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公路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新疆昌吉市 831100
摘要:随着经济和科技水平的快速发展,我国幅员辽阔,在地势上西高东低。尤其是西部的山地和高原面积较多,占整个国土面积的一半儿以上。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现在国家建设的重点已经由东部沿海地区向西部地区转移,因此在我国的西部高原地区很多公路工程都在快速的建设当中。由于高原地区独特的气候条件以及土壤特性,在公路路基施工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问题,因此必须重视高原地区公路路基的施工与养护,只有这样才能延长公路的使用寿命。
关键词:高原地区;公路路基;施工;养护
引言
高原公路的施工工作中,应总结丰富经验,树立正确观念意识,全面分析施工中是否存在质量问题或是安全问题,并利用科学合理的方式解决问题,确保相关工程的质量与安全性符合要求,保证可以增强整体的建设工作水平,解决目前所面临的问题。
1高原地区公路路基施工存在的问题
现在我国对于公路施工技术上的投入有很大的增加,很多的公路工程施工质量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尤其是在施工质量的管理上表现十分突出。但是在施工的过程中有些问题还是存在。尤其是对一些高原地区的公路路基施工,由于高原地区地理位置的特殊性让公路路基施工面临复杂的环境,比如高原地区经常存在冻土现象,在施工环境上由于高海拔也会造成一些缺氧的状态,高原地区的气候冷热多变,因此在公路路基施工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再加上公路路基施工本身所具有的特点,建设点较多,建设周期较长,同时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也较大,给高原地区的公路路基施工质量控制和养护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导致了在公路路基施工中质量管理会存在很多的问题。因此必须对高原地区的工作路基施工加以重视。要借鉴在公路路基施工中高原地区其他的一些成功案例,不断提升施工的工作效率,克服恶劣的施工环境,确保公路的施工质量。在施工过程中一定要加强责任管理,只有这样才能让公路路基的施工质量得到保障。
2高原地区公路路基施工技术
2.1公路路基的施工现场处理
在高原公路路基施工中,首先要进行路基施工的测量,这也是确保公路施工质量的前提。在施工现场要测量公路路基的导线,中线和水准点,在路基施工测量前必须对施工的图样进行研究,然后观察路基施工设计是否科学合理,在施工质量把控上要重点关注施工交点、转点和圆曲线。在现场测量中线时要增加扩大临时水准点,采用科学的移桩方式。测量完毕以后就要进行施工现场的场地清理,包括用地范围的杂草树木等要进行砍伐或者移植,清理好施工路基地面的表土草皮等,对于填方地段还应该根据设计要求整平压实。在实际的路基施工阶段要采用填土、平整、碾压和检测的顺序,同时进行施工准备、分层填筑、摊铺平整、碾压夯实、路基整形和边坡整修这样的顺序进行。
2.2公路路基排水工艺
在高原地区的公路路基施工中,排水系统在公路施工中非常重要。高原地区的施工不同于平原地区,通常情况下施工都是在含水较多的冻土进行,因此就要保持路基原始的冻土冻结状态,在公路路基施工中必须修建排水系统。要与路基保持一定的距离,尤其是排水沟和坡脚之间的距离不应该小于2m,这样才能够减少水分对于路基施工造成的影响。在道路的坡边要铺设一些草皮,这样能够防止水分在地表淤积的现象。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地基的热流平衡。如果在施工公路路基中的水分含量较大,则排水沟就不再使用,应该采用更加合理的挡水堰,这样就能够有效的减少和路基之间的距离,让排水效率得到提升。
2.3水毁路段设计
