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道路绿化景观设计中海绵城市理论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0/10/13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7月19期   作者:赵丹萍
[导读] 通过道路绿化景观设计工作的科学开展,能够促使城市整体环境得到美化,美观性得到增强。
        赵丹萍
        浙江天目工程设计有限公司,浙江省杭州市310012
        摘要:通过道路绿化景观设计工作的科学开展,能够促使城市整体环境得到美化,美观性得到增强。近些年来,我国诸多城市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内涝问题,严重影响到城市居民的正常生活,全社会开始广泛重视海绵城市的建设。因此,需将海绵城市理论深度应用于道路绿化景观设计当中,发挥道路绿化景观美观价值的同时,高效管控城市道路雨水。
        关键词:道路绿化;景观设计;海绵城市

传统城市道路景观设计中,雨水资源的收集和利用遭到忽略,这样既不容易排出地表水,导致内涝问题的出现,又容易损失大量的与水资源,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针对这种情况,就需要创新道路绿化景观设计理念和模式,充分应用海绵城市理论,高效管理、利用水资源,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1 海绵城市理论概述
具体来讲,海绵城市理论将海绵的吸水、蓄水功能借鉴过来,促使城市能够存储、净化与利用水资源。过去城市建设开发的粗放性较强,没有充分考虑自然环境,难以综合开发利用水资源。而海绵城市理论则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贯彻采取,通过高效存储、利用水资源,促使城市地下水资源枯竭、内涝等诸多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2 道路绿化景观设计中海绵城市理论的技术指引
道路在城市运行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而绿化景观则能够有效修饰城市道路,改善城市的整体形象。通过将海绵城市理论应用于道路绿化景观设计中,不仅绿化景观的美观性得到保证,还可以发挥出蓄水、控水的作用。
2.1 截留技术
通过技术指的是将下沉式设计应用过来,基于特殊结构、材料的支持,促使雨水径流速度得到降低,有效截留雨水。这样城市下雨天汇水面积可以得到扩大,城市雨水管道的排水压力显著降低。同时,通过降低雨水径流速度,也可遏制土地流失与水污染等恶劣问题。在具体实践活动中,要结合实际情况,对下沉式绿化合集方案进行设计,增宽处理绿化隔离带,以便有效截留雨水。要将排水设施设置于路牙间,向绿植内顺利引排雨水,发挥截留和净化的功能。实践表明,通过合理应用节流技术,可以有效疏解城市道路的雨水,避免积水问题阻碍到正常的交通运行,绿植灌溉需求也可得到满足。下沉式绿化设计不仅可以应用于城市道路两侧,也可适当应用于植被缓冲带、植草沟等区域,以便高效控制城市雨水径流。
2.2 促渗技术
本种方式指的是将渗透材料合理应用于城市道路绿化景观当中,通过材料渗水功能的发挥,以及材料拼接缝隙的合理设置,促使水资源得到快速渗透。一般在人行道、车行道的渗水处理中会采取本种技术,下雨天内,向地表基层、土壤层中快速渗透雨水。而晴天条件下,渗水材料的缝隙、材料间隙又可以将通风换气的作用发挥出来。因此,城市道路铺设设计时,相关人员就需要在路面合理铺设透水砖、多孔沥青混合材料等渗透材料,将碎石子等铺设于路基基层,促使促渗作用得到高效发挥,城市热岛效应得到显著改善。
2.3 调蓄技术
本种技术主要是净化、回收与利用雨水资源,一般将下沉式绿地、储水池、湿塘等应用过来。

这样下雨天的雨水峰值可以得到降低,雨水径流速度得到降低,促使土壤得到保护。在具体设计实践中,要将溢流口、渗透管、碎石盲沟等设置出来,以便向市政排水管道中顺利渗透雨水。溢流口指的是将侧石切口设置于道路周围,雨水收集过后,向下凹绿地中排放,循环利用雨水资源。要做好路基防护设计工作,将防水设置、缓冲地带等增设过来,避免路基受到雨水的破坏作用。缓冲地带一般设置于下凹绿地处,控制雨水的侵蚀作用,促使路基稳定性、安全性得到保证,道路整体使用寿命得到延长。
        3 道路绿化景观设计中海绵城市理论的实际应用
以某项目为例,本项目属于四板五带式道路布局,中分带设置于道路中间,宽度在2m左右。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以及侧分带、人行道等分别设置于道路两侧。
3.1 分车绿带设计
由于道路中通行车辆较多,容易有污染物、固体颗粒物等大量存在于雨水径流中。针对这种情况,将复杂型生物滞留设施运用过来,采取下凹式绿带设计方式,且将0.2m深度的蓄水池设置于绿带顶部。道路横坡顶拱部位设置道路中分带,避免汇集横坡方向的雨水。同时,将孔口道牙设置于中分带道路转弯处,对道路入口的砾石带合理铺设,这样直径较大的颗粒物可以得到有效截留,也能够增加流入绿带径流量,促使蓄存、净化等需求得到切实满足。受道路宽度的影响,本项目将规则式种植形式运用过来,对称布局道路两侧分带。其中,将草坪设置于机动车道缘石内侧,对抗污耐湿型绿篱搭配种植,促使绿带层次得到丰富。
3.2 行道树绿带设计
行道树绿带主要调蓄非机动车、人行道的雨水,结合项目实际情况,将树池式单排列植布局形式运用过来。为加快雨水向土壤层的渗透速率,将自透水下垫面铺装技术运用过来,平缘层设置于树池周围,这样可向LID树池内快速流入人行道的雨水径流。为促使非机动车道的雨水径流得到快速吸收,还需要将进水孔设置于LID非机动车道一侧。此外,要将碎石缓冲带等设置于行道树的四周,这样能够显著提高树池的截留量,最大程度减少水池水土流失问题。
3.3 路侧绿带设计
在路侧绿带的设计过程中,既要将其美观性要求纳入考虑范围,又需要保证能够高效排出与储蓄雨水。要科学利用植被,构建缓冲带,对雨水进行过滤。按照下沉式形式设置绿地,再次净化、过滤雨水,有效存储与水资源。由于本项目周边居民众多,可将观赏区域设置于远路段,这样人们的观赏需求可以得到满足。要合理选择植物物种,保证具有发达的根系和较强的生命力,将因地制宜原则落实下去。同时,搭配多样化的物种,这样季节变化过程中会随之改变植被色彩,促使道路景观的观赏性得到显著增强。
        4 结语
综上所述,海绵城市是实现城市建设现代化的重要路径,有利于管控雨水,促使城市防涝防旱能力得到提高。因此,相关设计人员需充分认识到海绵城市理论的应用价值,基于海绵城市理论的支持,创新与优化道路绿化景观设计模式,发挥绿化带审美功能的同时,修复城市水生态,促使城市可持续发展目标得到实现。

        参考文献:
[1]王聪,刘相岚.海绵城市理论在道路绿化景观设计中应用[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4):193-194.
[2]宋琳琳.海绵城市理论在道路绿化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建材与装饰,2018(14):132-132.
[3]赵晓琳.海绵城市理论在道路绿化景观设计中的运用[J].建材与装饰,2019(25):113-11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