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建筑工程施工中钻孔灌注桩技术的具体应用

发表时间:2020/10/13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19期   作者:和亮
[导读] 当下城市建设迅速发展,很多大型建筑开始在城市中建设起来
        和亮
        身份证号码:37142519870312****  250000
        摘要:当下城市建设迅速发展,很多大型建筑开始在城市中建设起来,建筑的高度以及层数也是不断增加,给建筑施工增加很多的技术难度,需要加强对施工技术的更新以及改进,提升对建筑施工的质量管控。钻孔灌注桩实际施工过程有一定复杂性以及综合性,要做好对钻孔灌注桩的各类准备工作以及施工过程的控制,从而为建筑施工提供良好的保障。
        关键词:建筑工程;钻孔灌注桩技术;应用
        引言
        当今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显著提高,房屋建筑工程事业持续活跃,对施工技术的充分有效运用提出了更高要求。当前形势下,必须客观审视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应用现状问题,找准问题薄弱环节与根源所在,采取行之有效的技术措施,切实提高钻孔灌注柱施工质量。
        1钻孔灌注桩技术概述
        作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桩体,钻孔灌注桩施工环节主要有:钻孔,主要利用机械钻孔设备;钢筋笼的制作及安装;混凝土灌注成桩,各环节有着相应质量要求。在建筑基础施工中,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有着较为重要的应用,因其在地基稳定性、施工安全性以及地质环境适应性上的优势,也使其成为桩基础技术的典型代表,有助于后续地基施工的有序进行。由于钻孔灌注桩施工工序较为复杂,且还存在孔壁坍塌、断桩、钢筋笼上浮等问题,为确保钻孔、灌注等环节的质量,要求建筑施工单位能够掌握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要点,并足额配置施工设备,有效预防并解决钻孔灌注施工问题。若钻孔灌注桩出现质量缺陷,将对基础质量构成较大威胁,甚至造成建筑安全事故,建筑施工单位应予以重视。
        2建筑工程施工中钻孔灌注桩技术的具体应用
        2.1施工准备工作
        (1)场地平整。由于用地红线范围内整个场区全部为桩基施工区,为便于桩基施工,施工前沿用地红线范围使用装载机、挖掘机配合自卸汽车将用地红线范围内的杂物及建筑垃圾清理干净。
        (2)测量放线及定位。依据已布设的加密坐标和经复核计算无误的各桩中心坐标,反算出待测桩位至测站控制点的水平距离及方位角,然后安置全站仪至测站点、精确定向,并放样出待定桩位的中心桩。其次依据点位引设护桩,供护筒安装。当钻孔桩的护筒安装就位后,应测量护筒顶标高,供检测孔深度、桩底标高时使用。接下来,在钻机开钻前要认真测量钻机钻盘中心坐标与桩基中心坐标偏位值,限差不大于10mm,否则钻机就位应重新校正。将桩位统一引测到场地内混凝土硬化路面上并用红漆标志,施工时根据红漆标志还原桩位。
        (3)泥浆制备及循环净化。因钻机施工中泥浆可以防止孔壁坍塌、抑制地下水等作用,为此泥浆是保证孔壁稳定的重要因素。按照批准的配合比配置泥浆,制浆机制浆搅拌时间不低于10分钟,各种材料的加量误差不得大于5%;新制膨润土浆需存放12小时,经充分溶胀后方能使用。泵入孔内旋挖钻均匀缓慢钻进,这样既钻进又起到泥浆护壁的作用。根据《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规范》规定泥浆制备指标要求为:比重1.1~1.1.5,黏度为25s~30s,胶体率大于95%,砂率不大于6%。在钻孔桩施工过程中,对沉淀池中沉渣及浇筑混凝土时溢出的废弃泥浆随时清理,并用泥浆车弃运至指定地点倾泄,禁止就地弃渣,污染周围环境。
        2.2钻孔
        在进行钻孔灌注桩施工时,钻孔质量的优劣对于后续灌注施工能否顺利实施至关重要,因此一定要保证钻孔环节施工质量,为后续混凝土灌注提供良好的条件,进而打牢建筑地基施工质量基础。

