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文文
3601031988050512**
摘要:智慧城市是一个重要的现代化发展方向,在数字和智能的发展变化,我国的城市已经逐步具有城市化和信息化的特点,已经逐渐形成智慧城市的基础,这种新形式在社会管理、城市生活方式的发展模式,各种行业将产生很大的变化,社会经济将向高水平发展。为此,本文以智慧城市规划设计为重点,提出了智慧城市规划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以供参考。
关键词:智慧城市;城市规划;设计要求;方法探析
推进智慧城市建设,能够推动城市经济良性发展,深度优化城市规划格局,为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创造更加便利的条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智慧城市在先进技术上的应用更加深入,有助于实现资源效用最大化的目标。
1、智慧城市的全面概述
智慧城市的核心在于智能运行,包括感知、建模、分析、处理等核心过程。充分发挥动态模式对城市发展的引导作用,让城市更“智慧”,更有活力。智慧城市的发展以互联网为代表的各种信息网络技术为基础,形成了一种高度集成化、高智能化的城市发展新模式。
2、智慧城市规划建设要求
智能城市的发展以人们生活的需求为立足点,充分考虑了现有的技术水平和城市发展的需要,提高了基层感知事物的联系,促进信息的集成开发,并使其有共享和协作的基本特征。创新是智慧城市建设的主旋律。首先,要加强业务创新,统筹兼顾城市居民、政府和企业三大主体,为他们提供互补的信息服务。其次,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加强平台建设,搭建高效的业务运营平台,为日常运维工作提供帮助。最后,合理引进新技术、新设备,充分发挥互联网、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实现网络无缝连接的效果。
3、智慧城市规划设计要点分析
3.1 明确智慧城市设计的概念
规划设计应考虑各种因素,人们对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关人员处理的智慧城市发展模式的概念,形成了准确理解、借鉴国内外典型案例,结合城市项目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提出了基本的设计理念,将这些要素整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编写项目书,结合工作要求形成人员结构。人事的选择至关重要。要求每一位参与智慧城市规划设计的员工都要具备丰富的智慧城市专业知识。同时要考虑到员工的专业素质,做好规划设计工作,在员工的配合下,形成工作团队,达到“1+1 > 2”的效果。
3.2 全面收集相关信息
为了给智慧城市设计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设计师通过多种渠道收集数据。首先,广泛收集各种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数据,例如城市地图在每个历史阶段的发展,后续发展规划、城市经济发展、文化背景,可用资源,等,确保收集材料覆盖的特点,准确的内容,并通过这些信息可以帮助设计师开放全面满足城市发展的需求和规划方向,为后续工作提供强大的指导。其次,访谈数据的收集主要涉及与城市规划建设相关的各种数据。典型的受访者包括国家发改委、城市交通管理局等相关职能部门的发言人。通过对其语音数据的采集,可以获得更多的实用数据。在获得上述资料后,应将其整理到位,分别标记,并分类保存,供以后使用。
3.3 分析多个专业的数据
智慧城市规划应协调个体与城市整体的关系,实现协同发展。充分发挥现代技术的优势,通过系统有效利用信息的作用,实现资源效用最大化的效果。在获得数据后,需要进行综合分析。数据来源丰富、形式丰富、数量丰富。因此,参与分析的人员来自各个领域,如政府部门和企业,从自己的专业角度围绕数据进行客观分析。实际的分析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初步定位的基本工作是聪明的城市规划和设计,具体考虑的是项目的实际情况的城市,包括经济发展水平、地质条件、交通网络、工业发展规模等等,给一个明确的总体定位。其次结合城市的发展明确其智能城市应该改进或新功能,尽可能形成一个巨大的系统的功能,为了提供帮助城市的发展在许多方面的信息功能是非常重要的。最后系统架构的分析,确定具体框架时形成发展智慧城市形式,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智能化和信息化、明确的信息应用系统相关的基础设施,应该权衡系统和基础设施的关系,标准的信息系统建设的关键因素,充分利用基础设施。
3.4 功能设计
智慧城市设计引导的可行的发展战略,保证城市的质量管理和操作,以便施工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新型生态社会,同时保持城市发展优势积极吸引外部投资者,以丰富城市商业活动形式,这个过程也应该发挥作用的信息管理系统,采用安全可靠的运行机制,促进系统的运行。目前,智慧城市的功能设计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交通管理系统,如安全监控系统、市政道路交通管理系统;二是通信设施,如城市通信线路布局形式、移动通信基站等;三是电子政务与产业发展类,比较典型的城市管理系统;四是公共服务,面向公众需求的各种功能,如医疗服务信息系统等。
3.5 系统架构设计
在智慧城市规划的整个过程中,系统架构设计是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但是设计要求比较高,所以要严格执行高标准。建设者需要结合实际情况确定系统结构,明确其应有的典型功能;业务主管的主要工作对象是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各项业务,尽量满足各领域人员的业务需求。运营人员负责运营管理模式,推动智慧城市发展,并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动态调整措施。系统框架应由运行、保障和技术架构三部分组成。操作结构作为驱动力,各种城市发展要素的协调管理应该意识到,应该深入集成各种信息,信息应该客观地分析和正确使用的前提下确保结构、运营管理的缺点应该澄清,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措施。此外,该技术架构将与物联网相连接,实现对城市发展的综合管理。系统架构的设计应充分考虑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操作架构。以政府、企业、行业为立足点,明确具体业务类型和总业务量,协调好三方关系,达到相互合作、共同管理的效果,促进城市经营活动的高效发展。二是安全框架。通过充分发挥现有的优势信息共享技术和支持信息设施的使用,我们可以做一份好工作在设计、智能城市经营管理的风险降至最低,确保所有运作企业的顺利发展,创造显著的经济效益,并使职能部门、企业和个人实现重大发展的结果。三是技术架构。在城市功能系统的智慧,任何的功能的实现必须支持的技术架构,设计工作需要解决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条件,明确接口形式的每一个功能系统,确保物联网可以有效的对接功能系统,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每个系统的系统架构设计和实现有效对接,工作主要通过科学可行的技术方法,做好系统架构的设计。
4、结束语
总之,智慧城市是一种顺应时代发展趋势的新型城市建设模式。规划设计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必要条件,对城市未来的发展起到引导作用。需要专业人士参与智慧城市规划和设计工作,确定关键点,新的管理理念为先导,满足居民需求、政府管理、企业发展、生态维护的需求,把整体进行融合,发挥出智慧城市功能的作用,以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杜松茂,滕丰耘,史丹.智慧城市对城市规划设计要求与方法[J].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2020(07):23-24.
[2]王丹,耿丹,李丹彤.从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看城市测绘发展[J].北京测绘,2020,34(01):1-5.
[3]杜宪政.智慧城市的规划设计之规划流程[J].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2018(12):6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