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号:13118119910424XXXX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混凝土浇筑施工是房建建筑工程中的重要环节,对房屋建筑整体的质量和美观都有很大的影响效果,因此,在进行浇筑施工时,技术人员必须做好技术规范,为房建建筑工程的浇筑效果负责。
关键词:房屋建筑;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
建筑工程是十分复杂的工程,是有很多复杂程序和技术组合而成的,而且每一个环节联系的都非常密切,只要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严重影响到建筑施工的质量和安全。而在建筑工程这些复杂的工序中,混凝土浇筑是非常重要的基础土木施工工序,同时也是建筑工程的主体结构,对建筑工程的质量起着决定性的因素,也是目前建筑工程中需要抓的重点。所以,施工人员必须要根据混凝土浇筑的特点进行深入的分析,并根据建筑工程具体的实际情况进行严格的监督,充分发挥出混凝土的作用和优势。
1分析混凝土浇筑施工的主要技术特点
客观而言,混凝土浇筑施工主要应用于建筑工程的主体结构以及其他部分附体结构,特别是在大体积混凝土浇筑的整体施工中,使用钢筋与混凝土与钢筋的总量非常多,并且混凝土的密度也非常较大。为了保证施工整体质量,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浇筑施工的工作必须要做到一丝不苟、保质保量。值得一提的是,假设施工技术或者施工工艺不合理或者不正确,那么带来的影响将非常可怕,不但能够导致建筑工程因不合格的混凝土浇筑施工而出现各种缺陷和安全隐患,而且在客观上将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的施工速度和施工进程。另外要注意的是,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中,建筑工程的高度改变将对混凝土浇筑施工产生一定影响,由于混凝土浇筑在施工空间上受到不小限制,加之必须承受更大重量,所以在施工过程中必须要结合建筑工程的整体结构特点科学化、合理化的选取和使用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确保整个工程的施工质量。
2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技术应用要点
2.1前期作业准备
为保证混凝土浇筑质量,在浇筑作业前期,施工人员应将模板内泥土、垃圾、钢筋油污等杂质清除完毕。并对钢筋上层水泥砂浆垫块完整性进行检测。若施工期间,垫块为木质结构,施工人员需在模板上浇水,促使模板充分湿润。同时在柱子模板扫口位置进行积水封闭处理,避免柱子清扫口混凝土水分不足对混凝土凝固结果的影响[1]。
2.2混凝土搅拌及运输
在混凝土搅拌阶段,施工人员可依据前期设计比例,将混凝土拌合料进行均匀拌和。然后采用泵送混凝土方式进行混凝土运输。若在混凝土泵送期间出现故障,致使混凝土停歇时间超出0.8h,或者混凝土已出现离析现象,施工人员应立即采用压力水将泵管内多余混凝土清除干净。并进行混凝土拌合料的重新配置。
2.3构件浇筑及养护
在混凝土浇筑阶段,施工人员需要依据预定混凝土浇筑顺序,首先进行柱子的浇筑,随后进行梁和板的浇筑。在具体浇筑阶段,需依据分段、分层的原则,结合建筑构件结构及钢筋布置疏密程度,合理调整浇筑层高度。一般来说,振捣器作用部分长度应为浇筑层的4/5,总浇筑层高度应在50.0cm以下[2]。在混凝土浇筑工程结束后,根据施工外部气候情况,施工人员可采取塑料薄膜覆盖或者浇水养护的方式,对已浇筑混凝土构件进行一个星期或以上的养护作业。
3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技术创新及应用
