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恒合工程监理有限公司济南分公司 山东省济南市 250000
摘要:当前,我国步入社会主义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同时,随着土木工程规模增长,在一些重要的基础结构中大体积混凝土有更多的应用,只有使其达到较高的结构强度、抗裂性能、承载力等指标要求,才能有效促进土建施工质量提升。在土建施工中,需从多方面控制混凝土质量,既要有效控制其外部约束力,还要通过严格控制配置、搅拌、浇筑及养护等环节,约束其内部应力的变化优化,并提高其抗裂及抗拉性能,大限度预防裂缝等病害发生。面对大体积混凝土在工序复杂性以及质量控制的较高难度,土建施工单位予以重视,对裂缝等质量问题做到有效预防。
关键词:土木工程建筑;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
引言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被应用在土木工程建筑施工中已经是十分平常的技术了,其发展前景也很明朗,但是在日新月异的创新技术不断出现的今天,大体积混凝土技术的创新也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不断的满足于新的建筑项目的要求,专业的技术人员应该对于此项技术不断的研究创新,旨在于推动建筑行业的发展。
1大体积混凝土与土木建筑施工概念
大体积混凝土的混凝土断面厚度在80cm以上,水化热会导致混凝土外界温度和内部高温会有大25℃的温差。制作大体积混凝土主要有水泥与粗骨料等物质,也需要加入一些掺和剂与外加剂。在确定混凝土相关配合比的设计方案时,应当依据大约80d后期的进度,进行相关工作,并综合考虑水化热问题减少水泥用量。大体积混凝土因其施工的复杂性,在实际施工之中,需要以较高施工技术为要求,为施工质量提供保障。若水泥具备很大水化热特性,则会产生较大形变。在施工条件复杂性也很强,通常都会采用地下现浇的方式。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时,除了应当重视控制小断面和内外温度条件的工作,也需要严格重视实际平面方面。整体混凝土结构既需要达到厚实方面要求,而且鉴于混凝土体量过大的特征,在对混凝土进行拆模工作时,温度大值应当控制在20℃以下。在温度差问题上,应当在合理范围内控制表面温度、中心温度以及外界气温温度差。针对大结构混凝土进行养护工作时,主要集中于混凝土浇筑初期,而且在混凝土硬化阶段,应当有效控制温度与湿度两方面。有效控制温度湿度,能够在满足大结构混凝土设计要求时,同时控制物理学方面性能要求。混凝土浇筑阶段,应当保证水分满足浇筑要求,但是在实际施工阶段,因为温度等不可控因素,使混凝土水分蒸发,产生延迟或阻碍水泥水化进程,对混凝土质量影响相对较大。在土木施工的实际阶段,通常混凝土浇筑之后的后续几天情况做重点关注与养护,基于此,必须采用适当方式方法进行养护工作。针对大体积混凝土,采用的主要养护手段为蓄水,需要定时定点进行实际监控和操作。另外,如果施工环境过于寒冷,或者寒潮来袭气温骤降,则需要对混凝土进行加温操作,主要需要用骨料或水。加热骨料温度需要控制在大约30℃,加热水温度需要控制在70℃,整个混凝土的控温大值不应大于25℃,如果混凝土达到了初始温度的标准,则不可以用直接方法解热,或者存放于暖棚里。另外,应当以控制混凝土湿润为目标,对混凝土浇水,在振捣与抹平混凝土表面之后,需要第一时间用湿麻袋或草垫对混凝土进行覆盖,减少混凝土的水分蒸发现象。完成浇筑混凝土操作之后,还需要在大约14d之内维持浇水操作。后,在浇筑混凝土时,需要尽量在晴天进行,雨天则会对混凝土浇筑质量产生较大负面影响。如果工期要求必须在雨天进行,则应当在防雨准备上做到万无一失。浇筑厚度方面,应当控制在3m大值。如果条件允许,应当选择可以降温的冷却水循环设施,在混凝土内部安装,大限度提升混凝 土浇筑质量。
2土木工程建筑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
2.1提高现场施工质量
传统的大体积混凝土建筑工程监管模式往往以人工监管为主,在监管现场遇到实际的问题往往需要先向上级进行汇报,请求指示,然后相应的管理部门给出解决的措施。这种落后的质量管理模式需要动用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资源,而且效率不高。因此,在关于大体积混凝土建筑工程施工的监督管理中引入现代化的管理模式显得十分重要。例如,在现阶段的商业环境影响下,不少大中型建设企业都已经开始对建设工程的施工质量管理模式进行技术性的改进,重点在于大量引入诸如智能网络、大数据、BIM等新兴技术,实现工程质量管理的智能化和网络化,而有些没有意识到新技术发展的企业,在工程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上也就必然落后于人。为提高大体积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现场施工质量,关于施工质量控制的技术手段也要与时俱进,尤其是要加强在监管过程中信息化技术手段的应用。建设企业需要积极引入先进的质量控制技术,例如信息化、智能化检测仪器,以实现对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实时化监督,在遇到安全隐患时,可以及时拉响警报,避免事故的发生。
2.2有效控制外部约束力和温度应力
由于大体积混凝土多用于土木工程基础,会受到地基的约束力作用,当地基出现不均匀沉降或者位移时,会严重破坏其质量,并严重威胁土建工程安全。为此通常会设计滑动层来加以预防,滑动层的主要结构类型有:砂垫层或者沥青毡层,可使混凝土结构不与地基直接相接,进而起到控制地基约束力的作用,有效避免地基沉降裂缝的发生,这在土木工程基础施工中应多加关注。同时,对于温度应力主要是通过蓄水、覆盖等方式加以控制,其原理在于借助于物理降温的方式,加快内部热量散失,将其内外温差控制在允许范围,也就有效限制了温度应力,进一步保障大体积混凝土质量。
2.3抗裂性能的提升
首先要从混凝土材料配比入手,这决定结构抗裂性能的关键性指标,切忌在土木施工中进行随意设计,应当进行严格的试验来确定优配比。而且在材料调配环节,要保证施工人员严格依据经试验所得配比进行相关操作。在这之前,还要针对材料配比做好施工人员培训,使其掌握熟练的配比工艺,对材料质量及配比进行严格要求,并且还应由具有熟练专业配比经验的技术人员参与现场管理,这样才能使混凝土强度、抗裂性能、承载力等得到基本的保障。实际材料调配及搅拌过程中,应严格履行操作规程,使其达到更高的融合效果,同时,配筋材料的合理添加,对于改善大体积混凝土的抗裂性能也很有帮助。除此之外,还要重视添加剂的使用,混凝土裂缝的产生很大程度上来自其收缩特性及水化反应,部分抑制混凝土收缩的添加剂以及减水剂等使用,也能使其抗裂性能得以优化,进而保障大体积混凝土质量。
结语
总之,将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应用于土木工程建设中,需要加强管理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确保作业人员知识水平达标,做好施工中混凝土配置、浇筑等方面管理工作,定期考察专业人员技术水平,保证其能够在具体工作中合理完成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工作。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通过合理应用该技术可以有效提升建筑工程整体性,有助于推动整个土木建设行业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1]李立宏.土木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分析[J].装饰装修天地,2016(6).
[2]谢伟萍,李虹.土木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分析[J].工程技术:引文版,2016(4).
[3]余必华.浅析土木工程建筑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J].科技致富向导,2014(12):73.
[4]张鹏.浅析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J].科技风,2019(17):12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