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凡
哈尔滨市建筑设计院,黑龙江省哈尔滨市,150010
摘 要:BIM 技术理论以工程信息为基础,使用计算机建立三维数据模型,包含工程项目所有参数信息,能够为工程设计、施工、验收等工作提供相应支持。建筑结构设计通过 BIM 技术可以有效提升设计的系统性、可行性,增强建筑工程质量控制,进一步降低工程建设成本。论文简单介绍了 BIM 技术,分析了 BIM 技术在建筑结构设计工作中的应用实践情况,提出了 BIM 技术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应用的难点。
关键词:建筑工程;建筑结构设计;BIM 技术;应用分析;研究
1引言
我国建筑行业发展迅速,对于建筑工程各个体系的设计要求也越来越高,建筑行业必须积极挖掘自身潜力,努力提升生产效率,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建筑结构设计 过程中,利用 BIM 技术建立建筑信息模型,深入研究、分析建筑结构设计工作内容,能够更好地提升工程系统性、科学性。
2BIM 技术概述
2.1BIM 技术定义
BIM 技术暂时仍未有统一的定义,BIM 技术利用三维模型对工程项目进行设计、施工、运营等活动进行管理。BIM 技术依托现代3D 数字化信息技术,对工程项目不同阶段的信息进行集成,实现项目工程特性、设施实体的数字化表述【1】。
2.2BIM 技术特点
1)协调性:BIM 技术应用过程中能够实现功能协调,避免出现冲突,减弱建筑整体功能表述。
2)模拟性:BIM 技术以现实为基础构建相应模型,应用过程中可以通过技术措施对建筑结构设计情况进行直观的观 察、分析。设计人员通过模拟实验对建筑施工期间可能出现的 问题进行模拟,找出最为合理的解决措施。
3)优化性:BIM 技术可以对资源数据进行优化,提升建筑结构实体的安全性、稳定性。现代建筑结构设计涉及多个专业 领域的内容,设计人员无法对各类影响因素进行掌握,利用BIM 技术能够最大限度地确保建筑结构设计安全,降低危险因素对建筑的威胁。
4)可视化:BIM 技术利用 3D 技术进行建模,实现对建筑结构直观、如实的反映,提升结构安全性、稳定性的设计表述。 在可视化条件下,利于多方沟通、交流,提升建筑结构设计的科学性、系统性。
5)可出图性:根据建筑结构设计方案 BIM 可自动生成图纸,提升设计效率、缩短设计时间。
2.3BIM 技术功能
BIM 技术应用于建筑结构设计能够以可视化角度处理工程图纸。通过收集、整理各类设计数据,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 生成所需的工程图纸。其中所包含的设计信息较为丰富,即使出现条件的变化或更新,设计图纸也能实现智能化修改。相关的工程图纸都是以建筑模型为依据,在设计过程中只要发现问题都可以及时对参数进行修正,而且修正具有一定的针对性,能够有效避免参数错误造成的连锁反应。BIM 技术缩短了图纸修改时间,提升了图纸调整效率,便于设计人员将精力放在重点部位、现场施工方面的内容上,只要确保了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可行性,就能保证工程设计目标的实现。
BIM 技术依托数据采集构建数字模型,其中包含的信息总量较大,能够形成独立的工程信息数据库,可以存储工程建设、监管过程中的各类信息,并在不同种类的信息之间建立有效联系。若需要了解某处建筑结构位置信息,只需点击该区域 即可获取相关所有信息,避免因沟通环节较多造成的沟通不畅问题,为设计人员提供详细的工况,规避设计问题,提升建 筑结构设计实用性。
2.4BIM 技术应用的内涵
建筑工程项目正在逐步向高层化、大规模方向发展,建设 方、使用方对于建筑产品的需求不仅局限于其整体功能,而且对于建筑结构及空间规划利用的要求也日趋复杂。所以,对于建筑结构设计而言,所需获取的信息规模越来越大,处理和协调的内容越来越多。
而这些数据、信息又是建筑结构设计期间最为基础、关键的资源,需要在实际设计、施工过程中进行有效利用,才能更好地降低工程建设成本、缩短项目建设周期, 改善现场质量,提高安全工作水平。BIM 技术的出现、应用对于建筑工程行业的现代化、信息化作用重大,其应用实现了建筑结构设计由二维转向三维,推动了建筑行业新一轮信息革命,帮助企业在设计、生产、经营等阶段降低成本,推动建筑工程领域可持续发展【2】。
