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健波
东莞市生态环境局东城分局 523000
摘要:城市河道是城市早期形成的根源,赋予了城市生命,为城市发展提供了生产、生活所需的水源。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同时,城市河道污染问题日益突出,不仅导致水资源严重污染,而且影响了城市形象,制约了城市可持续发展。城市河道水环境生态治理迫在眉睫,对此,本文在分析城市河道水环境治理重要性、原则的基础上,探究城市河道水环境生态治理面临的问题,并根据问题提出优化措施。
关键词:城市河道;水污染;生态治理;问题;措施
一、城市河道水环境治理重要性及原则
1.治理重要性
水是生命之源、生态之要、民生之本。如果我们不善待水、不做好水的文章,不仅会不利于持续发展,甚至还会影响城市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但是由于水资源的廉价,导致人们无视水资源,尤其是城市化建设导致城市河道污染,生态破坏,而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城市河道治理也成为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首先,城市河道水环境治理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对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2020年是我国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收关之年,而人居环境是小康社会的重要考核指标之一,这就要求城市化建设中必须要加强河道治理,提升城市人居环境水平,增强居民幸福感。其次,城市河道水环境治理能够提高水质,净化水源,提高人们饮水安全性。水具有渗透性,尽管水污染从表面来讲存在于河道之中,但这些污水在雨水作用下能够渗透到地下浅水层,浅水层又是人类饮水的重要源泉,因此会造成饮用水质下降,甚至出现无法饮用的情况,而河道水环境治理则可以有效解决水污染问题,提高地表水源的水质,保障人们饮水安全。
2.治理原则
河道水环境治理途径相对多元,但在治理当中必须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否则不仅无法达到预期治理效果,甚至会引发严重危害。在城市河道水环境治理中,可以遵循这些基本原则:其一,生态治理原则,所谓生态治理原则主要是指在水环境治理中要坚持可持续治理原则, 要了解河流水域特征,把握河道与城市之间的关联性,尊重自然,在治理当中不能对其它植被或者生态产生破坏;其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城市河道水环境治理没有绝对的标准规范,在治理当中必须要坚持实事求是原则,根据地方河道水污染的具体情况制定对应的措施,并在治理当中总结经验,对于存在问题进行及时调整。其三,整体化原则,城市河道治理不能流于表面,更不能只注重河道整治,杜绝“头痛治头、脚痛医脚”的现象发生,必须从城市河道污染的原因入手,找出根源,从排污源头、污水治理、河道管理等综合层面入手,制定整体规划,切实保障从根本解决城市河道水污染问题。
二、城市河道水环境治理面临的困境
1.缺乏生态治理观念
随着我国城市化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水环境治理也成为生态文明城市构建面临的重要问题。目前,在国家全面构建小康社会政策推动下,我国城市人居环境不断提升,城市河道治理力度日益增强,但是在治理当中缺乏生态治理观念,治理外在效果显著,但生态效益较为有限,无法实现城市河道水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例如,2020年7月,我国长江、淮河、黄河等流域发生了强降雨,大部分沿线城市遭遇此次水灾,城市内涝严重、河道污浊、垃圾遍地。虽然表现是由于强降雨引发的水环境问题,但从本质来看,则是由于城市河道水环境治理不合理造成的,其根本在于没有坚持生态治理观念,治理过于表面化,没有从生态学角度入手把握河道、气候、地势、人居等多因素的关联性,缺乏整体治理意识。
2.水污染治理环境复杂
水污染治理环境主要包括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其中内部环境主要是指水污染治理的内部因素,主要与水污染来源密切相关,这也是治理环境负责的主要原因之一。首先,城市水污染受各种因素影响,既有工业废水,也有生活废水,尤其是工业废水对河道污染较大;其次,城市郊区主要以农副产业为主,化肥、农药等大量应用于农业生产当中,在雨水作用下有害物质流入河道或者下沉,导致水源恶化;再次,城市生活废水排放量占据重要地位,而且多数废水并未经过处理直接流入河流,废水在流经河流当中,受城市垃圾等污染物影响,加剧了水源污染。
外部环境主要与我国的水源治理环境有关,包括水污染环境政策、水污染监督管理等,由于我国在水污染监管方面存在缺失,监管水平较低,导致难以从根源上解决水污染问题,加剧了水污染的治理难度。
三、城市河道水环境治理的措施
