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文莎
山西兰花科技创业股份有限公司唐安煤矿分公司, 山西 高平 048400
摘要:若想保证矿山的生产安全,煤矿企业就应该培养自身安全意识,切身做好煤矿生产防治水管理工作,并制定出相应的制度去加大煤矿生产防治水工作的工作力度,以极大程度的降低在挖掘矿井时,其发生险情的几率,从而为煤矿工人的生命财产安全保驾护航,加强煤矿防治水的工作力度,还可以提高煤矿生产企业的经济效率,也使得我国资源的开展力度达到预期理想范围。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煤矿地质与防治水工作结合的必要性分析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煤矿;地质与防治水;工作结合;必要性分析
引言
现如今,为了实现煤矿的生产安全精准化,煤矿行业逐渐加强对地质与防治水工作相结合的措施,充分地发挥了地质与防治水工作的指导作用,降低了煤矿水患灾害的发生情况,保证煤矿企业的生产能够正常运行。
1、矿区主要地质灾害
矿区开采造成的地质灾害比较常见,具体有以下几种。(1)矿山地下水位变化引起的灾害。矿山开采造成的地下水位变化引起的地质灾害包括矿坑内溃沙涌泥和矿坑突水涌水灾害。矿坑内溃沙涌泥是由于采矿过程中存在蓄水溶洞,矿坑内的水位到达蓄水溶洞,会将溶洞中的泥沙、石头等带出来,甚至还有可能堵塞矿坑导致矿山的崩坏,对矿坑内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造成威胁。矿坑突水涌水灾害是因为开矿过程中地下水位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可能会突然涌入矿坑内,造成矿坑内水位突然升高,影响矿山开采工作的进行。(2)崩塌滑坡灾害。矿山资源开采有露天开采和地下开采两种方式,地下开采可能会由于开采区的内部中空会造成矿洞崩塌,露天开采则有可能在矿区的边缘部分出现滑坡,由于人为误操作也会造成崩塌滑坡。(3)地表裂缝。根据相关调查可知,矿区开采可能会造成的地表裂缝。裂缝宽度从几厘米到数米甚至上千米,裂缝的可视深度一般为0-3m,裂缝的分布与矿区开采强度相关,开采强度越大形成的地表裂缝数量越多,通常情况下,采煤塌陷形成的地表裂缝与工作面回采方向相互垂直,在工作面不同地位的地表裂缝展布呈现出不同的特征。采矿区形成地表裂缝之后要及时关注,定期解释裂缝的发育规律。(4)采空区矿震。矿区开采过程中引发的地震被称作矿震,矿震的形成是因为采矿造成区域应力场处失调的异常状态,局部的区域积聚能量,能量释放之后产生冲击力或者是重力作用在周围的岩层上,使岩层产生震动。矿震的震动强度较小,但是发生的次数比较频繁,且分布的范围较广,对周边矿区的生产、生活活动产生危害。
2、煤矿防治水工作现存的问题
(1)对水文地质工作不重视。很多煤矿生产企业在进行矿井挖掘工作之前,并未按照正常的工作步骤,细致的矿区的水文地质情况进行勘探,或是收集当地的水温地质资料,以在该资料中,检测该区所存在的开采不可控因素,当煤矿企业为了节省工作开展时间而越过这一环节,将会使得后期的开采工作受到严重影响,也使得施工安全性受到威胁。不少企业按一般的流程准备了水文地质资料,可是这些资料的内容不够全面,其也会为后期的开采工作带来严重影响。(2)工作不规范。部门矿区并未按照相关规定制定在矿井中设置隔水煤柱,继而开展煤矿开采工作。
3、煤矿地质与防治水工作有效措施
3.1建立健全地质与防治水生产责任制度
煤矿企业制定出的煤矿地质与水防治工作的管理措施均离不开相关制度的引导。煤矿企业需要在制度中将主要的防治水责任人明确出来,并且要将技术管理人员及任务分管人员的主要工作职责进行重点圈化,以使得其各安其职,当水患事故发生时,也可将责任落实到个人。
3.2加强煤矿地质与防治水的调查工作
