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大学生焦虑现状及对策分析 ——基于符号互动论视角

发表时间:2020/10/13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19期   作者:周方方 林华 张焱
[导读] 焦虑是个人无法控制客观事件时产生的一种影响个人行为的情绪反应
        周方方  林华 张焱
        成都理工大学法学院  四川成都  610059
        
        摘要:焦虑是个人无法控制客观事件时产生的一种影响个人行为的情绪反应。目前在校的90后大学生群体是最后几届90后大学生,既将要进入社会与80、90后竞争,又面临00后新生力量带来的压力。对372名大学生的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状况。基于对在校90后大学生焦虑现状的调查,本文侧重于用符号系统理论对大学生的焦虑状况进行分析,探讨缓解大学生焦虑水平的解决对策,力求帮助大学生减少焦虑,从而健康地学习和生活。
        关键词:90后大学生;焦虑;调查分析
        
一、问题提出
        “焦虑作为一种复杂的情绪体验,既对人的生理和心理健康产生影响,也是人不可避免的困扰”[1]。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竞争的激烈加剧,90后大学生通过符号认识社会的过程中面临更多的挑战和机遇,焦虑成了大学生普遍具有的情绪。这与Burgerd J M学者得出“焦虑水平在18-29岁年龄段的人最高”的结论相符[2]。本文重视用符号系统理论研究90后大学生焦虑现状,对90后大学生的发展提出针对性建议。为了深入了解在校90后大学生的焦虑现状,我们在四川6所具有代表性的高校进行了问卷调查,并结合访谈对在校90后大学生的焦虑现状做了如下报告。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成都理工大学、西南民族大学、西华师范大学、西南科技大学共六所高校大一至大四的全体学生。
(二)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抽取四川省内6所大学进行问卷调查,共回收包括143名男生,229名女生在内的有效问卷372份。调查对象涵盖了多个学校、专业、年级。
        2、个案访谈法。在6所学校中分别随机选取1名同学进行访谈,以获取更为深入的信息,作为研究的定性资料。
        3、比较分析法。利用SPSS软件来比较分析90后大学生焦虑问题在其特殊的家庭、文化等符号系统下表现的焦虑水平,以及在民族、生源地、是否为独生子女、专业、性别、年级等方面的差异。
(三)测量工具:
        运用问卷调查法,运用W.K.Zung教授编制的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该量表一共20个项目,经过计算得出标准分。根据中国常模结果显示,量表标准差的分界值为50分,其中50~59分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69分以上则为重度焦虑。
(四)统计方法:
        通过网络和线下发放、回收、进行问卷数据处理。本调查的研究数据借助SPSS软件进行分析。
三、结果的分析与探讨
        从大学生焦虑自评调查的结果(表1)来看,患有焦虑的大学生占研究对象的52.7%,其中轻度焦虑、中度焦虑、重度焦虑分别占21.2%、23.1%、8.4%,仅有47.3%的学生没有焦虑状况,说明我国大学生目前的焦虑水平较高。
表1:焦虑自评结果
 

(一)民族因素对大学生焦虑的影响
        从统计结果看,少数民族学生和汉族学生的焦虑水平没有显著的差异,但可以看出少数民族同学的焦虑水平低于汉族学生。笔者推测社会符号系统的变化使各民族的学生处于能得到平等的教育、生活地位,获得同等的机会符号系统之中。少数民族学生的条件得到改善,因民族差异而带来的焦虑会减少。
表2:焦虑评分结果比较分析(M±S)
  

