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电线路智能化建设实现路径 范晓宇

发表时间:2020/10/13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6期   作者:范晓宇
[导读] 摘要:输电线路全过程机械化施工设计技术是从设计源头出发,在满足安全、适用、耐久等要求的前提下,创新设计理念和方法,进而提升施工安全水平。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检修分公司  辽宁沈阳  110000
        摘要:输电线路全过程机械化施工设计技术是从设计源头出发,在满足安全、适用、耐久等要求的前提下,创新设计理念和方法,进而提升施工安全水平。输电线路机械化施工设计主要包括路径选择、勘测、基础设计、杆塔设计以及接地设计等,路径选择需考虑机械化施工的可行性与经济性;勘察评价拟建进场道路的安全稳定性,并测量塔位地形图;基础设计结合岩层的饱和单轴抗压强度、设备开挖能力等因素开展设计;杆塔设计考虑索道运输能力等因素,限制杆件的单件重量,并于铁塔关键部位预留施工孔;根据接地电阻值、交通运输条件及地质条件等参数,综合确定接地的施工方式。
        关键词:输电线路;智能化建设;线路维护
        1 引言
        在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居民和企业的用电量不断攀升,因此对输电线路的建设提出了较高要求。输电线路是电力系统的“血管”,因此不断完善输电线路的建设和维护,安装监护设备,提高输电线路的故障检修率,增加其总供电量,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是当前我国电力系统发展的重要内容。
        2 输电线路智能化建设的必要性
        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居民生产力也随之提高,导致居民用电总量不断增加,近年来国家不断增加电力系统的建设。针对2013-2017年我国电力工业发展数据分析来看,我国输电线路的长度和容量均在逐年增加,供电总量也在随之增加。由于输电线路的稳定性容易受到环境和天气的影响,因此需要电力系统的管理人员定期检测线路,保证输电线路的安全稳定。传统的实地巡检维护方法需要大量的工人,维护效率较差,并且对技术水平要求较高,在一些地形复杂的地区,为保障电力系统的稳定,往往需要企业增加人员和资金的投入,导致企业的经营效益降低。而将智能技术与输电线路的建设相结合,不仅节省了人工,改善了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而且提高了电力系统的效率。将智能监控设备引进输电线路中,能够实时监测线路的运行状态,一旦出现故障,维修工人可以立即进行处理,无需人工排查来寻找故障位置,提高了维修效率,缩减了维修时间,增加了企业的经营效益。
        3 电力工程输电线路施工阶段的常见问题
        现阶段电力工程输电线路的施工过程中,施工设计是影响输电线路建设的施工质量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在施工作业开展之前,首先要进行查勘并做好相应的施工设计方案,然后合理安排施工进度,保证施工建设安全、顺利的开展。比如为保证杆塔的稳定性,需要确定合理的杆塔埋深,一般确定杆塔的六分之一作为埋深,但是输电线路的工程实际情况与施工设计方法和设计表现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会造成电力工程输电线路的施工阶段的安全系数下降,也会影响到施工质量。另外,在土质疏松的地基上进行施工作业时,若没有采取对地基进行加固的措施,这就会给输电线路遗留一定的安全隐患,安全性极大的降低。在施工过程中,必须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同时设置相应的安全监督机构进行安全监督,确保输电线路建设严格按照国网标准与各类技术规范执行。由于我国地质复杂及环境情况各异,输电线路工程建设较为复杂,为应对各类突发事件,因此需要因地制宜编制相应的安全应急处置方案,否则将会造成工程延期等各类状况。
        4 智能化建设输电线路的主要实现路径
        4.1 基坑开挖施工技术