同时,还需注意钻孔工艺的严格控制,具体措施如下:第一,做好机械设备的检查工作,不仅要足额配置钻孔机械,而且还需做好钻孔设备的预先保养及应用调试,以保证开工后钻孔设备能够正常运行,同时对钻机位置进行适当的调整,有效避免设备倾斜,保证施工顺利进行。第二,在进行钻孔时,要依据设计图纸找准钻孔位置,并且钻机的角度选择一定要合理,符合工程需求。在使用钻杆的过程中,不过分要求一次性成功,应当不断循环下钻和抬钻过程,工作人员控制好施工时间,当下钻到一定深度时,应当进行注浆处理,主要所用材料为特制的泥浆,对井壁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提高井壁的稳定性。在进行钻孔施工时不能急于求成,也不能耽误施工进度,要求合理调整钻孔的频率,重视钻孔工作的连续性,保证钻孔施工质量。
        2.3清孔
        在灌注桩施工过程中,清孔施工也是整个施工过程中的重要工作流程。通常情况下,施工人员进行清孔的时候需要分两次进行。同时在清孔结束之后工作人员还要进行合理的验收,这是保证清孔操作符合施工规范的重要基础条件。在进行第一次清孔的时候,一般需要控制在40分钟左右;而第二次清孔则是在钢筋笼安装完毕之后。清孔施工结束之后施工人员要进行及时的混凝土浇筑作业,从而确保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的有效应用。结合具体的情况可以看出,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在我国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已经较为成熟。通过施工人员的实际操作,需要有效地加强各个施工环节的紧密联系,保证施工流程的优化处理。提高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的合理应用,最终提高整体建筑工程的施工效果以及地基的稳定性。
        2.4钢筋笼制作和安放
        第一,在制作钢筋笼过程中,要首先对于钢筋的编号、直径及检测数据进行分析,了解其是否符合质量要求。在制作的时候,要确保其误差在既定的标准范围之内。当制作完成之后,需要放在避免潮湿的平整环境中存放,在堆放的时候要按照已经制作好的规律来进行,避免下层钢筋笼变形。在验收的过程中,需要根据设计要求和标准来对于钢筋笼的长、宽、高等进行确认,当其符合设计要求规范的情况下才能够进行验收。第二,在将钢筋笼放置到相应位置时,要按照相关要求来进行放置,并且及时对于钢筋的绑扎进行检查。将绑扎完毕的钢筋笼放到车上运输的时候,需要专用车辆运输,保障其不会受到外部影响而产生形变。同时要将钢筋架放在平整的位置,为了避免出现变形可以在每一米的位置设置横岗,避免其压力过大而将下层的钢筋笼压制变形。第三,在焊接过程中,如果钢筋笼由于特殊原因无法有效悬挂的时候,如在钻孔安装的时候无法达到要求,或者起重机的高度不够的时候,可以根据设计要求来将钢筋笼分为几个部分分别进行焊接。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可以采用单面重叠的方式来进行焊接,这也是实际焊接过程中十分常用的方法。在焊接完毕之后,将混凝土的预制块与钢筋笼安装在一起的的时候,可以通过铁线将其捆扎在一起,从而保证钢筋笼的厚度与设计规格一致。
        2.5混凝土灌注
        开始浇混凝土时,为保证隔水栓能顺利排出,导管底部距孔底距离宜为300~500mm。初灌时导管埋深不低于1.0m,每次提升导管之前测一次导管内外径混凝土面的高度,填写水下混凝土灌注记录表,灌注工作必须连续进行,尽可能压缩上料运输吊斗、提管、拆管时间,混凝土坍落度控制在180~220mm。混凝土灌注完成后缓慢将导管拔出,导管提离混凝土面之前要反复插实,避免空心桩。水下混凝土连续施工,不许间断,灌注过程须详细记录。对浇筑过程中的一切故障都要记录备案。
        结语
        总之,在进行建筑施工过程中,要结合施工特点来对钻孔灌注桩技术给予合理选择与应用,这样既可以有效提高桩基的稳定与安全性,而且还可以确保建筑工程各个环节施工有条不紊的进行,进而有效提高建筑工程施工进度和质量,提高建筑企业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丁茂喜.钻孔灌注桩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研究[J].四川水泥,2015(10):226+238.
        [2]万江英.钻孔灌注桩施工方法的研究与应用[D].南昌:南昌大学,201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