3BIM 技术在建筑结构设计工作中的应用实践分析
3.1形成三维实体模型
BIM 技术不同于 CAD 技术,在进行建筑结构模型构建时,BIM 技术可以构建三维实体模型,借助三维实体模型能够将建筑工程项目的整体结构情况呈现出来,直观地表示不同构件,并明确不同建筑结构构件之间的关联。实际设计过程中,BIM 技术与可视化技术进行结合,不仅能够确保建筑结构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合理性,而且利用 BIM 技术建立三维实体模型能够针对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解决。
3.2对建筑空间进行规划
建筑空间规划在结构设计过程中需要及时进行关注,这也是建筑结构设计的初始环节。在建设区域确定后,设计人员要对该区域进行空间规划,若该区域的地形状况较为复杂,需要开展较为深入的空间规划分析。借助 BIM 技术对建设区域进行空间规划,分析建筑区域的坡向、坡高、斜率等参数,针对复杂地形建筑空间,提供有效的设计技术支持,进而开阔设计人员思路。通过GIS 技术进行坡度分析,建立相关 BIM 模型, 对各类参数进行模拟,设计人员通过模型对施工区域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研究,获取大量基础性数据,为后续正式的建筑结构设计、空间规划工作提供详实资料。在建设区域地形分析工作完成后,设计人员即可开展空间规划工作。另外,通过BIM 技术还可以在建筑内部进行视野分析、可视度分析,类似于坡度分析,设计人员建立相应模型实现对各项功能的分析、调试,综合多种因素,最终确定三维空间规划实际情况【3】。
3.3研究分析建筑结构性能
建筑结构设计需要关注各设计构件的组合情况,并关注实际建设需求,通过 BIM 技术对建筑结构性能进行有效分析,将不同的建筑构件进行排列,最终形成所需的建筑结构形式。设计人员将各类性能分析数据输入到BIM 模型当中,软件系统对数据进行分析,获取当前建筑结构性能分析结果,了解其可能存在的问题,呈现给设计人员后,对其进行研究,找出有效的方法进行解决。通过这种分析、计算确保建筑结构整体稳定性及抗震性能够满足工程建设要求。
3.4建筑钢结构的设计建模
建筑工程中针对大空间、大跨度的需求越来越多,而钢结 构是实现这些需求的重要趋势之一。相较于传统建筑结构,钢 结构的布置、连接相对复杂,特别是各个部分的加强件布置难度较大。借助 BIM 技术建立建筑钢结构模型,可以对钢梁结构高度进行测算,为钢结构连接件设计提供有效的计算依据,保证连接件能够更好地适应钢结构设计需求,同时转化为系统内重要参数。设计人员通过 BIM 技术参数共享功能,可以控制钢结构连接件数量、距离等重要参数。BIM 技术还能对连接件参数变更进行及时更新,只需调整系统内参数,即可完成对连接件的构建。对于钢结构的加强件,可以利用 BIM 技术绘制高质量的大型样图,并针对设计的实际情况合理确定加强件位置,提高钢结构建模设计效率。
5结语
人们对建筑质量、舒适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应用BIM 技术能够提升设计质量,实现建筑行业数字化、信息化发展。设计人员需要充分了解 BIM 技术,关注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 BIM 技术应用的关键,促进 BIM 技术在建筑结构设计领域中获得更多、更深入的应用,保证建筑设计工作的整体性,同时具有更高的科学性、艺术性。
参考文献:
[1]高乐,焦培培,马亚妮.基于 BIM 技术在结构设计中的研究应用[J]. 居舍,2019(32):49-50.
[2]车艳娜.BIM 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及推广策略[J].工程技术研究,2019(21):29-30.
[3]巩艳,王宇,黄雷,等.BIM 技术在装配式办公楼设计阶段的应用— 以童趣办公楼为例[J].建材与装饰,2019(31):92-93.
[4]崔玲.BIM 技术在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的应用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9(28):9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