煤矿企业不应该为了加快工作进程,就忽视矿区水文地质的检测工作,相关负责人应该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将该区的水文地质情况进行综合的了解,并制定出相应的检测方案,去优化地下水检测系统,以保证该区的水文监测数据的波动情况细致入微的展现出来,最终使得勘探结果更加真实、可靠。
3.3落实推进掘进工作面“钻探留痕”管理要求
为了强化井下探放水工作,提升矿井防治水安全系数保障,提出“有掘必探、钻探留痕、见痕掘进、班班确认”的探放水管理办法。“钻探留痕”管理办法的实施,有效地避免了井下钻探施工可能存在的假探、漏探现象,更好地保障了探放水施工的真实可靠。“钻探留痕”工作要求总结起来即为“有掘必探、钻探留痕、见痕掘进、班班确认”:(1)有掘必探——井下所有掘进巷道,必须进行超前钻探,满足超前距30m、帮距20m的要求。(2)钻探留痕——井下掘进巷道的超前钻探,必须保证钻孔清晰可见,迎头及巷帮能够看到钻孔痕迹,对于帮孔的保留,要求塞入贴有反光纸的木塞,并悬挂公司统一标准的钻孔标识牌。(3)见痕掘进——掘进队组作业前,要由班组长与当班安全员一起对迎头钻孔进行确认,确保超前钻孔可见并满足至少10m的超前距离要求。(4)班班确认——掘进队每班(包括生产班和检修班)在施工作业前必须进行钻孔可视化确认,由当班安全员和掘进队班组长确认钻孔符合要求,并在《掘进工作面钻孔可视化确认单》上签字后,方可进行相关作业。若钻孔不满足要求,掘进队有权拒绝作业,并及时联系探水队进行补探,所造成的生产损失由探水队承担。掘进队组升井后,要将《掘进工作面钻孔可视化确认单》移交防治水科留存。掘进工作面要放置钻孔探测杆,由掘进队负责保管与使用。
3.4地质异常和防治水处置办法
1)主要地质异常。①煤层缺失或厚度异常(与预计厚度相差较大),出现这种情况多是由构造引起的。②多次穿煤穿岩。③岩层破碎出现卡钻现象。④钻进过程中出现瓦斯异常(顶钻、夹钻及瓦斯浓度突然增高现象)。⑤钻孔涌水量超过5m3/h。2)处置办法。①针对1)中的第①、②、③条,现场作业人员应立即向地测防治水部门汇报,地测防治水部门接到汇报后必须及时收集钻探资料,分析出现异常的原因,必要时修订超前探测设计,查明前方地质异常。②针对1)中的第④条,现场作业人员应立即按照已经制定的防瓦斯、防灭火专项安全技术措施执行,并立即向矿调度室及通风防突部门汇报,必要时撤出受威胁区域的所有作业人员。③针对1)中的第⑤,现场作业人员应立即停止钻进且不得拨出钻杆,并向矿调度室及地测防治水部门汇报,地测防治水部门接到汇报后,必须立即安排专业技术人员分析出水原因及水害情况,采取针对性的安全技术指施,确认安全后方可继续作业。④矿地测防治水部门对异常不能分析清楚或认为情况严重时,需及时向上级单位汇报。
结束语
综上所述,得出以下结论:1)安全管理人员、相关区队管理人员应高度重视地质预报和临时地质预报,对预测预报中可能遇到的地质异常情况要制定专项安全技术措施并贯彻执行。2)煤矿地测科要认真收集矿井水文地质资料,收集各含水层的水化学特征,建立完善的水位观测系统。3)加强生产一线职工培训力度,使其能够熟知出水的预兆和应急处置措施。
参考文献
[1]常鹏.煤矿地质工作与防治水工作结合的必要性研究[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9,39(24):127-128.
[2]李文强,张红.煤矿地质与防治水工作结合的必要性探讨[J].内蒙古煤矿经济,2019(22):230.
[3]张小凤.煤矿地质工作与防治水工作结合的必要性研究[J].石化技术,2019,26(07):249-250.
[4]苏晨伟.试析煤矿地质与防治水工作结合的必要性[J].科技风,2019(20):122.
[5]赵爱军.煤矿地质工作与防治水工作结合的必要性研究[J].当代化工研究,2019(01):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