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背景下机关"智慧后勤"建设分析

发表时间:2020/10/13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6期   作者:董红凤
[导读] 摘要:在大数据背景下,建设机关“智慧后勤”是推进机关事务工作革新发展的重要实践,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山东省济南市济阳区自然资源局  山东济南  251400
        摘要:在大数据背景下,建设机关“智慧后勤”是推进机关事务工作革新发展的重要实践,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目前许多机关事务单位纷纷进行实践和探索,并累积了许多经验,使得机关事务工作效率与质量有效了显著提升。但不可否认的是,在机关智慧后期建设中仍然许多不足,还需要有效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扎实推进。
        关键词:大数据;机关智慧后期;建设
        1.引言
        在当今信息技术革命日新月异的背景下,信息化融入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且这个大潮的影响会越来越深。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会议中,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强调了网络安全与信息化与国家安全、国家发展以及广大人民群众工作生活的密切联系,并指出了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需要充分发挥信息化手段,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及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这对于广大机关事务管理部门而言,实现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与机关事务工作高融合,是当前机关“智慧后勤”建设的重要方向,需要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提高机关事务工作效率及服务质量,借鉴智慧后勤建设成功的经验,不断促进机关事务管理部门党风廉政建设,进而满足新形势机关事务工作发展的要求。
        2.机关“智慧后勤”建设的现状分析
        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会议重要讲话精神的基础上,许多省市在机关“智慧后勤”建设上取得较好的发展成效,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从无到有。各地积极开展机关“智慧后勤”的探索,如长春市市直机关事务管理局启动了“长春直采商城”的建设项目,在这一项目融入了多个子系统,包括网上商城、采购入库、商品库、价格监测、异常预警、统计分析、诚信管理等多个重要子系统,同时还引进了京东、苏宁等多个主流电商平台,不仅实现了从无到有的突破,而且大大降低了采购成本。
        第二,从慢到快。在机关“智慧后勤”建设过程中,最重要的一项工作便是从错综复杂的信息中快速汇总、分析和归纳,以此为用户提供需要的、有用的信息。在这一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实践经验,如大唐电信集团构建了全新信息智能化系统,并自主研发了安防管理综合平台、环境智能监测平台及配电室智能值守系统,还融入了人脸识别技术,能够快速锁定敏感人物的信息,不仅强化了楼宇管理,而且也方便了员工的生活。
        第三,从增到减。成本控制是机关“智慧后勤”建设一个重要特征,比如成都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将互联网技术与资产管理和服务保障机制有机融合,创建了“虚拟公务舱”,实现了传统实物仓储向互联网平台整合社会资源的转变,很大程度上节约了管理成本。
        第四,从人工的智能。智能化、自动化及高效化也是“智慧后勤”显著特征。比如天津市机关事务管理局构建了公务用车管理信息化系统,在该系统中增设了车辆维修网上申请、车辆更新购置网上审批、使用动态化管理等多项功能,并且还研发了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费统计管理信息平台,以此对公共机构节能数据化管理,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与效能。
        3.大数据背景下机关“智慧后勤”建设面临的问题
        综合上述分析可得知,当前机关“智慧后期”建设不断推进,并取得良好的成效,但从整体上看,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观念待革新。当前部分机关单位并不重视信息化建设,使得“智慧后勤”建设步伐缓慢。观念革新是推进机关“智慧后勤”的基础,只有从根本上正确“智慧后勤”的作用,才能够确保“智慧后勤”建设有效落实。
