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常见质量问题与防范措施 刘倩

发表时间:2020/10/13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6期   作者:刘倩
[导读] 摘要:预制装配式建筑凭借着自身的独特优势被广泛地运用在建筑施工中,与此同时成为我国建筑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宁夏鸿睿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宁夏银川  750004
        摘要:预制装配式建筑凭借着自身的独特优势被广泛地运用在建筑施工中,与此同时成为我国建筑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其主要优势在于操作便捷、工业化程度高、模板标准化,施工效率高。但在目前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中始终存在诸多质量问题,为此施工单位须全面了解这些施工质量问题,并探索出问题的防范策略,以便强化其施工质控工作,提升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及总体质量,以期能为促进我国建筑业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关键词:预制装配式建筑;建筑施工;质量问题;防范措施
        前言
        装配式建筑是通过预先生产构件,输送到施工现场,进行建筑工程的安装,能够有效缩短建筑工期,降低劳动强度和劳动难度,实现了建筑工程部分构件一条龙生产目标。装配式建筑的出现打破了传统工程的局限性,可以保证构件的生产精度,还能更好地节约建筑材料,众多材料还能实现二次回收。但是装配式建筑依旧会受一些问题的影响,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需要得到很好的控制,成为当前建筑工程的工作重点。
        1预制装配式建筑的优势及特征
        1.1工业化程度高、模板标准化
        对脚手架进行搭设、对模板进行拼装、对钢筋进行绑扎、对混凝土进行建筑和预应力施工是现场浇筑混凝土的施工步骤。其中,在整个施工中,模板工程是其的关键的核心部分。因为工程不同,所以工程所需构件也不同,不能重复使用模板,木模板只能一次性使用,消耗木材较多。由于装配式建筑施工具有独特性,建筑大多是标准化的,所以同一类型的构件可以用钢模板预制,模板可以重复使用。
        1.2施工质量高、安全系数高
        现场浇筑施工所需的施工现场要足够的宽阔,在施工之前应进行三通一平,对搅拌站、工人居住房屋、项目指挥部等位置进行布置。装配式建筑只需要保证运输方便就可以了,机械操作所需的人工较少,安全隐患少,安全系数比较高。与现浇混凝土相比,装配式建筑具有较高的标准化要求、较高的标准化施工和较高的施工质量等优势。
        2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问题阐述
        2.1平板安装施工质量问题
        2.1.1转角板折断。进行平板安装施工时,转角板折断是最容易产生的问题。众人皆知,转角板的关键功能是提高整个结构的施工效率和稳定性,通常来说,转角板的厚度应该控制在2mm在展开施工,然而就此种结构来说,其相当于大体积结构,所以,无论是吊装铰接位置、运输环节甚至是整个建筑施工段,均会因外力引起的断裂现象、角部边缘的储存问题和设计不合理导致变形现象。因而,装配式的施工应采用混凝土材料,以保证整个建筑结构的稳定性与牢固得到保证,进行混凝土浇筑作业过程中,若是未将边缘位置组合好,容易产生振动。
        2.1.2外墙保温开裂。装配式建筑施工中最困难的问题是外墙保温开裂。通过总结实践得知,许多外墙板施工中,均会采用多种夹芯构件,是外墙保温的关键构件。因此,在选择建筑材料时,必须保证这些构件的一致性。否则,保温层破坏状况产生,严重影响工程的整体质量。
        2.2组件连接问题
        2.2.1灌浆问题。墙板是纵向连接的结构部分,若是进行施工时,灌浆和混凝土混合比不能达到一致,将产生灌浆堵孔的情况,很难确保顺利实施工程。
        2.2.2套筒偏移。连接预制构件过程中,因为受影响于施工人员具备的操作工艺,连接钢筋与套筒的位置容易产生便宜状况。通常而言,套筒产生偏移的影响因素为:⑴部分偏移,很难从其中穿过钢筋;⑵总体偏离,孔洞将无法延伸钢筋,应该将施工停止,对配件进行重新制作。无论是施工中产生何种偏离问题,进行重新组装时,均会有一定的偏差的存在,使得装配工程的质量要求难以满足。
        2.3安装尺寸偏差
