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建设与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发表时间:2020/10/13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第3卷第18期   作者:黎华
[导读] 目前我国经济蓬勃发展,进而推进了工业化进程的深入,但是在这一过程中出现了越来越严重的水资源缺乏问题,导致我国出现严重环境污染问题
        黎华
        中物联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摘要:目前我国经济蓬勃发展,进而推进了工业化进程的深入,但是在这一过程中出现了越来越严重的水资源缺乏问题,导致我国出现严重环境污染问题。在经济发展新形势下,人们非常重视有效利用和保护水资源,从而开展良好的生态环境建设工作。建设生态环境在我国是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切入点,必须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有效利用和保护水资源以及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围绕利用保护水资源以及建设生态环境等内容进行分析。
        关键词:生态环境; 水资源; 保护与利用
一、建设生态环境内涵
        目前我国在生态环境上存在着非常严重的污染问题,这与我国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完全不符,虽然我国在生态环境建设方面没有完善的内容,但在发展中逐渐了解和掌握建设生态环境的重要作用。若是为了发展经济对生态环境进行长期破坏,确实可以在短期内实现迅速发展,但生态环境会被严重破坏,在社会建设方面很难提供比较优质的资源,这会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阻碍。针对这样的情况,我国对建设生态环境规划进行了更加科学详细的制定,确定所建设的陆地生态环境包括建设草原、生态农业、防止沙漠化以及保护自然资源等。生态环境建设的主要方法是有机结合生物措施以及工程策略,同时按照生态环境建设市级要求,选用科学的措施。现阶段建设生态环境的重点是防止沙漠化和保持水土。
二、建设生态环境与保护利用水资源的关系
        在发展社会经济过程中,水资源能够发挥出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生态环境以及水资源具有一定的承载能力,在能够承受的范围内,可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发展,如果超出了承载范围,就会使水资源环境失去平衡,对生态环境形成破坏,严重威胁着人类生存与发展。从实质上来说,污染水生态环境指的是排放的污水量超出水环境自身承载能力,其自净能力不是无限的,如同人体器官,在超出规定范围后就会使机体生病,经过治疗后才能够恢复健康,如果不进行有效治疗将会越来越严重,所以需要有效保护和治理水环境,进一步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由于过度开发水资源,超出其承载能力,将会降低地下水资源水位,针对这些情况,人类应该阻止对环境有破坏的行为,不应危害生态平衡,这不只是简单的破坏环境,而是破坏人类生存家园。
        此外,建设生态环境不是指干扰自然水以及河流生态,沿河生物和水环境能够构成一个生态系统,特别是在自由流淌河流与人群密集度低的生态保护区,可提倡建设接近大自然环境的原生态,不应进行水利项目建设。建设生态环境的前提是不对原有自然生态系统造成破坏,比如河流两旁构建娱乐观赏区,应该重视保护湿地小生物以及原有植被,若是严重破坏了原有水生态系统,将会严重污染水体,导致两岸小生物以及水生物濒临灭绝。这时应该通过重建生态环境等措施进行积极的治理和干预,从而将水生态平衡快速恢复,确保正常应用和供给水资源,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基础上,能够有效避免破坏和污染水环境的情况,进一步避免加快水资源浪费情况出现。针对上述问题可知,有效建设生态环境,有利于保护和利用水资源,水资源合理的保护和利用可为建设生态环境打下良好的基础,并且能够相互促进,一同发展。