城市河道水污染治理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树立系统、科学、生态治水思维,提升城市的水生态环境。
1.增强系统治理意识,坚持整体治理思路
城市河道水环境污染是在多元因素作用下产生的,与城市生产、生活密不可分,所以,在治理过程中必须要树立系统治理理念,坚持整体治理思路。首先,做好城市规划工作,加强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力度。城市河道水环境治理与城市发展密切相关,只有提升城市规划水平,才能够最大限度降低城市河道污染问题。具体可以从这些方面入手:其一,做好科学的城市排水系统设计,城市排水系统应该是雨水系统和污水系统独立,雨水系统收集雨水就近排进河涌等自然水体,污水系统收集生活污水和部分工业污水经过截污管网进入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其二,做好源头减污、工程截污和管理治污等各环节工作,源头减污就是出台政策措施引导市民节约用水、工业企业减少水污染排放,工程截污就是完善城市截污官网系统,做到污水全收集,管理治污就是加强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做到污水全处理。其三,做好城市工业区的规划,推进产业结构调整,让水源污染较大的企业远离市中心,同时,加强工业污染排放的监管力度,降低污染直接入河的情况发生;其四,加强城市生活垃圾中转站、填埋场等垃圾渗滤液处理设施建设,尽快实行集中规范整治,并做好城市垃圾的回收、处理,避免由于城市垃圾问题而引发的水源污染;其五,疏通河道,加固河堤,提高河道的水流通畅水平,遇到强降雨时能够确保水源及时下流,避免城市内涝发生。其次,提升居民环保意识,加大环保宣传,让全面参与到水污染监督管理当中,借助自媒体、公众平台等现代化信息途径增强民众在水污染监管当中的主体地位。
2.遵守科学治理原则,坚持实事求是
首先,河道水环境治理属于城市生态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治理过程中,必须要从城市自然环境以及城市发展特征入手,坚持实事求是原则,通过对城市自身特点的分析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理措施。在治理前,要树立科学治水思维,尊重治水规律,由技术人员对河道水文特征进行分析,并对河道水污染状况作出检测分析,同时,在治理当中要从生态学角度入手,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其次,城市治理要与城市整体面貌以及历史文化相符合,把水环境治理与城市景观和文化元素结合起来,加强河涌生态岸堤建设,彰显本地文化特色,把污染河涌整治成为市民滨水赏景、休闲娱乐的场所,进一步提升城市品质。
3. 树立生态治水思维,提高治理效率
城市河道水环境生态治理措施相对多元,在治理当中需要根据河道水污染现状实施立体多元治理路径。首先,利用自然植被,实现对河道水质的净化。自然植被中有很多水生植物具有净化水质,吸收有害物质的作用,因此,在治理当中可以选择合适的植被进行河道污染治理,这样不仅能够美化环境,而且能够提高自然植被的净化水平,提高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常见水生植被有芦苇、荷叶、菱角等,这些植物在去除氮磷等物质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其次,注重水体生态体系构建。近年来由于水污染严重,导致河道藻类植物疯长,严重威胁到了水生动植物的生存,对此,可以在水中放养一些食藻鱼类或者食藻虫实现水体内部的生态平衡,同时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再次,保护湿地,提高城市防洪蓄水能力。在城市发展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城市湿地建设,恢复城市水生态功能,提高水的自净能力,提升城市的水环境容量,尤其是临近江河的城市河道,不能占用河道进行城市化建设,要提高湿地保护力度,构建湿地公园,这样既能美化城市,又能够营造良好的城市生态环境。此外,微生物技术是近年来城市河道治理较为常见的措施,其效果相对显著,在城市水环境治理当中可以采取这种治理措施。
四、结语
城市河道水环境治理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是城市化水平提升的关键环节,营造优良人居环境更需要河道水环境的治理。针对水环境治理问题,本文主要从立体治理措施、治理理念、治理原则等方面入手提出了应对策略,希望能够为城市河道水环境综合治理提供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 王 航 .浅谈城市河道水环境综合整治[J]. 环境工程 ,2018,(06):42-46.
[2]张巍巍.城市河道水环境生态综合治理探究[J].环境科学,2020(03):155
[3]刘和林.新背景下城市河道水环境生态治理研究[J].资源节约与环保,2020(07):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