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升城市轨道交通运输能力的措施分析 曹翰杰

发表时间:2020/10/13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9期   作者:曹翰杰
[导读] 摘要:城市快速发展推动了轨道交通的建设,轨道交通具有速度快、运载量较大、运行稳定等优势,已经成为当前各大城市解决城市拥堵、缓解城市交通的重要方式。
        长沙市轨道交通运营有限公司  湖南长沙  410000
        摘要:城市快速发展推动了轨道交通的建设,轨道交通具有速度快、运载量较大、运行稳定等优势,已经成为当前各大城市解决城市拥堵、缓解城市交通的重要方式。然而当前城市规模不断扩张,城市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城市人口不断激增,因此如何进一步提高轨道交通的运输能力成为各项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有鉴于此,本文从地铁轨道交通的基本内涵讲起,介绍了地铁的运行现状以及影响交通运输能力的因素,并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优化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轨道交通;运输能力;提升措施
        1地铁轨道交通的基本内涵和现状分析
        地铁轨道交通是属于复杂的交通运输系统,一般是由轨道线路、车站、车辆、通信信号系统、指挥控制中心共同组成的。是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人们出行较为便捷的方式,随着城市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员流动的频繁,现有的地铁轨道交通在运输能力上有着进一步提升的空间,以便于能够适应城市生活水平的发展,满足人们的日常出行需求。在地铁日常的运行当中有很多因素制约着其运输能力。从列车的系统层面上来看,列车运行是一个多工种配合的工作,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实时性,并且围绕着列车安全这一中心形成有效的联动机制,确保列车在运行过程中的高效和安全。
        2影响轨道交通运输能力的因素
        2.1折返能力
        折返能力与折返线路的建设息息相关,而折返线路的建设不仅牵涉到城市用地规划而且受到人力、财力和物力方面的影响。首先地铁的折返线路的建设收到土地的规划限制。近年来城市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同时城市人口激增,与之而来的就是城市各类建设用地规划紧张的问题。地铁的折返线路会受到土地的制约,建设规划、跨度较大,同时当地铁的折返线路建成之后,受地下空间的限制,更改十分困难。另外地铁的施工过程需要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的支撑,这对于城市来说是一笔重要的开支。
        2.2信号设备的制约
        从地铁的构造技术层面来看,地铁的最小行车间隔是通过地铁专属的智能系统设备来控制实现的。因此可以说信号系统的综合能力在列车运行间隔中是否可以实现缩小间隔的问题方面起着主要的作用。而地铁的最小行车间隔是否科学、合理对于提升地铁的运行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信号系统的能力主要体现在类车在信号系统区间的追踪能力、停战时分和地铁折返能力。从这一层面上来看的话,最小的行车间隔决定了做大的上线地铁数量,也就是说决定了地铁的运输能力。因此要想提升地铁的运行效率,广大业界同行一定要重视信号设备系统的制约作用,积极探索,更新技术,完善信号系统,进而提升地铁的运行速度和效率,使地铁在城市运输方面做出更大的贡献。
        2.3客流分布不均匀
        客流分布不均匀也是目前导致地铁运输能力不够理想的一个重要因素。一般情况下,越是临近城市中心的地铁站点,地铁上的乘客流量就越大,越是位于城市偏远郊区位置的地区,城市地铁的乘客流量就越小,也就是说地铁客流量的大小和地铁站点与城市中心区的距离呈正比。城市中心区范围内的地铁站点由于乘客流量较大,往往会有很多乘客滞留在地铁站台上,而影响到地铁车辆的关门时间,进而导致了列车正常运行时间的延误;以此同时,地铁站点的郊区附近站则容易出现车辆满载的现象,导致地铁车辆的运能不足。
