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提升国企档案管理的途径

发表时间:2020/10/13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6期   作者:郭珍君
[导读]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新时期新形势下国企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其主要内容包括:重视程度不足;档案管理规范滞后于业务发展;信息化手段不成熟;档案管理工作者的思维理念与综合素质有待提升。
        四川能投分布式能源有限公司  四川成都  610000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新时期新形势下国企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其主要内容包括:重视程度不足;档案管理规范滞后于业务发展;信息化手段不成熟;档案管理工作者的思维理念与综合素质有待提升。文章紧接着阐述了提升国有企业档案管理的途径,其主要内容包括:提高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创新档案的管理模式;完善企业档案管理信息化;提升人员素质。
        关键词:新形势;提升途径;国有企业;档案管理
        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科技等全方位的快速发展和国有企业改革的持续深化,国有企业档案管理工作面对收集资料范围更广、内容更新,鉴定难度更大,科学程度更高,转化速度更快等多重挑战。同时,在大数据时代,档案管理工作与企业的价值创造及内部管理建立起更为直接、密切的关系。在此情形下,国有企业需不断提高档案科学管理水平和服务中心工作的能力,探索提升档案管理质量、激活档案资源价值的“新”方式。
        一、新时期国企档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重视程度不足
        新时期,国有经济仍然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主导力量,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支柱。在瞬息万变的激烈市场竞争中,国有企业对信息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但在现阶段实际工作中,档案信息资源尚未在企业运行过程当中充分发挥出自身的引导作用[1]。立足于当前国有企业管理、考核方式及内容,不少国企还存在重效益、重建设、重运营、轻档案的问题,档案管理理念、模式、方法、保障存在不足,没有有效的对企业档案信息进行收集,整理的效率不高[2],数字化程度有限,导致档案资源的转化、利用不及时、不充分,埋没了档案信息可能给企业带来的长期经济利润及文化价值。
        (二)档案管理规范滞后于业务发展
        新时期催生出“新”经济,呈现出形态更多元、跨行业程度更深更广、技术水平更高、更新迭代更频繁等“新”特征。国有企业在创新商业模式的过程中,难以迅速对各业务类型、各改革情形形成系统、完整的档案管理规范,只能参照既有的类似业务程序及标准进行档案管理,可能导致档案资源无法全面展现“新”经济、“新”改革举措的过程全貌,无法将“新”情况真实、准确地反映出来,进而导致难以对各类“新”工作进行有效总结和深度挖掘。
        (三)国有企业档案信息化手段不成熟
        步入信息化、大数据时代,国有企业档案管理逐步引入信息化管理系统,并开展历史纸质档案电子化工作。但在实际操作中还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档案信息化操作标准的建立与逐步完善尚需一段过程;二是档案信息化系统与日常工作系统、与档案传统管理的衔接过渡需进一步探索;三是档案信息资源的“数字化”成果并不等同于“数据化”效果,还需持续追求纸质档案“电子化”“数字化”后,资源开发及利用方式的与时俱进;四是对于伴随现代管理手段增加的信息安全隐患,需引起档案管理人员的高度重视。
        (四)档案管理工作者的思维理念与综合素质有待提升
        当前国有企业面临的发展形势瞬息万变,档案管理面临的内容及方法手段日新月异,但部分国有企业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当中并未意识到自身的工作及知识水平限制,存在惰性思维,未能及时更新具体业务及档案专业相关知识,逃避新内容、新手段、新方法,依据原有方式按部就班开展工作,难以有效把握新时期、新业务、新方法中的工作重点,可能导致档案管理创新步伐有所减缓,影响工作效率以及工作质量,进而影响了档案管理的顺利开展 [3]。
        二、提升国有企业档案工作价值的途径
        (一)提高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
