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地基基础处理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应用

发表时间:2020/10/13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9期   作者:孙高峰
[导读] 摘要:当前,农业、工业的发展是我国发展的重要支撑,水利水电工程事业的发展在提供能源的同时也便利了工农业发展,并且带动旅游业的兴起,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影响重大,对我国经济发展有重要作用。
        安徽水安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安徽合肥  230601  身份证号:34012319801015xxxx
        摘要:当前,农业、工业的发展是我国发展的重要支撑,水利水电工程事业的发展在提供能源的同时也便利了工农业发展,并且带动旅游业的兴起,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影响重大,对我国经济发展有重要作用。因此,水利水电工程技术的研究应当引起重视,对其施工技术的探索应与之同步。
        关键词:地基基础处理;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
        1 引言
        水利水电工程对于农业以及防洪发电等方面有很多的用处,施工单位需要意识到提升基础施工质量这个任务势在必行。现在的科学日新月异,运用于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新材料和新技术也逐渐增多,同时其在基础处理施工中运用所表现的效果也是很好的,高效的提升了工程建设的质量。相比于发达国家而言,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比较迟,同时还面临着很多的挑战,有关人员应该主动的进行研究和探索,强化水利水电工程基础部分的质量,以此来提高整个工程的应用价值。
        2 水利水电工程基础施工特点
        2.1 施工场地的环境条件比较复杂
        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场地大多数情况下是位于水库还有湖泊等地,同时大部分都是设立在水流比较激烈的地方,工程的质量和当地的地质水文条件以及当地周围的环境有着很大的联系,通常情况下,其比较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比如其地基,需要通过特殊的处理之后,才可以保障具有足够的稳固性。
        2.2 施工范围比较大
        这个工程一般来说对人们是有好处的,它可以满足人们的用水需求以及用电需求,所以其施工的时间比较长,同时工程量也比较大,除此之外,它还与很多的基础处理施工息息相关。比如水电站和进水建筑还有泄水建筑等设施的基础施工。
        2.3 施工技术更新速度迅速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基础处理施工技术也越来越先进,有关的工作人员需要实时的对新技术还有新材料有所了解和掌握,这样的话才可以与时俱进,从根本上提高施工的质量和速度。
        2.4 施工要求严格
        水利水电工程的进行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如果其中某一个施工细节出现了问题,都有可能造成工程的整体质量不符合标准要求,与此同时,施工缺陷不太容易被人发现,太多数情况下只能在使用阶段表现出来,特别是在基础部分的施工。所以需要对施工的质量进行更加严格的要求规范,保障人们的财产安全以及人身安全。
        3 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的作用
        3.1 提高结构稳定性
        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地基是以软土为基础,土体动力大,土体结构稳定性差。如果土体荷载较大,地基沉降后会发生不均匀沉降,影响整个工程的稳定性。因此,有必要加强水利水电工程的基础设施处理,提高基础设施的稳定性。
        3.2 保证基础防渗效果
        水利水电工程一般建在水域内,对防渗施工效率要求较高。在基础施工中,如果防渗处理不当,容易引起地基结构的裂缝、变形、塌陷等安全问题,影响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质量。通过加强基础设施的处理,有利于提高基础设施的防渗性能,保证水利水电工程的安全。
        3.3 延长工程使用寿命
        目前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规模正在继续扩大。所有施工过程的处理效果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整个工程的施工质量。特别是基础工程的质量会对工程的使用寿命产生很大的影响,只有做好基础工程,才能提高水利工程的使用寿命,充分发挥工程建设的经济效益。
        3.4 避免出现基础不均匀沉降
        水利水电工程的主体结构主要是混凝土加筋,基础结构的上部承受较大的荷载。如果地基施工质量控制不当,会造成地基不均匀沉降。