3.1新型筒仓浇筑技术
新型混凝土筒仓浇筑技术主要是在以往筒仓构造类型的基础上,增大混凝土浇筑内直径及跨度。随后以筒中筒的形式,逐次进行高型库底板、直形挡墙、耐磨内衬、单侧变截面仓壁等模块浇筑。
筒仓浇筑技术在实际施工阶段,主要以滑动模板施工技术为基础。根据筒仓构造形式的变化,采用悬挑式操作台内可调拉杆滑动模板,控制施工浇筑浇筑速度。
3.2复杂清水混凝土浇筑技术
在新型复杂清水混凝土浇筑技术实际应用过程中,首先施工人员依据工程图纸,需要选择恰当的混凝土外加剂,控制水泥凝结硬化速度,降低混凝土水化温升对混凝土浇筑效果的影响,保证在长时间混凝土管柱浇筑段浇筑施工阶段混凝土拌合物塑性一定。同时依据混凝土拌和后强度要求,施工人员可调整高效减水剂、水泥间比例。
其次,在新型复杂清水混凝土浇筑阶段,可在混凝土管柱浇筑段侧壁开设灌浆口。通过对灌浆口开设高度的控制,可保证混凝土浇筑阶段质量的有效控制。若混凝土内存在垂直钢管柱、混凝土管柱浇筑段连接的情况,施工人员可优先选择分段浇筑的方式。
再次,为保证工程竖向控制与精度要求相符,可开展高程联测模式,合理设置高程布置网。在具体施工场区内,整体施工厂区高程控制水准点数量应在3个以上。
最后,在工程拟建地上建筑基坑位置,可采用标准尺寸钢板进行高层引测。结合首层基准点标高逐层传递,可避免杂物从预留孔位置滑落。
3.3污染控制技术
施工人员可利用沉淀池内废弃浆液,对废弃水离子浓度、化学组成及成化率、固体颗粒含量进行分析,设置混凝土浇筑净化回收方案。通过污染控制技术的实施,可以在降低混凝土浇筑污染的同时,减少混凝土浇筑资源损耗量。保证混凝土浇筑施工效益。
3.4高性能预拌混凝土施工缝浇筑技术
在混凝土浇筑前期,混凝土预拌时萘系、脂肪族减水剂有机高分子性质不稳定,对混凝土浇筑质量具有一定的影响。据此,相关施工人员可采用新型混凝土预拌减水剂。由于高性能预拌混凝土抗拉强度为普通混凝土抗拉强度的2倍,因此,在施工缝施工阶段,施工人员需要在结构剪力较小的模块,设置合理的混凝土浇筑在位置。一般来说,柱施工缝浇筑位置为柱子基础顶面;而梁施工缝浇筑位置在梁牛腿下方或吊车梁上方;针对与板相接的大断面梁,可在楼板底面下方25mm位置,进行混凝土施工缝浇筑。
3.5再生轻骨料混凝土浇筑技术
施工人员首先可采用C50泵送混凝土浇筑至梁柱节点最底部,经180min后采用自密实混凝土浇筑技术,将钢管柱混凝土浇筑至灌浆孔底部。
其次,由于再生轻骨料混凝土密度小于标准混凝土,在浇筑阶段,需要在距离板面500.0mm位置开设灌浆口。在灌浆口设置完毕之后,利用布料机软管,经管柱灌浆口进行混凝土浇筑口清理。
再次,混凝土浇筑人员可将振捣棒伸入灌浆孔内,将已浇筑混凝土振捣密实。在混凝土坍落度达到182.0mm左右时,利用布料机+振捣棒的施工模式,进行边振捣边浇筑。在振捣设备振捣120s后进行再次浇筑,直至钢筋无法插入混凝土为止。
最后,在首次浇筑完毕后,需要利用塔式起重机吊料口斗进行重复浇筑。并依据梅花桩格局进行浇筑振捣点设置。在钢筋混凝土初凝前进行插捣密实,在混凝土终凝后进行浇水、覆盖养护。
4结束语
为保证高层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质量,混凝土浇筑施工人员需依据具体工程情况,结合前期设计施工方案中规定的混凝土浇筑施工要点,加大新型混凝土浇筑技术的应用。同时对复杂清水混凝土浇筑技术、再生轻骨料混凝土浇筑技术等技术实施情况进行全面考察,保证新型混凝土浇筑在建筑工程中应用效果。
参考文献
[1]杜海军.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探究[J].科技与创新,2017,(5):141-141.
[2]骆世刚.浅析建筑工程混凝土与新型材料施工技術[J].工程技术:全文版,2016,(12):00101-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