        企业档案是宝贵的历史资料,是企业发展全面、真实的记录,是企业最重要、最核心的信息资源。新时期,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新形势下档案工作对中心工作的支撑作用,切实立足于将档案资源转化为企业发展的战略资源,在国有企业内形成自上而下及自下而上的“全民”档案工作意识。

建立健全档案工作管理机制及制度体系,努力提高档案管理的规范性、时效性和针对性;提升档案工作战略地位,强化对档案工作的系统规划谋划,将档案工作纳入公司发展整体战略;狠抓档案工作具体责任,建立健全奖惩机制,在日常工作过程中对员工进行着重强调,确保公司各板块、各环节、各岗位档案工作落到实处。另一方面,自觉树立档案工作的大局意识,正确认识大局、自动服从大局,坚决维护大局,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决避免就档案而谈档案,不断强化档案工作服务大局的功能,提升服务中心的水平,由此推动公司干部职工对档案工作价值的深刻认识,激发其支持档案工作的内在动力。
        (二)创新档案管理模式
        要使档案管理工作能够融入“新”经济、改革“新”形势,为国有企业的发展提供助益,需做到“具体业务创新与档案管理创新同步”“具体业务开展与档案工作同步”。应进一步强化档案工作的“全过程”“全方位”“全覆盖”性质,尤其加强对新经济形式、新业务类型、新改革方案的前期介入,系统了解工作发展过程中所涉及的主体、阶段,研究制定相应规范,指导档案工作有效开展;保持过程紧密跟踪,根据业务开展实际情况查缺补漏,更新、补充、完善清单及规范;强化后期开发及利用,总结相关经验教训,助力加深对新业务的认识。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可以在探索过程中尽量扩大档案信息收集范围,全面且详细、重点收集国有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涉及到的一系列重要信息、数据,使用文字记录以及影像资料等多种不同的记录方法[4],提高存档工作的多样化以及全面化,为后续的实现档案信息资料的价值利用打下扎实的信息支持。
        (三)完善企业档案管理信息化
        信息化发展是新形势下档案管理工作主要发展方向,强化档案信息化管理是当前国有企业做好档案工作的题中之义,主要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要逐步提升并保障档案信息化相关预算,加强档案信息化软硬件基础投资建设,做好定期维护及更新;其次,按照统一标准及规范实现历史档案资源的导入,形成档案“数字化”资源;第三,统一工作操作系统及档案信息系统相关标准,确保从无纸化办公重信息资源到档案资源的有效对接,从工作的根本源头上实现档案管理信息化,促进后续管理工作的高效开展;第四,全面、有序开展“数字化”资源的系统、深度挖掘及开发,在各类信息资料的表象连接下,强化信息资源的有效整合、有机融合,形成深度逻辑勾连,并与经营发展业务形成有机结合,构建查阅便捷、全面联动的企业信息数据库。
        (四)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素质
        事在人为,全面做好新形势下的档案管理工作关键仍需要档案工作人员的全局把握及细致工作,国有企业需要更多政治素养、档案专业素养、科学文化素养不断提高的专业工作人员。一方面,企业应加大档案管理人才队伍的培养力度,从日常工作统筹协调、制定及执行专业培训计划、组织对外学习交流等多种方式提高档案工作人员的理论素养及实操经验,引导档案从业人员专业化工作。另一方面,档案工作人员须树立持续学习、与时俱进的工作理念,全面了解公司经营管理,尤其是新业务、新改革动向的相关知识,实时学习并逐步熟练掌握档案管理工作技能,强化信息化等相关科学理论知识学习,确保满足新形势下档案管理工作的“新”要求。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国有企业的档案管理工作需要当前工作人员对其有足够的重视,给予充分的工作支持,推动档案管理工作高效开展,进一步对未来国有企业的前进发展提供扎实的数据信息支持。国有企业的档案管理工作人员也需要清晰的认识到自身的知识局限,在开展具体工作的过程中发挥自我工作能动性,对档案管理有正确科学的积极认识,规范自身的工作操作,实现高效的档案管理制度的落实,保证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管海鸿.关于新时期国资国企档案规范化管理的几点思考[J].城建档案,2020(06):55-56.
        [2]肖宗莲.新时期基建工程档案管理工作方法思路探究[J].工程管理,2020(07):216+218.
        [3]何春燕.新形势下提升国企档案工作价值的途径[J].品位经典,2020(01):90-92.
        [4]林海燕.新形势下提升国企档案工作价值的途径[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20(24):172-173.
        作者简介:郭珍君,(1991年7月),女,汉,硕士研究生,档案助理馆员,目前从事行政档案管理工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