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泽
夏津县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山东 253200
摘要:现阶段,发展农村生态旅游不仅能够带动本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还能够满足广大城市居民多元化的旅游需求,同时也是推进美丽宜居村庄建设的现实需要。当前在美丽宜居村庄建设现实背景下,农村生态旅游区要想获得旅游者的认可,不仅需要加强自身基础设施建设,提升自身服务能力,同时还应该进行旅游区的形象建设,通过广泛的宣传,进一步提升农村生态旅游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关键词:美丽宜居村庄;农村生态旅游区;形象建设
引言
农村生态旅游是一种以农村为目的地,以生态理念为指导。农村生态旅游的发展不仅改善农村环境,还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农村振兴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在美丽宜居村庄建设背景下,各地也开始积极探索农村生态旅游区建设,涌现出了很多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农村生态旅游区,为促进本地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也在旅游行业内部形成了一定口碑。因此,农村生态旅游区形象建设,既需要实现旅游区游客之间的良好互动,同时还需要提升生态旅游区特色形象,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宣传,这样才能更好的带动农村生态旅游。
1美丽宜居村庄建设对农村生态旅游发展的积极影响
1.1美丽宜居村庄建设有利于农村生态旅游资源开发。
农村生态旅游开发就是对本地的自然风貌和民风民俗进行开发,通过生态景观建设打造符合城市居民旅游需求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让这些景观与本地的农业和民风民俗紧密融合,形成和谐共生的旅游资源。在生态旅游开发过程中既要注重打造自然景观,同时也要注重开发人文景观,提升农村生态旅游的艺术品位,在文化景观开发过程中要结合本地的民风民俗与民族文化传统打造一些特色的文化旅游项目。同时还会进行农产品消费和手工艺术品消费,真正的实现了自然资源和农产品向商品的转移,为本地区的农村居民带来更多的物质财富。
1.2美丽宜居村庄建设有利于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提升。
随着农村生态旅游的不断发展,在生态旅游开发过程中,还吸引更多旅游者前来观光旅游,能够解决部分农民的就业问题,随着生态旅游规模的扩大,为本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能够注入新的动力。同时将本地的农副产品转化为旅游商品,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让农民在实现就业的基础上还能够增加致富渠道,改善本地农村居民的现有工作状态和生活状态,为农民增收创造更多的路径。
1.3美丽宜居村庄建设有利于农村生态环境保护。
美丽宜居村庄建设就是要达到既要青山绿水,也要金山银山的目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为了发展经济在一定程度上对自然资源进行了破坏,随着环境问题不断严重,国家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战略。通过发展农村旅游,能够对原有的本地自然生态加以保护和创新,通过发展农村生态旅游,让本地居民参与到生态旅游建设之中,通过系统的宣传教育,进一步提升本地居民的生态环保意识主动参与到本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之中,进而实现本地生态保护的目标,同时也为美丽宜居村庄建设营造良好的环境基础。
2农村生态旅游区形象建设面临的困境
2.1农民缺乏环保意识。
环境保护战略直到20世纪才被提上政府议程,但是实际执行的速度却远远滞后于战略的制定,原因之一便是人们的思维没有发生根本转变。具体可以表现为:第一,部分基层政府的错误观念—为追求经济增长速度任意牺牲生态环境质量。第二,农村居民的思想保守,接受新兴事物的速度较慢,适应性较差,这使得他们更多的注重眼前的短期利益,不愿意考虑长远的影响,导致生态文明和环境保护观念很难深入他们的内心。
2.2农村生态管理体制不健全。
第一,管理体制欠佳。在宏观层面,即使农林业、环境保护等相关部门对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做出相关努力,但相关部门缺乏对生态建设政策的整体指挥与推进,进而基层乡镇缺乏充足经费与优质人力资源对农村的生态指标进行专业化考核和监督。第二,实施机构冗杂,工作效率降低。这种“联合部署”、“集中整治”模式能够有效地促进各部门职能的发挥,但会导致农村开发项目的重复建设、监管不到位、资金浪费等问题。第三,相关政策无法真正落地,相关经费投入的持续性差。要确保资金长期有效投入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抓细抓实相关责任,以全面改善农村的资源与生态环境。
3美丽宜居村庄建设背景下农村生态旅游区形象建设的基本思路
3.1提高广大农民共同建设美丽乡村的责任意识。
美丽宜居村庄建设需要具备充分的群众基础,要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参与度,规范他们的日常行为,改变之前焚烧垃圾、随意处理生活垃圾的习惯,多使用生态能源,循环利用资源,同时要让他们成为乡村建设的监督者,发挥主人翁意识,共同为改善农村环境做出努力。要让广大农民认清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的重要性,充分将本地区的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生态经济的优势,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从而使生态文明建设方针真正有效地落实到美丽乡村的建设之中,让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切实惠及老百姓,让村民共享发展成果。
3.2提升农村生态旅游区形象影响力
农村生态旅游区形象建设既要夯实自身基础,同时也要将农村生态旅游区的旅游特色、旅游文化、旅游形象通过多种途径传播出去,旅游业的发展与旅游营销密切相关,旅游营销者应该充分利用多种途径采取更为积极主动的态度,将传统媒介和网络媒介作为提升农村生态旅游形象重要工具。传统媒介渠道主要是通过官方媒介以报纸、电视、广播等多种形式将生态旅游区的形象宣传出去,增加宣传密度,让更多城市居民了解到本地区的生态旅游区的优势和旅游活动,进一步提升生态旅游区的吸引力。网络媒介则是以网络平台、微信公众号、网络软文等多种形式宣传生态旅游区的形象。可以利用网络的开放性和虚拟性,在宣传过程中能够实现信息的迅速更新,扩大宣传覆盖范围,让更多的旅游者关注到生态旅游区的景观介绍和服务评论。农村生态旅游区工作人员应该将网络途径宣传作为重要的途径和,在与旅游者互动过程中针对旅游者提出的意见建议,及时对旅游者提出的意见给予回复,对旅游目的地的相关设施加以完善,这样才能更好的提升农村生态旅游的服务质量。要积极通过与旅游者的互动,让旅游者将生态旅游目的地的感受以更为积极正面的方式宣传出去。如果通过有效方式与这些意见领袖达成共识,让他们在网络上多传播农村生态旅游正面的网络内容,必然会提升农村生态旅游的形象。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美丽宜居村庄建设背景下,为我国农村生态旅游区形象建设创造良好外部环境。在建设过程中既要充分利用国家的相关政策,加强农村生态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同时也要与旅游者进行互动,通过多种措施和手段将农村生态旅游区形象广泛宣传出去,进一步提升农村生态旅游区的影响力。此外,还应该充分发挥本地农民的主观能动性作用,让所有农民都成为农村生态旅游区的形象宣传者,进一步提升农民参与农村生态旅游区形象建设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只有不断提升农民的生活质量,改善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才能更好的完成美丽宜居村庄建设目标。
参考文献
[1]左小强.美丽乡村建设视野下我国农村生态景观建设研究[J].农业经济,2018(7):32-35.
[2]魏新玲.美丽乡村建设视野下农村环境生态化发展的价值取向与实现路径研究[J].农业经济,2018(11):12.
[3]赵丽丽.乡村振兴战略视野下乡村旅游事业发展取向与实现机制研究[J].农业经济,2018(09):42.
[4]韩伟宏,李建军.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新型乡村旅游发展机制研究[J].农业经济,2018(12):4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