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节能工程设计中新材料与工艺的应用 邹瑜强

发表时间:2020/10/13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6期   作者:邹瑜强
[导读] 摘要:在当前现代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建筑行业在其中的整体发展势头比较良好。
        广东三禹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摘要:在当前现代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建筑行业在其中的整体发展势头比较良好。但是现代人对建筑工程的整体要求越来越高,建筑设计单位在实践中想要满足人们的基本需求,就需要从实际角度出发,保证工程设计的质量和水平能够达到一定标准要求。另外,在我国现阶段推出环保理念的背景下,建筑单位需要与时俱进,将建筑节能理念也一并融入到实践中。为了实现这一根本目的,文中对新型节能材料和工艺在建筑工程节能设计中的应用进行分析,为工程设计质量提供有效保证。
        关键词:建筑节能;工程设计;新材料;工艺
        引言
        随着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和发展,建筑节能技术被广泛地应用,同时随着很多新材料工艺的不断普及,也为建筑节能需求的实现给予了更好的保证。面对当前社会持续发展的新需求,我们在展开建筑工程设计的过程中,应该积极地进行探索,并对于新技术进行更加合理的应用,从多方面的角度,给予建筑工程项目的建设工作以全面的保障。
        一、建筑节能工程设计
        当前我国科技水平显著提升,建筑工程设计在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的同时,还需要融入节能建设理念,结合各类工程建设因素制定最为合理的工程节能环保设计方案。在此过程中新型节能材料和新工艺的应用也是建筑工程实现节能建设的关键控制要点,如果在满足建筑工程实用性和舒适型使用需求的同时最大程度做大节能环保已经是相关建筑企业为之努力的首要目标。
        二、建筑节能工程设计中新材料的应用
        2.1建筑节能工程设计中新材料类型
        2.1.1节能墙体新材料
        墙体本身就是建筑工程设计以及具体实施过程中的一部分,也是其中必不可少的基础部分。因此,在针对墙面进行处理的时候,不仅对工程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而且对实现建筑节能而言,也具有实质性意义。在墙面具体设计过程中,要与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结合,按照操作流程进行设计和实施。要保证墙体自身的防火等级能够达到一定的标准和要求,这也是保证墙体在材料选择过程中的首要前提条件;要最大限度保证选择一些保温性能比较良好材料来进行工程设计,这样能够有利于保证室内温度。在保证尽可能不会造成室内热量大量流失现象的基础上,能够对热量的供给提供良好的辅助帮助。这样不仅有利于促使能耗得到有效控制,呈现降低的趋势,而且还能够实现环境保护的功能性特征。在针对室内一些区域进行设计的时候,要结合实际情况,对现有的室内空间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和设计,并且在其中融入一些新型节能材料的使用。这样不仅能够保证室内空间在设计和规划建设过程中的合理性,而且还能够保证一些局部区域设计的完善性,对整个建筑物能够形成良好的保护效果。
        2.1.2节能屋顶新材料
        对于建筑工程来说,其建筑屋顶的节能设计也是关键控制要点,建筑屋顶结构暴露于室外,长期遭受外界雨水的侵蚀,以及阳光的暴晒等,部分建筑工程设计中在屋顶结构的保温节能设计上往往存在缺陷,进而影响到整个建筑物的节能效果。为了优化建筑屋顶部分的节能设计,可在屋顶结构建设中应用新型隔热面板材料,并且淡化屋顶色系,应用植物等材料达到降温隔热的目的,尽量降低太阳光长时间辐射对屋顶结构造成的影响。
        2.1.3节能门窗新材料
        对于建筑工程来说其门窗结构往往是其保温隔热最为薄弱的部分,也是工程设计人员需要重点关注的节能设计要点之一。一般来说,如果建筑物中门窗结构面积过大,其房屋采暖能量消耗值也会随着面积的增大而增加,为此要严格推算门窗结构面积,科学控制尺寸,为实习节能设计目标,门窗材料要选择密封性良好的高质量材料,室内应用遮光性良好的窗帘材料对室温控制实施辅助。
        2.2建筑节能工程设计中新材料应用范围
        2.2.1新材料在建筑通风方面的应用
        当前建筑工程设计人员在建筑通风设计方面也应用了新型材料,例如对于建筑窗框结构的用料设计方面,其将窗框尾部设置了大气流通体系,确保窗前位置空气的正常流动,建筑外的空气会通过窗框尾部的流动系统最底层进入,然后从窗户顶端流入到室内,确保空气循环。工程设计人员还在窗框内层设置了隔音吸收装置,还能抑制冷凝水的流入,对空气进行有效过滤。这种新型节能窗框材料的应用能够充分抑制外界不同风力环境下造成的能源损耗。
        2.2.2新材料在建筑构造方面的应用