如果继续发生不均匀沉降,将逐渐引起工程的变形、裂缝等问题,影响水利水电工程的结构稳定性和使用安全。
        4 控制水利水电工程基础施工技术的对策
        4.1预应力管桩
        随着近年来建筑行业的发展,建筑施工技术也在逐步发展与更新,预应力技术在工程建设领域得到了较为普遍的应用,尤其是在水利水电工程领域,预应力管桩技术被广泛应用。在水利水电工程中,管桩沉降分为静压法、射水法与震动法,先张法与后张法是预应力管桩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工程建设中发挥的作用存在差异性。预应力管桩施工中要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施工技术,保障其施工质量。
        4.2 土木合成材料加固施工法
        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中,还会采用土木合成材料加固施工法来提高工程的基础处理效率。土木合成材料加固施工主要是在基础上进行施工载荷的平均分配,这种分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工程的载荷承载力,提升工程的稳固性。由于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常常会出现塑性剪切施工力,会对工程产生一定的破坏作用,而土木合成材料可以对此剪切力加以平均分配,对该剪切力的扩张等产生一定的限制与阻碍作用,从而实现对工程承载力的控制。
        4.3 硅化加固施工法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有些施工企业为了保证工程地基的稳定性,还会采用硅化加固施工法,该施工方法利用电渗原理来进行施工,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借助于网状注浆管来保证施工效果。该施工方法主要应用于软土地基处理,由于软土地基的强度等不足,使得工程的稳定性存在一定的缺陷。而硅化加固施工主要是用网状注浆管对软土地基进行硅酸钠与氯化钙溶液的电动硅化注入,在注入过程中会产生化学反应,生产一种胶凝物质,而这种物质能够提升软土的连接性与强度,保障软土地基的稳固性,该种施工方式虽然能够起到良好的加固效果,但是在施工中的能源消耗极大,不利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落实。
        4.4 排水固结施工法
        水利水电施工中,很多工程面临着软土地基,而软土中常常含有大量的淤泥与黏土,对施工产生了诸多不利影响。因此,对于软土中的淤泥与黏土的处理常采用排水固结施工,这种施工方式能够有效应对由于软土所造成的地基下沉问题,有效进行地基稳定性与安全性的施工,提升地基的整体性能。排水固结施工法一般由基础加压施工与技术排水施工所构成,在施工中需要严格保证各部分的施工效果。该种施工方式虽然施工效果极好,但是其适用范围有限,主要用于淤泥较多的地基处理。
        4.5 粉喷桩技术
        第一,在基础处理施工前,必须做好完善的准备工作,对施工场地进行全面清理和整平处理,保证施工场地的平整度和洁净度,一般可应用整平机协助施工人员进行处理。第二,根据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方案,在基础施工现场确定桩基施工位置。这也是基础处理施工的重要环节,对此,施工人员需要对施工图纸进行仔细分析,对施工现场的地质条件和地形进行全面细致的勘察,保证现场测量放样的准确性,为基础处理施工的顺利进行奠定基础。在此过程中,应采用先进的测量技术,避免在测量工作中出现偏差。第三,根据工程设计图要求,确定桩底高桩顶高度。在以往的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中,对于桩底高桩顶高度,一般控制在地下半米左右,但是,在实际施工中,应根据施工现场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另外,桩身垂直度控制也至关重要,对此,在粉喷桩施工技术的实际应用中,必须对桩身的垂直度以及倾斜度进行有效控制。
        结束语:
        水利水电工程在社会经济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施工中要保证其施工质量,就要重视其基础处理,减少水利水电工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与风险等,避免施工安全事故的发生,保证施工的安全性与稳定性,促进工程经济社会效益的实现,更好地为生产生活服务。
        参考文献:
        [1]靳翔,李继珍,普忠波.水利水电工程地基基础处理施工探讨[J].工程技术研究,2019,4(04):112-113.
        [2]刘涛.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研究[J].河南建材,2019(01):278-279.
        [3]于仲离,韩梦阳.浅谈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J].商品与质量,2016(37).
        [4]李鑫.浅谈水利水电工程泵站的基础施工技术[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7(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