对路基的水毁集中体现在对冲岸地段对路基边坡或挡墙基础的冲刷、掏空,局部严重路段使得路基或挡墙坍塌。部分路段标高低于洪水位,涵洞进出水口标高也均低于洪水位,洪水发生时易产生倒灌现象,路基长时间受浸泡,产生如凹陷、车辙、坍塌等病害。且原老路通过狭窄的河谷地段时,受地形条件限制,线路紧临河流,河流岸坡低缓,岩性多为松散堆积物,容易受到河水的侧蚀,使公路外侧路基坍塌,路基变窄,或整个路基被滑塌。根据实际地形条件,计算河流的冲刷深度,设置防冲墙、实体护坡、设置铅丝石笼挑坝等处理措施。
2.4利用热棒原理降低冻土温度
在路基施工中要确保通风路堤填筑密实有效,同时要控制好温度的变化,避免施工中的热交换现象,要防止施工中出现冻胀、融沉等病害。在路基施工中可以采用热棒技术工艺,也就是通过气体液体相互转化的原理设置一支密封的金属管。金属管上部装满散热叶片,也就是冷凝段放到大气当中,金属管的下部埋在冻土当中,也就是蒸发段。如果冷凝段和蒸发段出现了温差,则蒸发段的液体工质就会吸热蒸发变成蒸汽,利用压差蒸汽沿管内的孔隙上升到冷凝段,从而能够和低温的管壁接触释放气体,冷凝为液体。在重力的作用下冷凝液体会沿着管壁回流到蒸发段再重复吸热蒸发的循环,这样就可以把地下的热力有效的释放出来,从而能够降低路基冻土的温度,确保冻土不会产生融化的现象,让地基能够保持稳定,有利于公路路基的施工。
3工程施工质量的管控
3.1路面结构施工质量的
严格管理。路面区域施工的过程中,应该正确开展表层处理工作,有效开展前期处理的活动。表层处理方式,就是利用排水设施建设法、辐射法、材料添加法等合理处理,提升表面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预防有地基变形的现象,保证工程机械能够顺利地运行和作业。在具体的填土工作施工之前,要求合理地的挖出沟槽,以便于设置排水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小地表区域的含水量,使得工程的设备正常使用。且在工作中还可以应用砂砾材料与碎石材料进行回填处理,保证各方面工作效果符合要求。如若地基的上部分区域含水量很高,那么就可以利用砂垫层铺设的方法,有效改善其现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使软土层合理固结,这样有助于使得砂垫层更好地起到排水作用。与此同时,在设置砂垫层之后,还能够通过排水措施降低地下水的水位,为工程的合理施工创建良好条件。
3.2合理地解决冻土问题
日常质量的管理过程中,应重视冻土问题的有效解决。要求在选用路堤填料的过程中,使用砂土、碎石还有卵石等,确保填料的透水性符合要求,不可以采用含水量过高的黏土,也不可以使用冻结类型的材料;且在路堤的填筑工作中,应该结合横断面的情况,正确进行填土处理,在填土厚度较为正常的状况之下,应该将铺设的厚度控制在30cm左右。在此期间,应重视冻土路面压实度的管理,按照工程的实际建设要求和特点等完成冻土路面的管理任务,以此提升整体的路面施工效果;如若冻土层已经破坏,将冻土开挖出来,应该连续性地进行施工,分层次地完成开挖任务,在中间区域停留时间很长的情况下,需要于表面合理覆雪,以此达到保湿的工作目的。而挖方的边坡区域,不可以一次性开挖到设计线的位置,需要预留出30cm厚度的台阶,待施工较为适宜的情况下,合理修补之前预留的台阶;在路堑开挖到路床上部分1m的位置,设置临时性的挖沟,待能够正常施工的时候,就可以开挖其他的部分。冬季阶段路堑的开挖工作中,应该遵循自上到下的工作原则,最好可以从朝向阳光的位置开挖,待温度上升之后于背阴的区域内开挖。
结语
高原地区的公路路基施工一定要保障施工质量,同时也要做好公路的养护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够提升高原公路的使用寿命,促进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桂云海.高原多年冻土地区道路纵向裂缝病害机理及对策[J].四川建材,2016(4).
[2]何秋菊.道路工程路基施工技术的应用及控制方法探讨[J].工程技术研究,20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