(二)生源地因素对大学生焦虑的影响
        对生源地的研究发现,来自农村或城市的学生的焦虑水平在统计学上不存在显著差异,但在数值上农村户口学生的分值要低于城市户口学生。农村学生的家庭、文化和人际交往符号系统决定了其没有接触城市的紧张生活和参与社会实践环境,但来自城市的大学生面临着更多现实的压力和焦虑。这与城市、农村生源地学生的家庭经济条件、社交圈子、受教育水平以及突发社会事件等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
(三)是否为独生子女因素对大学生焦虑的影响
        调查结果的分析表明,是否为独生子女的焦虑水平上有显著的差异(P<0.05),独生子女学生有较大的焦虑感。这是由于独生子女家庭注重对子女教育等方面的投入,独生子女会面临来自家庭和社会符号系统的压力。在多子女家庭中,个体有机会与兄弟姐妹这类同辈群体的互动,从他们那里习得互动交际的能力,他们适应和接受环境的能力较强。
(四)专业因素对大学生焦虑的影响
        调查结果表明,在不同专业之间大学生的焦虑水平存在显著差异(P<0.05),尤其理工农医类的大学生焦虑水平最低,其次是其他专业的大学生,焦虑水平最高的是人文社科类的学生。从符号互动理论看,人文社科类大学生的交往对象较为复杂,接触社会环境的信息更多,在与社会环境的互动中形成各种符号系统,这些符号反过来影响其较高的焦虑水平。
(五)性别因素对大学生焦虑的影响
        在对焦虑的大学生进行分析发现:焦虑存在显著的性别的差异(P<0.05)。男大学生更易产生焦虑。他们受到社会环境、家庭环境、文化教育等符号系统影响较大,需要承担社会责任和家庭责任比女性大。大学生面临从学校到社会的符号系统转变,特别是男大学生,会提前感受到了来自未来社会角色的压力,所以很多男大学生选择逃避这些符号带来的压力,这种逃避行为进一步强化了他们的焦虑感。
(六)年级因素对大学生焦虑的影响
        数据结果表明,不同年级大学生焦虑水平存在显著差异(P<0.05),且大一、二、四学生的焦虑水平都较高。大一新生由于对新的学校符号系统的了解不足,在新环境互动中修正行为是对他们的最大挑战。特别是新生要在短时间内融入新的人际符号系统中,他们没法实现这种角色的转变。处在适应阶段的大二学生,还未走出对大学和人生的迷茫而感到焦虑。而大四学生已经接受了学校、社会的符号系统以及与他们的相处模式,开始将目光从着眼于学校、社会环境系统到关注升学、就业的社会符号系统,。这种符号变化而带来的畏惧会强化他们的焦虑。
四、解决措施
(一)利用课堂进行普及教育
        利用学校环境符号系统对学生产生的重大影响,有针对性地为大学生开设焦虑情绪自控方法的选修课程,以帮助学生缓解焦虑情绪,克服消极心理的不良影响。学校对男大学生应着重进行心理调适能力的训练和耐压能力的训练,以适应在社会和家庭中所承担的角色担当以及责任感。
(二)利用个别咨询进行重点教育
        学校应对于存在严重焦虑的同学给予关注,从调整其期望水平到缓解心理和身体压力都分别给予指导。对于不合理的情绪进行调试,教师主动与学生的家庭进行深入沟通,林泽远提出了解学生处于一种怎样的家庭环境和家庭角色之中,放低老师的姿态,以朋友的角色与身份,积极与学生达成角色互动[3]。
(三)利用学校整体资源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
        人的互动是通过符号进行的,不良的人格既是造成大学生焦虑和心理紧张的内在根源,又会影响人际关系互动。首先,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创新师生互动模式,使学习环境更为和谐轻松,潜移默化让学生融入课堂环境符号系统当中,主动接受学校的文化价值与特色。其次,充分利用校园文化活动的开设,培养学生个性和良好的人格特质,有效提高学生个人心理素质及对团队环境的接受能力和适应度,以便学生更好的在社会生活中与他人交流互动,解决焦虑和压力。
(四)个人主动自我救助与治疗
        存在焦虑的大学生要注重个人的理性行为的改变,发动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即主动地学会自我的救助。成相翼建议主要从保持乐观心态、增强自信、自我疏导、自我反省这五个方面来进行自我治疗[4]。学会自我管理和自我创造,主动改变自身适应和接受符号环境的能力,从而达到自我解决焦虑。
五、结语
        大部分大学生存在焦虑,并且中度、重度焦虑程度占比大,说明在大学生焦虑方面重视的不足与研究的必要。大学生的焦虑水平在是否为独生子女、专业、性别、年级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因此,注重大学生焦虑状况,通过引导大学生自我释“焦”、课堂普及、自我咨询、人格培养、自我救助等措施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为培养优秀的90后大学生做出更大的努力。
参考文献
[1]齐琦.我国普通大学生焦虑特点与身体健康状况相关性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 2014,4(28):131-132.
[2]Burger M.,陈会昌.人格心理学[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0.
[3]林远泽.姿态、符号与角色互动——论米德社会心理学的沟通行动理论重构[J].哲学分析,2017(1).
[4]成相翼.大学生焦虑心理的实证研究[J].现代交际,2015.
项目课题:本文受2019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资助,是“符号互动论视角下90后大学生焦虑的现状、原因及对策分析”课题研究成果,课题组成员:张焱,叶文静,林华,周方方。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