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长青能源化工有限公司 陕西宝鸡 721400
摘要: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电能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要确保电力系统能够稳定正常运行。在现阶段的电力系统中,要注重对继电器的保护工作,一定要确保电力系统能够稳定安全运行。可是现阶段的电力系统工作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运行过程中还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对继电器或者电力系统造成严重损害,为此,电力企业要注重对继电器的维护和保护工作,促进电力企业能够长久发展。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继电保护;技术分析
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电力系统的发展不断加快,电力系统的规模越来越大。但是,产业的发展意味着需求的增多,在庞大的电力需求下,各种各样的电气设备不断出现,增加了电气系统产生故障的几率。为了保障电气自动化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需要有超高安全保障的继电保护。电气自动化系统中的继电保护装置能够在电气系统出现问题时及时进行故障反馈和关闭故障部分电气自动化系统,确保系统的安全,避免故障进一步延续。因此,提高继电保护装置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十分必要。
一、变电站特点
智能变电站运行基础就是规范通信,实现设备智能化、网络化,丰富继电保护系统的功能,利用智能系统同步实现单元合并、装置保护及智能控制等。通常可以将变电站的模式分为站控层、过程层以及检测层,利用光纤网络方式完成不同装置之间的连接,实现控制装置信息的目的。
传统的变电站,结构简单,主要是通过调合闸和电缆的接入完成电力控制。数字变电站主要采用的是光纤网络信号、交换机进行数字控制。因此在利用网络传输数据信息的过程中会使用SV报文,这也传统的变电站有很大区别,由于智能化生产的不断普及,变电站的设计也逐渐应用到更多的规约信息和报文,相关部门应该重视这种趋势。
二、智能电网环境中继电保护技术
1.单元件保护技术
单元件保护技术是智能电网环境下主流的继电保护技术,它主要以直流线路、变压器和发电机保护为主。这种保护技术实现了对传统元件的改良,采用了新的继电保护原理,可以适应智能化的供电网络环境,符合智能电网的供电需要。适应交直流线路的继电保护单元件保护技术减少了故障测量的衰减,消除了选相失败的风险,减少了主保护行波的制约,能够在多种传感器的辅助下解决变压器励磁通流识别不足的问题。基于新的元器件可以及时的进行故障分析与数据统计。单元件保护技术还可以解决匝间短路的问题,能够精准化的校验电网运行情况,实现了整定计算,做到了对超大容量机组的全面保护,电元件保护技术配合智能传感技术提高了技术设备的实用性,降低了继电保护技术的风险,达到了科学化和全面化继电保护的目标。
2.智能传感技术
在应用智能传感技术的时候,为了能够保证继电保护与信息上的采集系统能够更加的便捷,还能进一步确认继电保护技术其自身的技术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与利用,结合变压器在保护方面来说,其不仅能够在在变压器侧来装备相关的传感器系统,还能保证振动传感器、温度以及传感器与流量传感器的应用装置,并且尽量发挥出传感器自身的监测与控制方面的功能,从而进一步保证继电保护的作用。同时通过对智能传感器的检测作用,实现对相关的数据进行实时监测,而在了解完成相关设备的运行情形之后,进一步实现避免外部环境的干扰,这样也可以为后来的仪器提供一定的保护作用与相关的依据。由于智能传感技术属于一种相对效率比较高的技术,因此,其对于在收集继电保护相关的信息的过程中,意义重大。
3.母线继电保护
在这一环节中,继电保护方式主要包括差动保护和相位保护两种方式。其中,前者保护方式是按照相对比较的原理来提升母线的性能,使其始终处于安全可靠的运行状态中;而后者保护方式则需要提前设置与母线元件变化特点相一致的电流互感器,然后再将二次绕组与母线侧端子进行连接,并将互感器安装在差动部位。另外,还要合理设计大电流与小电流的实际接地环境,如大电流接地母线保护要尽量采用三相连接方式;而小电流接地母线保护则采用相间短路,即两相连接方式,这样才能将继电保护效果最大化发挥出来。
三、电力自动化继电保护的安全管理策略
1.提高继电保护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首先,要适当提高用人标准,引进高素质、高水平的专业技术人才,使其在全面掌握电气自动化系统结构和继电保护要求的基础上,能够灵活运用主变压器、线路、断路器等保护装置对系统进行定检、整组传动试验、继电保护消缺以及优化升级等工作。并严格按照国家相应的安全标准要求,科学布置继电保护现场作业安全措施,进而遵循持续运行、宏观调控的原则来实施继电保护现场作业,这样才能确保作业的安全性和规范性,及时的对电气系统的故障问题进行处理和解决;其次,要加强对在岗继电保护工作人员的专业化培训,尽量采取理论联系实践的方式来进行,不仅要设置专门的实训室,而且还要邀请企业优秀员工代表或行业专家作为培训教师,这样才能有效提升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实操技能以及安全意识等,使其能够充分掌握继电保护安全技术的操作要点和规范要求,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应对各种突发事件,提高继电保护作业现场的安全管控水平。
2.优化安全技术机制
为确保电气自动化内部继电保护稳定运行,应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完善相关安全技术机制,处理好安全控制问题,减少电气自动化设备在运行中出现故障的次数。首先,要注重电气自动化系统继电保护使用安全技术进行标准化建设,严格掌控继电保护的各个环节,密切把关,避免出现不必要的故障。
其次,在对智能化继电保护器软件进行升级和更新等相关工作时,要确定更新软件所需的硬件环境标准,避免因为系统设置不匹配导致系统瘫痪。此外,建立责任机制,精确划分安全管理的目标,将责任细分到每一位工作人员,避免因疏忽产生问题。
3.强化安全管理意识并构建责任制度
推进电力自动化继电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电力企业要形成良好的安全管理氛围,高度重视到安全管理工作,增强每个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促进全体人员都能够在日常工作中重视到电力设备的运行状态。特别是要在每个电力设备中都选派专门值班人员加以负责,管控和监控到设备的实时运行数据,及时发现设备中存在着的问题,并加以处理。值班人员在操作继电保护装置时,只能够采取接通或者断开压板的方式,处理开关切换和熔丝卸装操作,执行这些工作环节时要能够全面按照电力安全管理规定和运行规程。可以开展专项教育培训工作,提升电力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同时还要注重提高管理人员的科学文化知识水平和继电保护专项知识掌握水平。电力企业可以制定专门的岗位责任制,明确划分各个管理人员的具体工作范围和职责,实施追责制度,确保各个人员都能够完成自身任务。
结束语:综上所述,电力系统中广泛使用继电保护装置,提高继电保护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奠定整个电力系统健康运行的基础。当前电力技术持续进步与发展,继电保护装置发挥着更大作用,推动智能电网的建设工作。希望通过文中论述,为类似研究提供借鉴,推动我国电力事业的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胡瑞.电气自动化系统继电保护的安全技术分析[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19,02:75-76.
[2]张琳娜.电气自动化系统中继电保护的安全技术探究[J].科学技术创新,2019,05: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