惠争取得到农业市场的投资和支持,为推广水稻绿色高产栽培技术提供足够的资金保障。另一方面,为了激励农户对水稻种植的积极性,可以设置一些专项补贴,以便种植户能够买到同水稻绿色高产栽培技术相符的优质种子和肥料,例如,农业部门专门推广使用的水稻种子和肥料等,从根本上降低水稻绿色高产栽培技术应用的失败率,增强种植户进行种植的信心,还能更好地促进水稻绿色高产栽培技术的应用与推广,有效提高推广效果。
2.3建立种植示范基地
建立水稻绿色高产种植示范基地,可以让更多种植户看到水稻绿色高产栽培技术的使用效果,这是最有效也最直观的推广方式之一。通过水稻绿色高产栽培技术进行水稻种植,可以使经济收入增长15%左右,同时水稻种植质量安全率也能达到98%以上。因此,无论从经济效益还是质量、产量上,这项技术都具有非常高的应用价值。通过建立示范基地,可以给当地种植户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示范推广作用,真正实现了水稻绿色高产栽培技术的宣传推广。
2.4定量栽培
在推广使用水稻绿色高产栽培技术的过程中,一定要保证整个栽种土壤的平整性。尤其是在机械种植过程中,水面必须要浅,待其中的泥浆完全下沉,土壤实心为宜。如果在栽种过程中,土壤情况达不到相应要求,比如其中含有垃圾或杂物等,则会影响水稻生长,使秧苗受损率大幅增加。因此,要想实现水稻绿色高产栽培,一定要保证秧苗充足。如果秧苗出现破损,要及时进行补种和更换。种植时每个坑中放3~5棵秧苗即可,保证秧苗在生长过程中所需要的充足营养,避免秧苗因为营养不足而影响整体生长效果。
3总结
综上所述,实施水稻绿色高产栽培技术是水稻种植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一定要提升对水稻绿色高产栽培技术的重视程度,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保证各项技术落实到位,发挥出应有作用。通过加强宣传推广力度、资金投入力度和定量栽培技术来实现水稻绿色高产,造福更多人民。
参考文献:
[1]周勇,郑智军,张瑞虹,等.无公害优质水稻高产栽培技术[J].乡村科技,2019(25):49.
[2]李青专.浅谈水稻高产高效优质栽培技术[J].农家科技(下旬刊),2019(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