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的基础施工技术

发表时间:2020/10/13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0年6月第18期   作者:王大治
[导读] 在当今社会,电能源已经成为每一个家庭都必不可少的重要资源。

         王大治  
         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建设管理局 河北石家庄 050000
         摘要:在当今社会,电能源已经成为每一个家庭都必不可少的重要资源。国家为了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保证电能的供应,始终在加强水利水电工程的技术提升,优化基础施工技术,以确保水利水电工程的质量安全。
         关键词:水利水电;施工;基础施工技术
         1水利水电基础工程施工特点及要求
         1.1水利水电基础工程施工特点
         水利水电基础工程作为水利水电行业的首要工程,因工程规模大,所以有非常高的投资成本、长周期,也很容易受到地形位置的影响,更有着繁杂的施工技术类型。当施工地基不稳,必然会给水利水电基础工程施工带来大的滑动风险,以至于水利水电工程稳定性降低、工程项目运行年限缩短。除此之外,若地基渗漏,也会增加地基间隙,导致基础工程安全风险系数提高,面临着较大的安全隐患。水利水电工程因特殊地质的原因,很容易造成基础沉降,进而影响到水利水电工程的整体结构,带给施工极大的安全隐患。这说明,水利水电基础工程施工非常重要,应结合水利水电基础工程施工要求,做好水利水电基础工程的安全施工。
         1.2水利水电基础工程施工要求
         水利水电基础工程的施工,在施工前要有完整详细的地质勘察报告,以便于施工团队了解到地质条件,并充分掌握水利水电基础工程施工情况。同时,在开挖土方时应清除一切妨碍施工的障碍物,妥善处理一系列问题后才能施工。当大型施工机械送往施工现场,应及时地疏通道路,加固桥梁和承载能力差的道路。山区施工时,应格外重视岩层、地质等情况,避免土方施工滑坡事故。测量放线时应确保水准基准点、定位控制线等的准确定。除此之外,水利水电基础施工过程中,应有详细的地质勘察报告和资料,在施工前掌握施工范围的地质情况。进行挖掘前,要看中午诶是否有障碍物,分析周围的河流情况、电线情况、马路情况、种植用地情况及杂物堆积处,一旦找到解决办法,进行有效施工。当大型机器在运输时,应及时地疏通道路,必要时对道路加宽确保大型机器准时安全地运到施工现场。值得一提的时,要格外重视培养施工人员与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提高施工人员的录用门槛,确保水利水电基础工程的顺利、安全及高效施工。
         2水利水电工程基础施工技术
         2.1锚固加固技术
         锚固加固技术,是水利水电工程基础施工技术的重要类型之一,在水利水电工程基础施工中的应用频率较高。该技术具有应用成熟、施工成本低、适应性强、应用效果显著等特点。应用锚固加固技术开展水利水电工程基础施工,能充分保障工程结构的整体稳定效果,但是针对复杂多变,施工周期较长的工程项目,在应用该技术时则要加强对各类环境因素的分析与处理,才能获得理想的施工效果。
         2.2预应力管桩技术
         应用预应力管桩技术能有效提升水利水电工程基础施工环节的整体质量。在应用该技术的过程中,要确保对先张法预应力管桩和后张法预应力管桩具有科学的认知,确保对两者间不同的功能具有充分的了解,在此基础之上开展具体的施工操作。在应用预应力管桩技术进行水利水电工程基础施工时,主要具有以下几种方法,即锤击法、静压法、振动法以及射水法,其中静压法与锤击法的应用频率较高,应用效果最为显著。
         2.3软土处理技术
         挖出置换法:该方法主要是对工程某区域内的软土进行全部挖出,再填充无侵蚀性、无压缩性的材料,如灰土材料。重锤夯实法:该方法主要是利用履带式的起重机将重锤吊至合适的高度,再将其落下,在重锤的重力下实现夯实土层的目标。