        基坑开挖是电力工程输电线路施工的首要工作,基坑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关系着后续施工环节的质量,因此,要加以重视。在基坑开挖前,需要根据工程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的施工地,并对现场地质、土壤以及周围条件进行详细的勘察,做到对当地岩土环境、地下水、地表水、地下管道等了然于胸,并能结合输电线路施工条件综合分析,选择最佳基坑开挖点。同时,要根据调研和分析结果,选择适宜的施工设备,严格按照工程项目规章制度和管理条例施工。


        4.2 利用标记功能实现现场杆塔的定位
        在手机上安装该软件后,利用强大的人机互动功能,将设计的杆塔点位生成KML文件,并结合全站仪的精密测量工具便能很快地将杆位、杆型、档距、周边情况等信息标记在该地图上,特别是在地形复杂的区域,此方法能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避免在设计区域来回找点。在空旷地区和城区附近,定位精度可以达到1m。
        4.3 杆塔设计
        第一,施工孔的设置。(1)悬垂塔“V”串正上方的杆塔横担前后侧预留施工孔。(2)悬垂塔中横担与上曲臂连接板前后侧设置施工孔。(3)悬垂塔边横担端部前后侧分别设置施工孔。(4)酒杯塔和猫头塔左右K节点各设置施工孔用于左右节点对拉。(5)导线横担上平面及地线支架接头处设置辅助抱杆支撑用孔。(6)单回路耐张塔中相导线增加临时挂架,前后侧设置施工孔。(7)耐张塔挂点附近设置施工孔。(8)塔身主材内侧设置辅助抱杆支撑用孔。(9)瓶口变坡处塔身正面节点板外侧设置施工孔。(10)塔脚板靴板设置施工孔。第二,采用直升机吊装杆塔。配合直升机吊装杆塔的杆塔设计工作包括:依据选定的直升机机型特性参数及吊装能力、施工机具、吊装实施技术方案等,细化杆塔结构的设计分段、主材连接及对接方式、节点构造处理、内外导轨附着连接、辅助加强支撑结构,设置内外导轨连接孔、支撑孔、限位孔、吊装耳板(孔)等,优化设计方案和直升机吊装杆塔结构图。
        4.4 在线监控系统与奥维地图相结合的故障处理
        在整个线路装设故障在线监测系统后,当线路发生报警时,可根据告警信息结合奥维地图查看该段区域的地理环境初步判断事故性质原因。利用导航功能直达事故段现场进行事故处理。以某线5#塔至6#号塔告警为例。该线5#塔至6#塔段发生单相接地故障。当发生该报警信息后,结合奥维地图查看该塔段沿线情况发现该塔段跨越林区。根据线路跨越林区情况,初步判断该报警是由于树木超高导致。将该线路6#塔的坐标位置输入奥维地图,生成导航线路,直达事故点处理事故。采用这种维护模式,可以对整个区域的线路实现监控,避免了传统模式下周而复始的线路巡查以及故障查找满山跑的情况。
        4.5 加快线路信息平台的建设
        企业可以建设可视化的信息管理平台,安装GPS以及可视化的监控设备,将输电线路的实时影像、数据以及故障位置传输给监控处理中心,便于相关的维修人员对线路进行维修。另外,还可以基于多源数据融合共享,构建输电专业智慧全景管控应用,围绕输电规模、通道可视、隐患缺陷、巡视管理、运检管理、灾害预警六个方面开展一体化监测、预警、分析、管理、处置、展示平台建设,实现输电运检状态全面感知、信息多源融合、电网主动防御,打通系统壁垒,提升全息互联,构建自主预警,进而实现输电专业管理的转型提升。
        5 结束语
        输电线路与人工智能相结合是我国电力行业未来发展的趋势。我国输电线路还存在较多问题,如监控网络较为落后、效率较低、信息化程度较低等,因此企业应及时采取措施,增加资金投入,不断完善输电网络,保障居民和企业的用电安全,促进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凯声.输电线路运行检修一体化管理探讨[J].中国高新区,2017(23):101.
        [2] 李文贵.输电线路智能化运行维护技术要点探究[J].山东工业技术,2017(23):198.
        [3] 贾鹏.输电线路智能化运行维护技术[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30):5.
        [4] 张云飞.基于GPS的智能化输电线路巡检系统的研究[J].电工文摘,2017(05):26-29.
        [5] 黄智勇.智能化平台在输电线路运检方面的作用分析[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17(09):11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