三、建设生态环境以及保护利用水资源的现状
        由于我国人口众多,水资源缺乏,因此人均水资源占有量较少。因为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够均匀,呈现出北少南多的情况,并且季节变化会对其造成影响。目前有许多城市存在着缺乏水资源的情况,因此应该有效保护和利用水资源。我国在利用水资源方面,农业用水量较大,而这之中大部分会在灌溉中得到应用。不仅如此,我国工业生产需要的水资源也很多,并且在工业用水管理之中应用定额方式,利用水资源的效率不高。现阶段一些工业废水会排进河流内,严重污染水环境。当前,我国还有很多城市缺乏水资源的情况,随着社会不断的进步和发展,水资源缺乏问题越来越严重。在水资源开发与利用上,我国整体用水量15%为居民生活用水,尤其是目前社会经济发展速度较快,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城市化进程,人们生产生活用水量不断增加。现阶段人们的节约用水意识比较薄弱,这会使水资源在使用中出现浪费的问题,或是难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例如生活中未能实现洗澡、洗衣与厨房用水的循环利用,水资源将被严重浪费。还有,我国工业发展速度加快,也会浪费很多水资源,一些工业用水的效率较低,加上有些工业废水没有经过处理,直接向河流排入,对水资源造成污染,使水资源缺乏问题更加严重。
四、有效保护利用水资源的措施
        水资源保护和利用对于建设生态环境有很重要的意义,在生态环境建设之中保护利用水资源是很重要的环节。因为生态环境不同,采用的保护和利用水资源措施也是不同的。对不同生态环境下怎样保护和利用水资源进行分析前,应该掌握保护和利用水资源的共性化措施。
(一)在社会中营造水资源节约氛围
        保护水资源对于国家发展和人们生活来说都具有重大意义,需要广大群众的积极参与。为了使人们节约利用水资源,应该加大水资源节约的宣传力度,使人们了解水资源保护的紧迫性,以及节约水资源的重要性,引导人们有效树立水资源保护的意识,在整个社会中营造出良好水资源节约的浓厚氛围。此外,不管是人们生活、还是农业和工业发展,都应将节约用水措施有效落实。

农业发展过程中,应该转变原有的灌溉方式,使用滴灌等节水模式来灌溉,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工业发展中,需要将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合理布局和优化用水较多的产业,结合实际情况,合理开展循环用水,采用先进技术节约用水,保证工业合理用水;对于生活用水而言,应该引导人们对于水资源进行合理利用,保证生活中不浪费过多的水资源,尤其在公共领域应该重视节约水资源,使排放生活污水更加规范。
(二)合理布局水资源
        有效保护和利用水资源的前提是不应破坏环境,因此在保护和利用水资源方面,需要遵循环境保护原则,合理布局水资源空间,并开展工程建设论证工作。通过研究我国水资源布局可知,整体上来说北方地区比较缺乏水资源,而在西南地区具有较为丰富的水资源和水能资源,从而应该有效应用这个优势,合理建设水利基础设施,将这一区域的蓄洪以及供水能力提高。在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允许情况下,不同区域可在环境保护及发展间找到平衡点,建设水库,有效开展调配水资源工程,在不同区域体现出水资源价值。
(三)利用水资源修复功能
        水资源修复功能主要是对生态湖河进行修复,利用这一方法来促进水资源稳定、健康发展。有些水资源规划之中对各流域设置开发水资源上限,并合理使用节水措施,对用水需求增长加以控制,有效开发利用水资源,确保水资源在可承受的范围内,为生态文明建设打下坚固基础。水资源紧密联系着生活生产,加强重点区域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为水资源建设打下重要基础,并保护生态环境。因此我国需要使用合理的方法来改善水资源,确保重点区域水资源安全,保证可持续利用水资源。
五、建设生态环境和保护利用水资源的具体途径
(一)加强水土保持