        3轨道交通运输能力的提升策略
        3.1优化轨道路线
        影响城市地铁运营质量的关键性因素便是城市轨道路线的设计不合理。为了确保乘客能够获得更加舒适的地铁乘坐体验,为所有乘客提供满意的乘坐需求。地铁网络设计就必须考虑市郊与市郊、市郊与市中心的距离与通达质量。

另外换乘位置、换乘条件、人流量等因素都是地铁网络设计前所需着重考虑的。根据经验放射环形网络结构是一种优势显著的结构。这种网络结构包含了所有放射网状结构线路的优点,能够实现市郊与市郊、市郊与市中心的便捷换乘与直达体验,提高了路线连通性。另外这种线路的城市覆盖面广,也能够提高城市内部不同区间的交通和沟通能力。只有当城市轨道线路达到了全方位覆盖,人们才能够获得更好的乘车体验,享受地铁乘坐过程,提高地铁运输能力。
        3.2合理安排行车
        目前国内许多地铁都存在客流量不均的问题,客流量不均必然会导致地铁运输压力增加,不利于地铁的运输效率和运输能力发展。为此地铁系统在安排行车时,必须考虑折返站、通过、列车配置、客流量等问题。根据不同车站的折返与通过需求,安排行车次数。另外为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地铁系统也可以采取安排大小交路与车次合理处理的方式。即通过大小交路方式,减少单线乘客压力过大对地铁运营效率的影响。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城市地铁只有一条线路,那么如果需要使用大小交路则需要设置中间站折返线。
        3.3优化地铁作业流程、维持候车秩序
        要想从根本上提升地铁作业的效率,维持地铁候车秩序,首先需要加强地铁列车工作、服务人员的业务技能培训。充分结合我国各个城市地区的不同情况,优化地铁业务的流程、规范地铁作业程序,在最大程度上减少地铁的操作失误。其次引导地铁站务人员强化业务技能,维持好正常的候车秩序,组织地铁乘客在上地铁和下地铁的时候加快速度,另外还可以在地铁内部或者地铁外部开展宣传活动,来提高乘客的素质水平,让乘客做好上下车的有序进行。另外还可以结合乘客数量的多少,系统地统计目前地铁在各个站点的停站时间,分配好地铁停站的时间,以缩短地铁列车的运行周期,提升地铁运输的能力。
        3.4提高服务水平
        地铁服务同样也是第三产业服务,为确保乘客获得良好乘车体验,提高上下车、换乘效率,乘务员与站台服务人员的工作水平十分关键。只有当乘务员与战天服务人员的服务质量达到标准,地铁运行服务才能够有条不紊进行。这样就不会出现乘车高峰期时,现场秩序混乱,以及乘客在列车车门即将关闭时的冲入造成交通事故问题。通过消除安全隐患,减少无秩序乘车现象,人们才能够获得更好的乘车体验,车站才能够真正提高运输水平。
        3.5调整地铁折返方式和运行方式
        地铁折返方式与运输能力密切相关,在地铁建设过程中需要合理的设计配线,满足地铁折返的基本需求。研究表明地铁站后的折返能力显著高于站前的折返能力,为此在建设过程中应当采用两年战后折返的方式,也可以建设专门的地铁折返站以及折返的渡线,以此来满足折返的基本需求。为实现地铁折返能力的提高,可以采取减少地铁停站时间、提高过岔速度、缩短系统转换时间等措施。为解决地铁客流分布不均匀的问题,需要合理选择交路运行的方式,在市中心等人流量比较大的区域,可以采用小交路的方式,在郊区等人流量相对较小的区域主要采用大交路的方式,避免运力资源的浪费,实现运输能力的全面提高。
        结语
        综上所述,轨道交通是缓解城市交通压力的有效措施,为保证地铁运输能力,相关部门应当加强设计研究,制定合理的管理制度,提高服务质量,利用各种高科技方法改善地铁运行效率,以此来促进地铁运输能力的提高,使其在城市发展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黄聪骢,凌晨.浅析地铁轨道交通运输能力的影响因素及改进策略[J].湖北农机化,2018(01):31-32.
        [2]巫俊威,靳小兵,向宇.雷击对地铁运营造成的经济损失评价研究[J].高原山地气象研究,2015,35(04):85-90.
        [3]沈拓,潘亦欣,邓奇.基于列车测距的城市轨道交通非正常情况运输能力提升方法研究[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5,18(08):111-11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