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云
新疆昊辰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新疆昌吉市 831100
摘要:我国国土面积广大,国土空间规划管理工作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基于乡村振兴规划编制任务,以及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乡村振兴规划编制方向,对我国乡村振兴规划的编制方法展开研究以提高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效率。
关键词:国土规划;乡村振兴;空间规划;编制方
引言
为了推进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发布的乡村振兴战略在村庄规划中全面落实,并且响应实现国土空间规划全域管控的要求,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村庄规划促进乡村振兴的通知》。通知明确了村域国土空间规划实现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等有机融合,编制了“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
1健全规划编制机制,确保规划能用管用好用
一是精准预算规划编制经费。规划编制经费包括专题研究、规划编制、图件编绘和数据库建设等,必须逐项精准预算,既要保证规划高质量完成,更要杜绝浪费国家财富。二是严格确定规划编制单位。实地考察规划编制单位的软、硬实力,强化形式审查;设置规划编制的数量门槛,遏制规划编制单位的逐利行为。三是推行规划终身负责制。一要建立规划编制单位责任终身追究制。在规划期内,即使规划通过了论证、审批,编制单位仍要对规划质量负责,包括做好规划修改、数据库更新等跟踪服务。二要建立论证专家负责制,确保论证意见精准。三要建立审查、审批责任追究制,确保审查质量合格,审批程序合法。四是建立健全协调沟通机制。一要省与省之间、市与市之间、县与县之间、乡镇之间达成相应的空间协同规划约定,包括边界生态红线和跨界交通通道的衔接,以及基础设施空间共享等约定。二要做好规划区域内的“三区”协调和产业协调,确保“一张图”规划落地。
2重视乡村区域专项规划研究
由于乡村振兴规划的层次特征较为明显,在实际编制期间,需开展相应的专项规划研究工作。相关部门应以国土空间规划为指导,重视乡村区域专项规划研究工作。1)产业发展作为乡村振兴的关键内容,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对农村经济建设提出更多要求。为发挥产业对经济的带动作用,需推进现代化农业与乡村产业的融合,构建乡村产业体系。除此之外,相关部门应明确乡村地区现有产业定位、发展目标及空间布局,优化产业体系。其中,乡村产业在后期架构时,产业定位需以乡村、农业为本色,以旅游、农产品生产为特色。在一、二、三产业融合过程中,第一产业可根据乡村农业条件选定种植种类,第二产业应以农产品加工、生产为主,第三产业发展则以旅游业为主,注重旅游策划。2)针对乡村振兴战略的“生态宜居”要求,乡村建设应以提高农村居住环境质量为方向,科学规划、布局农村居民居住点、服务设施、基础设施、建筑物。乡村空间整治应重视落实建筑选型工作,统一管控乡村整体风貌。此外,在居民点规划设计中,应注重交通、产业配套、基础设施的合理性,规划思路应坚持“近业近田、近镇进田”原则,居民点的建筑空间布局应充分融合乡村环境。3)基础设施是乡村区域的重要专项研究内容,应高度重视乡村交通体系规划,确保乡村交通与周边公路网络的衔接性,如高速公路、过境公路、村庄集聚点连接线的规划对高速公路宽度、面积、等级的影响。
3引导村民的积极参与
建设美丽乡村,还应让村民积极参与,围绕村民的需求进行村庄规划,这样才能保证村庄规划达到良好的效果。为此在村庄规划编制过程中,应加强与村民的沟通协调,针对不同的村庄情况,编制不同的村庄规划。对于有条件进行编制的村庄,可以采用“自上而下”的协调模式,“自上”是指“驻村规划师”,深入村庄了解居民以及生产实际情况,科学、合理的编制村庄规划。同时由村党组织以及村委会对此项工作进行引导。
“自下”是指村民和乡贤,从村民了解乡村情况,并加强对村庄规划的认识,乡贤可以为规划师出谋划策,从而能够更好进行村庄规划。对于没有条件进行编制的村庄,可以采用“自下而上”的协调模式,“自上”是指可以要强高校学子自愿参与到村庄规划编制过程中,同时由村党组织以及村委会对此项工作进行引导。“自下”是指村民和乡贤,由村民和乡贤对规划规划工作进行监督,保证村庄规划编制的科学性以及合理性。
4治理与修复生态空间
以修复生态景观格局为主导,以塘步镇水源地保护区整体保护为核心,对山、水、林、田、村生态环境进行系统恢复及综合整治。对林地开展退耕还林、林地缓冲带植被构建等工程措施,实现林地的整体保护和修复治理。对浔江开展河道疏通、垃圾清理、河岸植被修整除杂、河岸植被缓冲带构建,对水库进行湿地化改造等,实现水体的整体保护和修复治理。对农田进行植被缓冲带和隔离带体系构建、对沟渠和坑塘开展湿地化整治等措施;对聚落采取纳污水体生态修复、林盘地生态化整治等整治措施,以防治农业面源污染、水土流失和聚落生活污染,实现的面源污染源头治理和过程阻控。
5立足自然资源禀赋,确保“三区三线”精准落地
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要在科学评价生态区、农业区和生活区的基础上,划定生态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和城镇开发边界控制线。一是生态红线划定既要保障生态安全,亦要为乡村发展留有空间。我国南部山区等生态强区,应腾出适当空间用于乡村建设与产业发展,以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西北和华北等生态脆弱区,生态红线要应划尽划,以推进生态均衡建设。二是据实划定永久基本农田控制线。我国南部山区等耕地紧缺区,要应划尽划,杜绝基本农田上山。北部等耕地相对富足区,要在确保总量的前提下充分考虑为乡村产业振兴留有空间。三是多管齐下划定城镇开发边界控制线。通过节约集约用地评价确定城镇开发规模,要在避开生态红线和永久基本农田控制线的前提下,依据城镇开发规模划定城镇开发边界控制线。
6结合实践型规划需求落实编制工作
在结合实践型规划需求,落实乡村振兴规划编制工作时,相关部门可通过以下方式进行。1)确立乡村居民主体作用规划编制应坚持目标与问题导向,从村民需求出发,有针对性地规划各村庄建设用地、农田建设空间,高效整合乡村环境、基础服务设施的空间布局。同时向村民普及规划编制工作内容,听取相关人员意见,明晰土地归属权,并且充分考虑村庄集体利益,发挥乡村居民主体作用,调动其参与、实施规划的主动性。2)简化乡村规划成果的表述形式在符合相关部门存档、审批标准的基础上,确保规划成果简明易懂,使其成为村规民约。争取将乡村规划做成规划文本薄,管制规则具体、图文丰富,为村民理解、配合实施乡村振兴规划打好基础。3)制定规划项目实践方案针对文化、环境、耕地等类型的规划项目,制定可操作性的开展方案,同时明确各项目投资、用地规模、实施计划。4)有序推进乡村规划编制工作按照试点分析、后期全面开展的基本思路,针对农村建设、土地改革、社区建设等示范点,预先进行乡村规划编制。总结各村庄特色,选用不同的乡村振兴方式,强化农村空间规划效果,满足国土空间规划要求。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全面展开,我国村庄规划已经转向了多规融合、多规合一的全新规划体系,在规划过程中需要加强土地管理、城乡规划、经济地理、旅游营销、工程设计等多领域合作,助力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
参考文献
[1]徐杰,刘瀚.乡村振兴战略下村级土地利用规划的编制要点[J].河北地质大学学报,2019(2):66-68.
[2]张黎明.关于乡村振兴战略与县域乡村建设规划编制的思考[J].四川建材,2019(6):23-25.
[3]许正斌.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与实施[J].新时代学刊,201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