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 李裕

发表时间:2020/10/13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6期   作者:李裕
[导读]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在建设发展过程中逐步出现了一些严重的内涝和水资源短缺以及径流污染等现象。
        深圳市综合交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广东省深圳市  518000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在建设发展过程中逐步出现了一些严重的内涝和水资源短缺以及径流污染等现象。城市的各种地下设施的建设速度也呈现出不协调的情况,对已建成的排水管道没能定期的检查及日常维护也是原因之一。像内涝这种问题,如果应用海绵城市的相关特点进行有效的结合,选择合适的技术,就能让雨水得到有效利用,并且内涝问题能得到解决,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促进城市发展。
        关键词:海绵城市;市政给排水;设计应用
        引言:水资源对人们的生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排水工程的建设与城市的稳定运行有直接关系。目前,我国市政给排水工程建设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而“海绵城市”理念的推出使这些问题得到了有效的解决,不仅使得市政给排水质量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同时还让社会的发展及排水工程的设计得到了有效的保障。本文就对“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排水设计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
        1、海绵城市理念概述
        “海绵城市”理念指的是在进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时,借助城市内建筑物、绿化带以及道路提升对雨水的吸收、释放、渗透能力,来对雨水流量进行有效控制,实现城市基础设施的排水能力,改善多雨季节对城市交通所产生的不利影响。“海绵城市”理念能够将有效的思想及方向提供给市政排水设计,实现城市内水资源的全面使用,为城市化建设提供良好的保障。“海绵城市”理念主要是以科学合理的方案作为指导方向,保证城市化建设具有全面性。“海绵城市”理念加快了我国节约型社会建设的脚步,在保证城市建设生态性的基础上,加强了市政排水体系的渗透能力,调整了人、生态环境及城市建筑之间的关系,这对城市生态化建设十分重要。此外,“海绵城市”理念还体现了科学合理的城市发展建设思想,对于市政给排水体系所遇到的城市积水问题,应在市政排水设计中有效应用这一理念,全面创新设计市政排水系统,才能保证城市化建设的科学合理性。
        2、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
        2.1在人行道路建设中的应用
        人行道路建设是市政府的主要工作之一,其既能够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便利,还能有效地体现市政府的工作情况。以往道路建设过程中均采用不透水材料铺设,导致在阴雨天的时候出现废水堆积和道路湿滑的现象,增加了人们雨天出行的困难程度,在以“海绵城市”理念为指导思想的背景下应选择具有透水性的材料铺设路面,以对雨水进行有效吸收,既能够解决传统道路铺建过程中废水堆积的问题,还能够将地面的温室程度调至适宜并使地下水分保持充足。但由于我国大部分城市经济条件有所限制,不能够对道路铺设投入大量资金,因此,在排水设计过程中,可适当调节基层排水管的切斜程度以达到排水效果。
        2.2在车行道设计中的应用
        在市政工程的建设中,尤其是市政道路的排水设计中,必须加以重视的是车行道的设计。当前很多城市的市政道路工程车行道采用的主要是非透水性路面,这种路面比较容易产生积水,严重时还会阻碍地下水的补给,出现热岛效应。在车行道的设计工作中适当融入海绵城市理念,那么就应该用透水性路面来达到减少径流量和回补地下水的目的。在实际的设计与施工工作中,车行道的上层还要铺设透水沥青混凝土,中间层与下层则尽可能使用到非透水性的材料,预防因为雨水量较大对严重入侵路基而形成对市政工程的破坏。在使用了透水性路面及其他非透水性的材料以后,雨水和路面进行直接接触期间就能沿着横坡直接排放到道路的盲沟当中,随后进入检查井或是绿化带,实现对雨水的及时排出和循环利用。设计人员与施工人员还需要引起重视的问题在于坡度设置上,必须将坡度的纵向控制在0.3%~6%的范围内,而横向控制在为1%~1.5%的范围。


        2.3在绿化带规划设计中的应用
        (1)排水系统中雨水收集模块的规划设计
        我国地大物博,拥有大量的水资源,但是水资源的空间分布差异较大,北方城市属于水量型的缺水;南方城市属于水质型的缺水,庞大的人口基数也使得人均水资源含量相对偏少,因此我们要重视雨水收集模块。海绵城市给排水系统中绿化带雨水收集模块规划过程中要注意,在建设具有较高透水性能路面的基础上,将雨水通过地表集中引入城市绿化带口,将绿化带建设在路面高度之下,让其与路面距离在15cm-20cm范围之间。其次,我们还要确保地表径流能够均匀分布,确保其高度最好在该城市路面与绿化带土壤之间。
        (2)排水系统中水体过滤模块的规划设计
        我国各大城市中没有对雨水进行过滤确保其清洁度,从而降低其循环利用率,如此不单浪费了宝贵的水资源,而且增加了制水成本。在海绵城市的应用规划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将降落地表的水体进行科学过滤,从而进一步增加其渗入效果,确保其自然水体的实际补给量。具体措施如下:铺设种植土、砾石层、安装相应的渗透管等。
        (3)排水系统中缓排滞蓄模块的规划设计
        我们需要分析当地城市的地形、地质等结构情况与特征,然后按照规划一步一步地进行改造,设计出科学合理的导流系统,确保该城市将水能够深入其地表。海绵城市在雨水口设计合理的明沟,其能够对雨水起到较好的沉淀作用。其次在该明沟两边规划相应的出水沟渠,从而引导雨水流入其中。在多雨季节此沟能够让足够的水体在一定范围滞留在绿化带内。
        2.4在附属设施设计中的应用
        路缘石是排水设施中非常重要的辅助设施之一,在进行设计的时候应该根据种类的不同进行不同的分析,平缘石高度与周边一致,才能够确保雨水顺利的流入雨水口或者是绿化带,不会造成路面积水,而立缘石比周围都高,雨水会直接汇集于雨水口,无法保证雨水流入绿化带,这就需要工作人员做好打孔工作。路肩边沟,这种边沟多采用混凝土修建,既不美观,也容易造成管道堵塞,所以采用草植沟代替它能够做到对雨水的充分吸收并起到雨水净化的作用。
        2.5在多功能蓄水池设计中的应用
        在市政排水设计中应用“海绵城市”理念,应做好相关的顶层设计,因为海绵城市的建设工程是综合性工程,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以及资金,所以在市政排水设计中,应用“海绵城市”理论应借鉴一定的先进经验。如日本建设的多功能蓄水池,日本将“海绵城市”理论应用到市政排水设计中,创建了可以调节雨水,具有景观及绿化功能的多功能蓄水池。我国在进行市政排水设计时应借鉴相关经验,在城市中实现多功能蓄水池的建设。同时,要应该根据城市的具体情况,制定符合城市需求的蓄水池,借助排水管道将雨水排放到蓄水池中,之后通过一定的净化功能将蓄水池中的水转变为城市用水。
        结束语
        总之,海绵城市理论对市政给排水设计提供有力保障,该理论在现代城市的合理应用能够促进我国城市化建设发展,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并维持生态平衡。因此,为了使市政给排水设计过程中充分发挥作用,必须树立正确的海绵城市理念认知,以理解这一理论为基础提升应用效率,使海绵城市理念的优势得以充分发挥,通过城市基础设施的完善及排水系统的建设来解决城市排水问题,以确保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并促进城市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贺泽邦.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的运用[J].居业,2020.
        [2]钱晓俊.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分析[J].居舍,2020.
        [3]蒋秀荣.“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