        当前在建筑工程构造设计方面,新型材料的应用也比较广泛,其对于建筑构造的审美优化和稳固性提升方面都做出了突出贡献,消除了很多传统设计中的技术难题。例如充气材料以及膜材料等新型材料的应用,显著减少了砖材和水泥材料等传统建材的用量,大大优化了节能设计成效。


        2.2.3新材料在建筑隔热方面的应用
        建筑隔热材料的应用是建筑节能设计中的关键要点,当前很多建筑工程中都选用了新型隔热材料用于节能建设,其中绝热材料这种新型材料的应用非常广泛,其材料表层比较通透,由三部分组合而成,第一部分为玻璃材料,第二部分为大气结构,第三部分是吸收板材料。
        2.2.4新材料在建筑保温方面的应用
        一般来说,建筑工程施工中过去应用的保温材料大多存在厚度过大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建筑窗洞的深度也会不断加深,并且导致建筑结构层间距离缩短。而新型保温材料的出现很好的解决了上述问题,其中应用频率最高的为真空隔热板材料,这种新型保温材料自身厚度比较薄,保温性能相比过去使用的保温材料更加优越,且应用期间不会释放大量二氧化碳等污染物。通常情况下50mm左右厚度的真空隔热板材料的保温性能可以等同为厚度为200mm左右的普通保温材料。
        三、建筑节能工程设计中新工艺的应用
        3.1新能源技术的应用
        目前,在建筑节能工程设计中,应用于新能源技术非常普遍,这种技术对于抑制能源损耗效果非常显著。新能源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地热能和太阳能技术的合理使用上。工程设计人员在节能设计中合理的应用太阳能和地热发电设备代替许多传统电器设备,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目标,新能源技术的应用减少了建筑工程的设计中,应用传统的能源的依赖度,能源的利用更加环保,并且可以很好的满足建筑供电和供热方面的需求供应。
        3.2智能化控制技术的应用
        当前的智能渗透的各领域中,建筑节能工程的设计中也普遍应用了智能控制技术,例如,建筑工程设计,照明系统的运营消耗的电能很多,市场照明设备的类型多种多样,不同型号和种类的灯具,耗能程度也不同,为了降低系统使用期间的电能损耗,工程设计人员在确保满足成本控制标准的情况下,尽量选择良好的节能效果的智能照明节能灯系统,这个灯通过智能升级的感应式控制系统,可根据实际照明需求调节照明强度。智能化控制技术在建筑工程的温控系统中也有所应用,建筑智能温控系统通常被设置在建筑室内的各个空间结构中,能够自动感知室内空间实际温度,进行准确测量,系统中设置了室内舒适温度范围,如果室内温度发生变化并超出标准值,温控系统中的传感器装置会接受到异常信号,智能温控系统会对空调系统实施控制调整,始终将室温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为避免温控设备在高温时发出预警信号,可在远离设备的内墙门边结构上设置温度监测传感器装置,实现室内温度测量控制的同时还能够同时监测空调系统的出风口温度,根据探测结果可以准确分析出空调系统的实际制冷效率,完善温控系统的控制过程,这种智能化控制技术的应用取代了人力控制,优化了系统控制的稳定性,减少不必要的能源损耗。
        3.3变频技术的应用
        当前随着技术水平的上升,建筑工程中应用的电气设备也不断革新优化,变频设备也随之出现。变频技术是指,将直流电进行逆变处理,然后根据实际需求将其转化成为不同频率的交流电,也可将不同频率的交流电转化成为直流电,在转变过程中改变的为电流的频率,设备中的电能不会发生变化。将这种技术应用在在建筑工程中的电气设备中,能够通过电流频率的转变节省更多的电力能源,将各种变频设备安置在建筑工程中,能够对建筑电气设备的实际运行功率进行控制,建筑工程中应用的变频器设备能够根据系统电机的实际运行需求提供匹配的电源电压,还具备过流保护、过压保护等功能,避免设备运行期间出现空载或者负载损耗的问题,实现节能控制。
        结束语
        总之,在当前人们日常生活质量不断提升的背景下,人们对建筑的节能理念实施效果给予了足够的关注和重视。在这种情况下,新型节能材料和工艺技术在建筑工程节能设计中非常具有应用价值,无论是对于经济发展还是建筑工程环境质量的优化都具有积极促动作用。这样不仅能够从根本上保证节能理念在工程设计中的有效落实,而且还能够保证建筑节能工程在设计过程中的质量和实施效果。
        参考文献:
        [1]建筑工程设计中建筑节能及新材料工艺探究[J].方霞雯.建材与装饰.2018(4)
        [2]建筑节能及新材料工艺在工程设计中应用探析[J].阮健源.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8(5)
        [3]谈建筑工程中建筑节能及新材料工艺的应用[J].李鹏.建材与装饰.2018(5)
        [4]第15届“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召开[J].能源与环境.2019(6)
        [5]红外技术在建筑节能现场检测中的应用研究[J].王康鹏.智能城市.2017(1)
        [6]城市高质量发展之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基于德国经验借鉴[J].刘安琪.城市.2019(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