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综合管廊工程施工测量方法

发表时间:2020/10/13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19期   作者:刘岩
[导读] 测量工作在施工工程中非常重要,它是指引施工的方向标
        刘岩
        北京市第二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   100041
        摘要:测量工作在施工工程中非常重要,它是指引施工的方向标。我们本着对工程负责、对单位负责、对自己负责的工作态度,认真的做好测量工作。现场测量要程序化,要做到及时进行技术交底,及时报验;做好测量原始记录,以便复核和检查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并存档;施工放样后及时对外放点进行保护。测量仪器定期进行鉴定确保在有效期内使用;平面和高程控制点根据设计要求定期复测一次,以保证工程质量。在此过程中,需保证施测前,所用仪器和水准尺等器具必须要做定期检校。选择比较坚实的地方,三脚架要踩牢,高度要适合观测者身高,观测过程中不要触碰三脚架。经纬仪架头若与螺栓连接处出现倾斜会造成垂球线偏离读盘中心,影响对中精度。加强建筑工程施工测量各项管理制度的制定与实施。在测量成果交接、复测、施工过程检查等各个工程测量管理环节上必须执行有关管理制度、办法,以规范测量作业行为,保证测量成果质量。并加大测量仪器的投入力度。基于此,本文主要对地下综合管廊工程施工测量方法进行了综合的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地下综合管廊;施工测量;方法
引言
        工程重点部位为基坑及支护结构范围。设置专人巡视基坑,频率至少每日两次。施工监测,做好基坑降水影响区范围内建筑物及地下管网的沉降及水平位移监测。对基坑及危及基坑四周建筑及设施进行水平、垂直变形的监测;必要时采取截水,回灌措施,以确保降水影响区的安全。
1工程概况
        云瑞南街东段(九棵树中路~停车场中路)地下综合管廊工程,管廊长度:1544米,管廊断面采用三舱结构(电力舱、水信舱、燃气舱),结构内尺寸为10.6米*3.0米。
        1、本综合管廊工程长度长达1544m,且沿管廊纵向设有不同坡度,结构高程控制存在一定难度。需要加密控制点。
        2、预留预埋件较多且尺寸、标高不一。安装时需进行仔细校核。
        3、施工标高控制时,直线段中的纵横坡、宽度、线性的直顺度在施工建设中,满足控制标准较为容易,而在曲线段上较难控制其纵横坡、宽度、线性的平顺度。
        4、进行复测时地貌可能会出现变化而导致某些测量产生一些误差。
2施工测量方法
        2.1平面控制测量
        2.1.1平面控制网布设原则
        1、平面控制应先从整体考虑,遵循先整体、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原则;
        2、平面控制网的坐标系统与工程设计所采用的坐标系统一致,布设呈矩形或井字形;
        3、布设平面控制网首先根据设计总平面图、现场施工平面布置图;
        4、选点应在通视条件良好、安全、易保护的地方;
        5、桩位必须保护到位,必要需要时用钢管进行围护,并用红油漆作好标记。
        2.1.2测量控制点布设
        为便于施工测量,在万盛南街东侧和颐瑞东路南侧布设测量控制点,测量控制点布设正规钢筋铜芯加保护盖布设,步骤如下:①土质地表使用洛阳铲,硬质地表使用Φ80mm工程钻具,开挖直径约80mm,深度大于700mm孔洞(避让管线);②砌筑平面尺寸1000*1000mm,高500mm砖模;③夯实孔洞底部;④清除渣土,向孔洞内部注入适量清水养护;⑤孔内置入长约1000mmΦ18mm顶端带有钢球的测量标示;⑥灌注入标号不低于C20的混凝土,并使用震动机具使之灌注密实;⑦养护15天以上;⑧钢筋顶端点位中心镶嵌?10铜芯。控制点示意详见图5-1。
       
        图1测量控制点平面及高程控制点形式图(mm)
        2.1.3控制点布置及测量
        测量控制点点位选在土质坚实、稳固可靠、便于保存的地方,视野应相对开阔,便于加密、扩展和寻找。相邻点之间应通视良好,其视线距障碍物的距离不宜小于1.5m,保证便于观测,以不受旁折光的影响为原则。相邻点之间视线应避开烟囱、散热塔、散热池等发热体及强电磁场,相邻两点之间的视线倾角不宜过大,距离小于1km。平面控制应先从整体考虑,遵循先整体、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原则。