        第二,技术投入不足。由于部分机关事务管理单位不重视信息化建设,所以对于信息化建设的投入与实际发展要求相差甚远。最主要体现在技术层面的投入还远远不够,技术是“智慧后勤”建设的核心部分,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技术更新不及时,技术升级研发力度不足,也会降低“智慧后勤”建设的水平。另外,实现“智慧后勤”制度化要尤其重要,如果不重视建设机制的构建,也会阻碍机关“智慧后勤”的建设发展。


        第三,人员专业化待加强。在机关事务管理部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人员的专业水平也决定了信息化建设的质量,但目前机关后勤队伍的信息化及专业化水平较低,在日常管理工作上仍停滞不前,难以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主要表现在人员缺乏对信息化的全面了解,信息化应用水平较低,专业化程度较低,以致于难以真正发挥出信息化应用的作用。
        第四,信息管理效果不明显。在大数据背景下,机关事务信息量也越来越多,在面对海量信息时,如何规范进行信息管理,成为机关事务管理部门重点解决的问题。“智慧后勤”有效建设,需要保证信息规范化管理,从而促进信息高效利用。如果不能高效利用这些信息,那么“智慧后勤”也就形同于虚设。
        4.大数据背景下推进机关“智慧后勤”建设的建议
        结合机关“智慧后勤”建设的现状及问题,还需要进一步推进机关“智慧后勤”的建设,充分发挥先进技术的作用,加快信息化建设,从而促进“智慧后勤”的建设发展。对此,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实现制度化。加快信息化建设也是十三五规划的提出的必然要求,尤其是在信息技术革命日新月异的情况下,机关事务管理部门应当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互联网平台,使得机关事务工作不断朝着信息化方向发展,形成“互联网+机关事务”的发展模式,以此提升机关事务的效率。而要想推进机关“智慧后勤”的建设,则需要从制度层面开始着手,需要建设强有力的制度保障,以此推动“智慧后勤”建设工作的有效开展,这样才能够促进“智慧后勤”管理的进一步发展。
        第二,及时更新观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机关事务部门应当敢于创新,解放思想,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及时更新观念,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推进“智慧后勤”的建设。对此,需要正确认识“智慧后勤”之能、之好,结合大数据发展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确保信息化建设与时代发展步伐一致,从而实现“智慧后勤”的创新发展。
        第三,加快技术革新。机关事务管理部门要抓住大数据发展的机遇,加大资金的投入力度,积极进行技术的革新与升级,借助先进的技术构建完善的服务保证系统,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构建特色的“智慧后勤”系统,从而提升工作效率及服务质量。
        第四,信息高效利用。各级机关事务管理部门要树立大数据思维,并形成“互联网+”的发展战略,积极推进“互联网+机关事务”的工作模式,如“互联网+办公用房管理”、“互联网+公车管理”、“互联网+公共机构节能”等平台的建设,通过建立综合性信息服务平台,以此为服务保障及管理指导提供可靠的信息依据,进而促进机关事务管理工作的发展。
        第五,加强人员培训。机关事务管理部门要加强后勤队伍的建设,重视人员的培养和管理,重点关注队伍技能提升、党性觉悟提高及政治修养提升等方面,在培养管理中,也要深刻贯彻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而提高后勤队伍的思想素养,进而发挥后勤队伍凝聚力、创造力的作用,推动机关事务管理工作的发展。
        第六,强化规范化管理。规范化管理是确保“智慧后勤”顺利运转的重要基础,在实际的管理中,需要对相关信息收集、分析、整理及归档,对于需要公开的信息要及时公开,实现阳光下办公;对于涉密性信息也要做好保密工作,建立规范化的信息管理制度,明确信息的使用方式、权限、范围及使用人员。只有实现规范化管理,才能够让“智慧后勤”管理踏上光明灿烂的新里程。
        5.结束语
        总而言之,大数据背景下推进机关“智慧后勤”建设是机关事务工作改革创新发展的重要举措,需要各级机关事务管理部门,抓住技术革命机遇,树立大数据思维,强抓“智慧后勤”建设,从而促进机关事务工作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袁伟.移动互联网背景下智慧后勤建设的思考[J].中国机关后勤,2019(02):13.
        [2]葛振江.积极推进机关智慧后勤建设 努力提升后勤服务保障能力[J].中国机关后勤,2018(11):14-1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