        利用水土保持这一措施对水土流失情况加以治理,在建设生态环境中是重要组成部分。开展水土保持工作能够有效保护水资源,对于水资源有着非常明显的作用。(1)开展水土保持工作能够减洪增枯,将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开展水土保持工作能够扩大植被面积,可拦截地表水流。能够有效延迟洪峰,防止其受到破坏。除此之外,在干旱的季节,通过地下水植被来补充水分。(2)开展水土保持工作能改善水环境,推动经济进一步发展。水土保持可对水流进行有效调节,优化水资源质量,因此水土保持工作对于保护水资源具有重要作用。(3)加强水土保持工作能对土壤侵蚀加以控制,从而使河流泥沙减少。因为不断扩大农耕范围和土壤难以达到人类生活以及经济发展要求,进而出现植被减少的情况,这将形成土壤侵蚀问题。因为使用防治土壤水蚀方法特别重要,在农业农田方面可坡改梯田,加大种植林草植被的范围,改良土壤耕作技术,将土壤侵蚀程度降低。
(二)构建节约型社会
        为了使水资源得到合理保护与利用,并构建良好生态环境,需要关注节约型社会的建设。节约型社会需要全民来保护水资源,将节约用水理念全面贯彻落实,防止出现水资源浪费情况。比如,在洗手时,通常人们会把水流量放到最大,但实际上洗手无需最大水流量。此外,对生活用水应该加强管理,适当调整水价,应用阶梯水价,应用并推广建筑节水技术,对污水进行回收利用。工业方面需要安装节水装置,并创新相关技术,将节水水平不断提高。除此之外,可以对产业结构进行优化,净化处理工业废水,尽量首先回收再利用,提升利用水资源的效率。
(三)建设植被生态
        在我国森林资源是十分珍贵的,若是森林生产力降低,将会严重影响生态环境的健康、稳定发展。因此可以知道保持或提升森林生产力意义重大,而实现森林水循环是最有效的手段,在降水后,森林能够截留一部分水资源,并慢慢吸收。降水被截留后,会被森林植被吸收,也会有一部分被大气吸收。森林植被具有较大体量及结构复杂,森林土壤下渗体量较大以及渗透性较好,其结构非常复杂,森林植被在生态系统调节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在水资源保护和利用上植被生态能够发挥重要作用。植被生态具有较强的截流蓄水能力,并具有多样的生态条件,加上覆盖面积大,降水期间能够大面积蓄水。一般情况下森林植被有着比较长的生长周期和较强蓄水能力,所以人们应该有效保护天然森林,并构建新森林。不仅如此,植被生态有利于径流河川的平衡。生态系统具有比较强的截流蓄水能力,可以调节河川径流。暴雨季节,森林系统蓄水能够补充地下水,地表土壤结构较为稳定,可以有效缩短洪水峰值时间。干旱条件下,森林系统水资源存储会传输到地表,也会向径流河川补给,避免产生河川干枯的情况,确保水资源供给。植被生态能够将径流总量降低,这是由于森林系统的水流散量以及地表水分蒸发量会影响河流径流总量。
(四)研究开发水资源技术标准,完善标准体系
        以评价环境影响技术的规范体系为基础,按照开发水资源环境影响特征和环境保护要求,对评价环境影响、设计环境保护、修复流域生态以及水工程生态调度等方面技术标准进行制定和优化,修订环评管理的导则以及规范,对事中以及事后监督管理标准和规范进行制定。制定符合新时期生态要求河道生态用水、评价水生态环境影响技术等指导性文件,有效研究保护环境的竣工验收和跟踪评价生态效果等规范,编制水利建设工程验收的报告指南,使企业验收工作开展更加规范。制定项目环保措施、监测生态环境质量、管理运行措施以及评价效果等规范和标准。研究开发水资源生态指标体系,完善构建保护生态的补偿机制。
结束语
        由于我国人口数量多,加上人们生活质量不断提高,这将在一定程度上使生态环境发展产生压力,为促进经济发展将牺牲环境的情况没有得到有效改善,依旧存在掠夺和破坏资源情况,例如破坏大量植被和造成水土流失等问题。因此需要在生活、农业以及工业等方面采取合理的措施来加强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从而更有效的建设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柏超,窦玲.生态环境建设与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J].化工设计通讯,2019,45(5):227.
[2]?程婷.浅谈生态环境建设与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33):4567.
[3]?刘松.生态环境建设与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J].科学与财富,2018,(22):15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