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睿 刘爱芳
恒大地产集团济南置业有限公司 山东 济南 250012
摘要: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了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在建筑工程领域,装配式建筑解决了传统现浇建筑存在的工序复杂、高污染排放等问题,但也对施工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分析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评价体系中的应用,有效的保障了整个施工质量评价的真实性、规范性,提升了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符合当前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基于BIM技术的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评价。
关键词:BIM技术,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TU712文献标识码:A
引言
作为我国建筑行业现代化发展主要方向,装配式混凝土住宅设计必须不断结合各种新型技术,提高自身的功能和价值。通过对BIM技术具有的可出图性、优化性、协调性、模拟性、可视性等众多特点的利用,使装配式混凝土住宅设计质量和水平得到有效提升,保证设计工作具有较高精准度的同时,进一步保障装配式混凝土住宅设计质量和经济效益,最终为我国建筑行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提升以及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提供帮助。
1建BIM三维模型
装配式混凝土住宅在明确具体设计方向之后,应该将建设单位提供的多元化数据信息进行综合整理和筛选,并通过BIM技术构建对应的三维模型。在BIM技术中,由于Tekla软件和Revit软件具有的成熟性和有效性较高,因此利用这两款软件并结合CAD等软件,针对装配式混凝土住宅进行模型建立,在保证建筑质量的情况下,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建立装配式混凝土住宅三维模型。相关技术也可以结合各项数据,通过利用RevitArehiteciu、RevitMEP使装配式混凝土住宅整体建筑结构以及建筑内部的暖通设备模型、电力设备模型、给排水管道模型充分呈现在人们面前。
2基于BIM技术装配式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评价
2.1装配式建筑工程的施工方案策划
结合BIM技术和装配式建筑的特点,可以将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的项目信息、施工团队等信息运用BIM技术进行建造流程的设计。在设计过程中根据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评价体系的指标,可以划分为模板工程、钢筋工程、混凝土工程、预制构件工程等不同的分项工作流,并结合每一个分项工作流输出对应的BIM模型,完成对整个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和信息采集[1]。
2.2施工质量评价阶段
1)信息采集:传统的工程施工质量评价资料大多为纸质资料,不容易保存且很容易损坏、丢失,影响最终的评价结果。利用BIM技术,通过构件BIM模型,实现了对施工相关信息的电子化采集。施工企业在施工过程中将相关信息上传至BIM系统当中,形成电子化的文件存储在对应的数据库中,在施工验收时,只需要对这些原始数据、资料进行检验,就可以完成对工程的施工质量评价。
2)施工质量评价数据的获取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进行施工质量评价时需要施工过程中的验收资料、合同资料、图片资料、施工记录等信息,这些信息在前期的施工过程中均存储在了BIM的数据库当中。为了优化施工质量评价的流程,在BIM数据库中将这些资料分为了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的数据,前者可以利用逻辑化的表达方式来关联对应的资料、信息,而后者特指一些相对独立的有关施工质量的验收记录、图片、视频等类型的资料。这些资料均可以通过导出、索引等手段来进行查找。
3)施工质量分析
根据输入到BIM模型当中的相关资料,施工管理企业及相关工作者可以重点关注装配式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并对存在质量问题的区域和工序进行颜色标记,相关监理工程师要求施工企业进行整改,直到验收合格后输入对应的合格信息,消除BIM数据库中的颜色标记。以上信息的输入、标记以及消除均可以实现信息回溯,提升了整个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监督与管理质量[2]。
3装配式建筑施工混凝土质量管控措施
3.1预制构件生产阶段质量管控
(1)混凝土配比控制:由专人负责搅拌设备,各种物料落实计量管理;根据坍落度要求配置混凝土,原料含水量变化后,随之调整加水量,每一生产班实施坍落度试验;(2)钢筋保护层控制:严格按规定设置保护层垫块,为防止振捣中垫块偏移,整个生产过程中由专门的质检部门检查监督,并制定专门的控制措施,如叠合板生产过程中,将横梁压置在桁架钢筋上,连接固定横梁两端与模台,防止钢筋上浮;(3)振动质量控制:严格按施工要求操作,科学控制振捣时间,成型构件表面抹光压实;(4)养护控制:成型构件覆盖、洒水养护,根据天气情况控制洒水次数;(5)验收控制:预制构件生产过程中严把质量关,验收时还需严格制定标准规范,不合格产品及时废弃处理,防止有质量隐患的构件被运用于工程中。
3.2预制构件施工阶段质量管控
(1)进场检查记录:预制构件进场时,施工单位需安排专职构件进场验收人员进行质量验收,每次告知监理共同完成检查记录工作,保证工程中使用的每个构件产品都是合格的、符合设计图纸要求的;(2)构件存放管理:施工现场合理规划构件临时存放区域,保证场地平整、硬化到位,防止出现不均匀沉降,进而影响导致构件破坏;构件存放时落实固定支撑工作,防止堆放的构件坍塌、磕碰,出现构件破损的情况,影响安装施工;构件存放区域设置好围护,最大限度的减小其他因素可能对构件产生的危害;(3)构件吊装施工:严格根据构件合理选择吊具形式,按设计要求搭设模板,检查模板搭设是否精确、固定是否牢固,保证吊装质量,构件受力后因为承载力不均产生裂缝;构件吊装过程中由专人指挥,监督管理施工人员的操作,严禁吊装过程中出现碰撞问题,切实做好过程检查,保证各道工序的稳步落实;(4)工程验收:装配式结构分项工程验收项目,在现场装配式结构施工中,若是存在钢筋绑扎、混凝土浇筑等施工操作,需分别纳入钢筋、混凝土分项工程实施检验验收工作[3]。
4 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4.1制造工厂质量控制
装配式建筑施工最开始的起点是工厂,对于质量的控制要从源头开始抓起,工厂生产的相关产品质量直接影响到整体的工程质量。因此,管理者首先要关注的是重视制造工厂制造环节的质量控制。利用BIM技术可以进行生产前方案的“深化”工作,模拟推测真正施工现场有可能产生的碰撞冲突,并通过改进消除这些质量隐患,从而保证各个配件在安装时能准确安装,确保工程质量。
4.2施工现场质量控制
施工现场是最容易出现问题的重要环节。装配构件进入施工地后,需要在开始施工前对其进行3D模型的时间和质量信息的添加从而形成相应的模型。模型对施工的整个过程进行模拟,从中找出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重点难点,并对这些重点难点进行识别控制,从而实现对施工现场实际施工的质量进行有效的控制。
4.3B1M技术在事后总结性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装配式建筑施工结束后要按照相关技术规范要求对工程进行质量检测和验收,以保证工程实体投入使用后的安全性可靠性。相对于传统的质量检测而言,很多时候都是发现问题后只针对这一问题采取相应的解决方案,对于类似相关的问题没有更深一步的思考分析和总结。而通过使用BIM技术,质量检测管理者就可以在该技术的支持下进行质量管理活动,既可以及时解决问题,又可以对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4]。
结束语
从施工质量评价体系方面来看,传统的现浇混凝土建筑形式的施工质量评价已经难以科学、准确的对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工程进行验收,必须推动该体系的改革升级。BIM技术实现了对建筑工程全生命周期数据、信息的数据化、智能化管理,所构建的施工质量评价体系完善了现有的施工质量管理体系,具有较高的研究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李柄静.基于BIM的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可视化评价方法研究[D].徐州:中国矿业大学,2019.
[2]张莉.基于BIM技术的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设计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9,567(6):127128.
[3]樊裕伟,冯超.BIM技术在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中的应用[J].2016,(02):66-68.
[4]王军强.新型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5,41(1):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