        安装施工时,有偏差存在极有可能导致在墙板拼接的位置,接缝处位置精度不达标、接缝不均匀等。就安装的具体设备展开研究,关键是未达到要求的设备精度,进行测量时有很大的尺寸偏差存在,和建筑施工存在不一致的实际状况,另外,不稳定的吊装构件是导致产生尺寸偏差的关键因素。就从施工人员的角度看,现阶段我国从事装配施工的人员较少。

他们大多经验不足,全面掌握施工工艺,容易形成尺寸偏差。对于施工材料,进入现场检查材料时,未进行认真核实,致使存在较大差异的施工要求,在建筑工程中应用不达标质量的材料。
        3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质控措施研究
        3.1施工前期准备工作
        在施工正式开始之前,项目管理人员要针对整个施工周期制定完善的质量控制方案,并有意识的去关注容易出现质量问题的工项,制定相应的预案,形成良好的风险管控机制。此外,还要针对当前的施工队伍进行专业的培训,保证其专业能力符合工程的建设资质要求。针对安全施工、质量施工等都要进行系统的培训,提升其安全意识和质量意识,为工程的顺利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3.2运用辅助工具
        3.2.1采用“L型”合适的吊具。控制质量时,根据断裂的问题状况,进行施工过程中应该选取此种吊具展开施工,从而能够转移转角受力,避免吊装施工时损坏结构部分。
        3.2.2平板的护角。进行施工时,应该根据具体状况,在对构件掌握厚度、规格等指标的前提下,制造橡胶保护角或配套构件,出厂后采用相应措施保护边角,继而防止损坏边角,保证施工前结构完整。
        3.3高效运用BIM技术
        3.3.1信息管理。以BIM技术为质量管理核心,进行模型构建,将其数据信息的基础作用充分发挥,将大量信息保存在BIM模型中,合理性提高信息组合。当建筑工程有质量问题出现,能够准确及时的定位,且得出处理方法,构建编码化施工管理。由国家的眼光来看,通常可以采用FSC标准划分类型。然而,必须符合其资源层、核心层和共享层,对模型展开抽象性描述,将构建类型表达出来。
        3.3.2技术管理。若想装配式建筑的质量实现信息化管理,需要灵活的使用IFC技术,确保合理性的构建编码。以RFID为技术支持,读取实况信息,使得实时性BIM技术被确保。在我们的生活中RFID技术十分重要,其实指的是我们常用的视频识别技术,其有着储存量大、抗腐蚀性、强适应性、便捷安装和多样化形状等良好特点,能够很好的适应信息和质量的管理需求。
        3.4强化连接构件施工质控
        在连接构件施工中,通常使用套筒来完成连接操作。所以,在连接套筒时,施工人员需要依据施工要求明确套筒孔径,同时合理增加钢筋对位孔径,以便促使钢筋顺利入孔,以提升预制构件连接施工质量。
        3.5装配式施工协调管理
        除装配件的施工设备、施工准备、材料供应的机械操作等办法外。项目管理人员不断提升自己的管理能力,实现多个部门之间的有效沟通,也是协调各方力量实现高效施工的重要保证。管理人员要站在整个工程建设的角度上进行工程的管理,积极统一各个参见方的施工影响,提升管理效率。对于施工方来说,最有效的措施是采取经济、技术和组织措施,确保其内部高效运行。这主要是内部措施、外部措施以施工合同为重点,全面加强沟通水平,实现施工目标。
        结束语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装配式建筑的建设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然而,在当前的建筑施工中依旧存在一定的质量影响因素,为了更好的保证装配式建筑施工的质量,必须对影响建筑施工质量的因素进行分析,找到合适的对策,控制装配式建筑的施工质量,从而推动建筑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岳成.装配式建筑发展瓶颈与对策研究[J].建筑知识,2017(15):176–179.
        [2]谷传飞.国有建筑企业发展装配式建筑的优势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7(21):271,296.
        [3]宋非非.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的研究与应用[J].住宅产业,2010(04).
        [4]文栋峰.装配式建筑生产与施工质量管理评价研究[D].沈阳建筑大学,2018.
        [5]张雄.解读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结构施工中的应用[J].装饰装修天地,2017(17):26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