        依据工程实际情况及基坑开挖周边建筑物影响,黑龙江晟业测绘有限公司交桩位置位于停车场西路西侧布设6个点分别为WLQ15、WLQ16、WLQ17、WLQ18、WLQ19、WLQ20。相邻两个点之间通视良好,控制点1.5m范围内无障碍物及磁场。两个点之间的间距为400-500米之间,两点之间的视线倾角无大于10°。
        工程建筑场地线路比较长,应建立二级精度导线作为导线控制网。由于施工场地呈矩形状,长宽比例比较大,所以采用附合导线测量方法进行导线复核。
        1、附合导线控制网测量
        以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提供的基准点为附合导线起始点,依次经过Q15、Q16、KZ1、KZ2、Z1、KZ3、KZ4、KZ5、KZ6、KZ7最终附合。导线测量采用后-前-前-后,双向四测回测法。另外在测量考虑到大气测量观测成果的影响,选测量时间一般在凌晨6点到上午10点,并保证做到同时间、同观测方法、同操作者、同台仪器进行测量,消除偶然误差对测量精度的影响。外业采集每站测量误差、边长,进行内业数据分析,用误差原理进行分析各导线点的之间误差,在测量规范允许范围内对产生的误差进行平差处理。具体地点详见附图一。
        导线网计算,应采用严密平差法;平差计算时,对计算略图和计算机输入数据进行仔细校对,对计算结果应进行检查。打印输出的平差成果包含起算数据、观测数据以及必要的中间数据。
        平差后的精度评定,包含有单位权中误差、点位误差椭圆参数或相对点位误差椭圆参数、边长相对中误差或点位中误差等。
        2.2高程控制测量
        2.2.1高程控制网测量
        以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提供的基准点为导线起始点,依次经过Q16、KZ1、KZ2、KZ3、TP1、TP2、KZ4、KZ5、KZ6、KZ7、TP3、TP4、TP5、TP6、TP7、TP8、TP9、TP10、Q15最终附合点位,一等导线水准采用后-前-前-后,前后视距距离等距进观测,观测次数为往返各一次。另外在测量考虑到大气测量观测成果的影响,选测量时间一般在凌晨6点到上午10点,并保证做到同时间、同观测方法、同操作者、同台仪器进行测量,消除偶然误差对测量精度的影响。外业采集每站测量误差、边长,进行内业数据分析,用误差原理进行分析各导线点的之间误差,在测量规范允许范围内对产生的误差进行平差处理。
3变形观测
        3.1变形测量
        1、高程基准点应距建筑物施工场地有一定距离,又能保证用较短的水准路线连测到高程工作基点,更重要的是要稳固和安全。满足《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高程基准点点位与邻近建筑物基础最大宽度的2倍”的要求。
        2、高程控制网测量方案及点位埋设要求
        闭合的水准路线组成高程控制网,要多布置高程基准点,原因有三:一是无可靠的布点位置,二是多一组高程基准点能使基准点更安全,不致于发生被破坏后无法实施沉降观测的情况,三是便于对基准点的稳定性进行检验。因此,高程控制网测量时,高程基准点为起点,先设站测量两个基点的高差后,再以该站测向工作基点。根据《建筑变形测量规范》4.4.1的规定,高程控制网水准支线应进行往返测,水准测量作业的基本方法应符合国家标准《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7—2006相应规定。
        3、沉降观测的水准路线从工作基点出发,首次观测应采用往返测,根据《建筑变形测量规范》3.0.9的要求,首期观测应连续进行两次独立观测,并取观测结果的中数作为变形测量初始值。其他各次可采用单程观测。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建筑物地基变形允许值为200mm,在建筑完工时中压缩性土地基的沉降已完成20%~50%,即建筑完工时变形允许值为40~100mm。
结束语
        本文主要对地下综合管廊工程施工测量方法进行了综合的分析,希望可以为相关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
参考文献
[1]唐涛,潘海湾.GPS测量技术在地下综合管廊前期工程中的应用[J].建筑技术,2019,50(11):1366-1367.
[2]段军,李晓龙,姚康,杨永登.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基坑边坡变形监测与数据分析[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9,19(10):110-1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