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天河枢纽--天河机场交通中心

发表时间:2020/10/13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7月19期   作者:郭远涛
[导读] 武汉天河机场交通中心是以武汉天河机场航空客流集散为主体,兼顾城际铁路、城市轨道等其他交通方式和周边地区交通服务,与城市其他交通枢纽联系便利,涵盖航空、地铁、城际铁路、公交、长途客运、出租车、机场大巴等7种交通方式的无缝衔接,是一体化、综合性的交通换乘枢纽。
        郭远涛
        中信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湖北武汉? 431700
项目名称:武汉天河机场交通中心
建设地点:武汉天河机场位于武汉市黄陂区武汉天河镇东南约1km处
建筑面积:25.47万 m2
基地面积:10.5万m2
设计时间:2012.6—2014.3
竣工时间:2017年 08月 30 日

        设计理念:武汉天河机场交通中心是以武汉天河机场航空客流集散为主体,兼顾城际铁路、城市轨道等其他交通方式和周边地区交通服务,与城市其他交通枢纽联系便利,涵盖航空、地铁、城际铁路、公交、长途客运、出租车、机场大巴等7种交通方式的无缝衔接,是一体化、综合性的交通换乘枢纽。
        
        功能布置:
        交通中心总体布局呈近似半圆形,四周为天河机场场内道路。交通中心南侧与机场中心路连接,北侧与T3楼前地面道路连接。
        总建筑面积:25.47万平方米,建筑层数:地上2层,地下1层;建筑高度:18.5米;建筑类别:多层;耐久年限:50年
        功能分布:地下二层为城铁、地铁站台层;地下一层为站厅及停车设备区;一层为停车区与商业、集散厅等;二层为停车区、办公区、计时休息区、商业及中庭区等。形成航站楼、城际铁路站、城市轨道交通站、长途汽车站、社会车辆停车场等功能有效融为一体、换乘便捷的高效空间。


        
        造型立意:整个屋面形体简洁,通过具有动感的弧形玻璃屋面塑造出蝴蝶翩翩飞舞的形态,与T3航站楼“凤舞九天”的动感相互呼应,形成了“蝶飞凤舞,层层高飞”的美好形象。
        技术难点:
一、多种交通方式汇集的人流、车流组织与协调
武汉天河机场交通中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换乘工程,涵盖航空、地铁、城际铁路、公交、长途客运、出租车、机场大巴等7种交通方式的无缝衔接。本项目采用专业的交通软件模拟多种人流、车流的水平与垂直组织,便捷换乘,最终优化出合理的功能布置及流线组织。
二、连续大跨度结构温度应力及变形处理
基于PMSAP软件对本工程超长混凝土结构进行了多工况下的温度应力分析,并采用ANSYS软件进行了局部温度应力分析结果校核。为减小温度影响,结构设计施工中采取的技术措施包括设置施工后浇带、混凝土中掺加纤维膨胀抗裂剂、严格控制混凝土骨料级配和养护等。结合温度应力控制及局部大跨度空间需求,本工程二、三层采用部分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框架体系。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专项设计中,进行了混凝土板中无粘结预应力筋优化布置规律、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侧向约束影响分析以及双向预应力筋布置方案对比分析与优化等专项研究。本工程实施过程中,对共计15根典型预应力梁的张拉施工过程进行了全过程监测,对前期专项研究及设计计算的合理性进行了验证。此外,对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流程与注意事项进行了较系统梳理总结,编制了相关补充设计计算表格。
三、处理与地铁城铁共柱减震及大跨度钢屋面
本工程二区主体结构位于地铁隧道的正上方,需研究竖向振动对建筑物过程中舒适度和安全性的影响。综合考虑结构特点和地铁运营振动特性,本工程二区钢结构屋盖采用隔振设计。通过与武汉理工大学、清华大学、同济大学等单位合作,深入开展了有关结构隔振(减振)分析研究。基于合作研究成果,确定了钢结构屋盖隔振设计方案,并在实际工程中应用了新型双向(竖向和水平向)组合隔振支座。
四、地源热泵技术合理运用
本工程占地面积大,合理采用地源热泵技术,利于本项目日后运行的能耗控制。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