排水固结法:该技术主要是通过利用人工的方式实现排除基础表层或基础内部积水的目标,并且在自重和外部荷载的作用下达到加速基础内部积水的快速排出。
         2.4堤坝的施工技术
         在水利水电堤坝的施工建设中,不免会遇到施工难度相对比较大的施工环境,锚固技术就是针对相对比较复杂的施工作业环境而采取的一种施工作业技术,为了更好地提高软土地基的承载力,还可以采用人工处理方法在地基表面或内侧形成水平或竖向排水通道,在自重或外荷载作用下加速排水固结,从而提高强度。。在锚固技术方面,应用频率较高。建筑施工企业必须严格按照锚固的总体需求和施工成本选择最佳的材料进行加固,钢筋被包裹在混凝土中,该技术工具包括压板、台座、预应力钢筋等。同时保证锚固开增强混凝土与钢筋的连接。最为核心和关键的技术要点就在于锚固技术施工,在对于各个方面都应该有所涉及。针对于当前锚固技术施工的各个部门所使用的技术状况予以了解,并做出妥善的处置。首先,在对堤坝的施工技术进行指导工作的时候,锚固技术施工的性能还是要直接发挥出来,从而真正确保整体的锚固技术施工管理工作能够做到位;其次,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应该保障防渗技术的顺利完成,着重注意防渗墙的建设。目前,随着防渗墙的建设技术的飞速发展,中国的水电防渗墙的建设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水利水电工程防渗墙已经制定了一套具有实用性能的合理质量标准。然而,在有关质量检查的条款中,没有任何质量监督和评价制度,要对能达防渗工作到相关要求和标准,则该工程各项目的原材料、中间产品和施工流程均应符合标准。
         2.5化学加固技术
         法学加固技术具有施工操作简单、应用效果显著等特点。化学加固法主要是利用配置化学溶液,再将其进行旋喷,使其充分渗透到土壤之中,待化学溶液与地基土壤充分融合后便获得了具有较高强度与硬度的土壤结构,达到加固基础的目标。在该技术的具有应用过程中,要保障化学溶液配制的科学合理性,避免出现溶液浓度配制过高或过低的现象,不仅无法获得理想的应用效果,还会对土壤结构与地表示造成相应的破坏和污染。
         2.6振动冲水施工技术
         振动冲水施工技术主要是利用振动器实现水利工程基础施工目标。在地基振动作用与外力冲击荷载作用的共同影响下开展施工操作,利用碎石或砂石对施工中产生的施工孔进行逐一填充处理,从而提升水利水电工程基础的密实性,达到对工程基础进行加固的效果。
         2.7墩身裂缝防治技术
         墩身裂缝防治技术主要是利用分层浇筑并埋两层冷却水管的方式进行,通过降低原材料温度和混凝土浇筑温度的方式,达到对墩身裂缝防治的目标。当混凝土浇筑温度低于30℃时则无须采取降温措施。当混凝土内部温差超过25℃时则要采取降温,一种方式是利用冷却水进行降温,但是要将冷却水的进水温度和混凝土的最高温差控制在30℃之内。另一种方式是对混凝土结构的表面进行保温处理,在混凝土降温的过程中使用保温棚,而不是在升温的环节使用保温措施。或者是当混凝土浇筑结束后将土工布覆盖到模板的表面进行保温,待脱模后再覆盖土工布或塑料薄膜实现保温目标,同时将保温时间控制在15d以上,混凝土的降温速度控制在2.5℃/d以内。另外,重视混凝土配合比的优化,合理降低水泥的实际用量,通过控制水化热现象,延长外加剂的实际凝结时间,实现降低混凝土结构最高温度的目标。
         结论
         综上所述,水利水电工程基础施工技术的应用效果直接决定着工程的整体安全性与问题性。为此,在水利水电工程基础施工中,要结合工程项目的实际现状与具体特点,选择最佳施工技术进行规范的施工操作,并加强对整体施工环节的监督与管理,才能获得理想的施工效果,从而为水利水电工程整体施工质量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赵冬梅.浅谈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的施工技术[J].中文信息,2019(3):301.
         [2]马东.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8(47):281-282.
         [3]刘涛.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研究[J].河南建材,2019(1):278-27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