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实现园林施工与养护管理的有效结合

发表时间:2020/10/13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6期   作者:东海龙
[导读] 摘要:为了提升园林施工质量,实现园林工程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双赢,对如何实现园林施工、养护管理有效结合进行了研究。
        身份证:11022219880625XXXX
        摘要:为了提升园林施工质量,实现园林工程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双赢,对如何实现园林施工、养护管理有效结合进行了研究。首先,阐述了园林工程施工、养护管理结合是保障园林工程建设质量,体现园林工程人文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的重要举措,且两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将其结合是非常必要的。然后,从合理规划设计方案、实施全过程养护管理等方面入手,阐述了如何结合园林工程施工与养护管理。
        关键词:园林施工;养护管理;有效结合
        园林工程对城市绿化、生态环境保护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园林工程具有特殊性性,不仅要做好施工工作,也要做好后期养护管理工作。施工单位应将施工、养护管理进行有效结合,提升园林工程建设质量,充分发挥出园林工程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
        1 园林工程施工、养护结合的必要性
        园林工程具有周期长的特点,加强前期建设工作的同时,注重后期养护管理效果,如设计、施工、养护等环节应当受到同等重视。相对于其它建筑、电力工程,后期养护管理对园林工程建设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如果不能做好后期养护管理工作,园林工程建设就失去了意义。同时,如果前期施工质量不合格,后期养护工作就难以有效开展。因此,在园林工程建设过程中,前期施工和后期养护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将两者有效结合,才能充分发挥园林工程的人文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
        2 园林工程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2.1 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人员素质对施工质量有着直接性的影响,注重人员素质的培养是控制园林施工质量的有效方式。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园林工程数量不断增加,施工队伍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缺乏相应的考核制度,监管力度不足,使得园林施工人员素质较低。由于受到园林工作人员素质的影响,使得园林施工难以达到预期的要求。部分施工人员工作态度较为消极,对待工作存在应付心理,使得园林施工难以达到预期目标。在具体施工中,施工设计和实际工程存在较大的差异,这和施工人员对设计的理解有直接的关系,如果施工人员素质不高,施工作业就无法顺利实施。
        2.2 绿化植物重视度不足
        在景观园林施工中,对绿色植物重视不足,是园林施工和养护管理的重要问题之一。不少工作人员素质较低,对植物认知了解不足,难以对其好坏进行辨别。对于植物栽植常常采取单一的方式,对于特殊植物没有区别对待,栽植技术和相关标准不相符,使得植物栽植一段时间后出现枯萎、死亡等问题,影响后期养护管理质量,使得工程施工成本不断增加。施工人员对于植物缺乏细致处理,很多细节问题并没有注意,使得养护管理内容不够全面。
        2.3 养护管理环节问题
        园林工程施工中,养护管理工作直接影响园林工程整体质量。在具体养护管理中,由于多方面因素影响,存在着比较多的问题,如植物种类了解不足、缺乏专业性养护技术,缺乏养护管理责任和意识,影响园林工程整体质量。
        3 园林施工管理控制
        3.1 科学选择植物种苗
        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气候和土壤特质,应优先选择本地种植苗,即便是一些从深山中移植的植物,在城市中同样具有良好的生命力,成活率高,能够凸显园林特色,避免由于盲目引进外来植物,使得园林风格和当地环境格格不入,难以彰显其本地特色。
        3.2 优化植物配置
        在地被植物引入园林工程中,应明确地区的气候和地质,结合相应的环境因素选择相应的地被植物,将其和乔木、灌木合理搭配,构建稳定和谐的植物群落,保证植物长期稳定的发展和园林景观效果。

一般来说,地被植物的种植是对植被群落最下层配置进行调整,发挥其对乔木和灌木的衬托作用,形成富有层次的景观效果。如果上层乔木较低,可选择贴地地被植物;如果上层树木较高,可选择比较高的植物种植;对于种植地开阔的区域,上层树木较为稀疏,应配置较高的植物。
        4 园林养护管理控制
        4.1 加强树木养护管理
        树木养护管理对园林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会影响园林整体美观绿化效果。因此,在树木养护管理中,应做好高大树木的修剪工作,及时清理枯枝烂叶,结合园林设计意图修剪树枝。通过对树枝的合理修剪,避免因为季风影响对树木造成为害,提高树木的美观性。
        4.2 草地养护管理
        想要保证园林景观四季常绿,需要开展草地养护工作。草坪根据种植时间长短划分为 4 个阶段:第 1 阶段是长满期,是从种植到长满的阶段;第 2 阶段则是旺盛期,是种植之后 3~5 年的阶段,也是草坪生长最为旺盛的时期;第 3 阶段是缓长期,是种植之后的 6~10 年,也是草坪生长最为平稳的阶段;第 4 阶段是退化期,是种植后的 10~15 年,草坪生长逐渐衰退、枯萎,应及时更换园林草地。
        5 园林工程施工、养护结合的措施
        5.1 合理规划设计方案
        设计方案是园林工程施工、养护的重要依据。在设计方案中充分体现出施工、养护结合要求,发挥两者结合要求的导向作用,规范、约束参建单位的行为,确保园林工程施工、养护工作实现有效结合。设计人员充分考虑天气、气候、地质、外部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做好不同绿植的合理搭配工作,优化绿植规划设计。施工单位依据绿植规划,明确施工方案,制定施工标准,后期根据绿植特性、气候及地质等因素,制定相应的养护方案,优化养护人员配置。同时,注重设计论证活动开展,邀请施工、监理、运维等单位参与其中,研究设计方案的合理性、科学性,提出可行的优化、调整方案,保证施工和养护工作有效结合,提高园林工程建设质量。施工单位可从经济性、可行性角度出发,分析工程施工技术条件、资金条件,优化施工方案设计。
        5.2  健全施工、养护监督机制
        为了进一步提升园林施工、养护管理质量,保证施工、养护管理工作能有效落实,相关单位应健全施工、养护监督机制。选择技术过硬、责任心强的作业人员开展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指导,及时处理其中存在的问题。同时,构建完善的责任机制,保证责任制度的贯彻落实,将施工、养护管理目标落实到个人,严格执行追责制度。通过这样的方式,提高施工、养护管理质量,减少施工、养护工作的交叉、重复、遗漏问题,确保施工、养护管理工作规范开展。
        5.3 强化施工、养护人员专业培训
        施工、养护人员素质对施工、养护管理质量有着直接影响。相关单位应当加大施工氧化人员专业能力的培训,保证园林施工和养护工作高质量完成。比如,邀请知名专家到现场进行施工、养护技术的指导、培训,纠正其中存在的违规行为,解决其存在的质量问题。同时,对于在职人员,开展相应的培训工作,做好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培训,结合园林工程实际情况,开展知识和技能培训,减少园林施工中的质量问题。加强竞争机制的制定和完善,做好施工监督管理,引导养护人员主动学习,掌握新的知识和技能,保证养护工作有效开展。同时,完善奖惩机制,采取有效的激励施工措施,保证施工养护工作规范化开展。
        6 结语
        综上所述,园林工程施工、养护管理的结合是非常必要的。园林工程参建单位应认识到这一点,并积极采取措施,将施工、养护管理工作有效落实到每个园林工程建设环节中,使其能相互配合、协调,切实提升园林工程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傅永刚.园林施工与养护管理的有效结合探析[J].江西建材,2014(18).
        [2]白雪晶.探讨园林施工与养护管理的有效结合[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