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周泽
(梧州市城乡建设规划设计院 广西 梧州 543000)
摘要:结构是整个建筑主体的重要基础,对建筑物的使用安全性和使用期限至关重要。在结构设计中应始终坚持安全优先原则,结合建筑功能性质和要求,设计出完善合理的结构方案,满足基本的安全要求。文章通过分析当前结构设计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对其相应的安全设计措施进行阐述。
关键词:建筑结构设计;建筑安全性;安全措施
1建筑结构设计原则
1.1刚柔并济
对于建筑结构而言,如果强度过高,则会给其正常的变形能力带来影响,这样在产生巨大破坏力的过程中就会导致建筑被损坏。但如果强度过低,则无法有效保证整体的稳定性,变形过大,使建筑倾覆倒塌。所以在设计时一定要遵循基本的刚柔并济原则。
1.2多道防线
要设计出安全系数高的结构体系就必须通过多道防线实现,以确保在出现不可避免的灾害时,如地震、火灾等,也可以通过其进行层层防护。但绝不能将安全性完全放在某一单个构件性能上,比如在建筑当中多支墙要比单片墙的抗压能力强很多。
1.3主次分明
在实际设计过程中,整个结构体系完全是由各种不同的构件组合在一起协同工作的,这些构件性能组合成整个建筑物的性能。但每个构件在结构体系中的作用都是不同的,因此这就需要遵循主次分明的原则,比如常见的强剪弱弯、强柱弱梁等。
强剪弱弯是指梁、柱和剪力墙底部的斜截面所承受的力要大于实际的承受力。由于弯曲破坏属于延性破坏,所以会提前有所征兆,如裂缝等;剪切破坏则是脆性破坏,没有征兆。因此这就需要确保构件在产生弯曲之前不受到剪切破坏。
强柱弱梁是指柱端的承载力超过了梁端的实际承载力。如果受到外力影响,梁先屈服会使整体结构产生一定内力重分布,由此强化结构耗能能力和极限层间位移,整体抗震性强。如果柱先屈服,则会使结构成为几何可变体系,进而发生倒塌的问题。
2建筑结构设计安全性方面存在的问题
2.1建筑设计方案存在问题
在建筑工程的整个过程中整体设计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也是保障建筑安全性和合理性的基础,所以建筑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能够直接影响到工作人员在施工过程中的人身安全以及建筑完成之后的使用效果。但是在目前的建筑行业发展中,很多的设计人员会受到自身专业水平和经验方面的限制导致设计出来的建筑方案与实际的情况形成明显的差异,最终造成在施工过程中不能够满足施工要求,增加出现安全事故的概率。还有一部分的原因是因为,相关设计工作人员在设计的过程中并没有完善的对施工现场进行考察,最终造成建筑施工设计与实际的施工过程出现很多的误差,在细节方面不能够满足要求,延误了工期。
2.2建筑结构功能改变导致事故频发
随着近几年来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建筑会因为甲方意愿的改变变换使用功能。建筑物功能的改变,必然会面临着建筑物承受荷载的改变以及相关设备的增减。甲方在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的情况下,盲目的增加荷载,甚至会破坏一些抗震承重构件。这些行为都是极其危险的。不仅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更是会对国家对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的损失。
2.3建筑过程中掌控工作不到位,建筑后期维护未重视
建筑过程中的建筑材料和设备的选择对整个建筑工程的安全性都非常重要,所以在施工过程中一旦出现这些环节的问题都会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影响到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很多的施工单位为了加大经济效益,为了达到减少材料的目的来擅自改变施工技术,所以国家的相关机构应该进行严格的把控,坚决的禁止那些建筑单位在建筑工程中偷工减料,出现以次充好的现象。
建筑后期维护也很重要,因为建筑物的任何一个部位都是有耐久性的,所以也要加强后期的维护。
3建筑结构设计中提高建筑结构的安全性措施
3.1严格按照国家的相关标准规定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和群众对于建筑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建筑结构的安全性也逐渐成为了社会的关注焦点。我国政府在近几年中已经颁布了很多过于建筑质量的法规政策,所以建筑部门应该严格的遵守国家的相关规定标准,将建筑结构的标准作为进行建筑结构设计的基础,有效地落实自身岗位,从根本上提高建筑的安全性。
3.2加强建筑结构的抗灾性设计
在进行建筑结构设计的时候应该充分的利用不同的结构形式来实现变化多样的建筑使用功能。不能以偏概全,不能经验第一。要大胆突破,使用新材料,新技术来实现建筑物安全性的提升。除此之外要想提高建筑的抗灾性还要对施工现场进行全面的勘察,准确地落实现场情况,历史缘由,方便设计者能够在设计过程中准确地利用信息,采用最适合的建筑工艺来加强建筑结构的安全性。
3.3提高建筑结构设计人员自身素养
建筑机构的设计者应该充分的了解建筑结构设计的内容,所以相关的设计部门应该在管理中积极地开展员工的专业素养培育活动,并且需要定期地开展相关的考核,让所有的设计部门都有足够的安全意识,提高建筑的安全性。
3.4深化监管工作
现阶段政府已经颁布了一些列相对完整的建筑结构专项管理政策,所以建筑结构设计人员在设计工作中应该严格地遵守,落实自身的岗位职责,通过建筑结构的设计来满足建筑的质量要求。同时还应该在建筑结构项目管理的过程中,通过结合自身的建筑结构设计来制定监管方案,提高建筑的安全性。
3.5提升设计方案合理性
设计方案的合理性会直接影响到建筑安全,因此设计者在选择材料、构件衔接方式和横截面积等内容时必须重点考虑其具体的安全性。由于该项设计工作本身是一种极具创造性的过程,同时是一个从零到完整的过程,因此还要着重考虑整个结构的基础系统、竖向系统及分系统是否存在安全隐患,比如设计当中是否有多余的内容、整体传力的形式是否完全清楚、整个过程是否遵循相关标准,以及某些工程问题是否会使整个工程被破坏甚至坍塌等。为了从根本上提升结构安全性,必须要先提升合理性,并全方位把握设计方案和结构,通过行业规定及计算模型,将其结构设计中的参数确定出来,同时在确定方案前还要实现全方位的分析与思考。
3.6优化设计模型
在对结构模型进行完善和修改的时候通常应从这几个方面着手:首先,变量选取。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应重点考虑相关参数,以此为后续设计和编程等工作的推进奠定基础,并确保及时找到与实际需求相符合的资源及数据。其次,函数确定。设计过程中选择的函数必须要将建筑结构本身的尺寸和配筋率等全部结合,由此实现成本投入最小化。最后,立足于当前建筑的基本施工条件,根据相应的作业方案,深入分析其中存在的各项问题,有效衡量作业条件。如果要最大程度提升结构稳定性,还要重点考虑其基本的受力程度、稳定程度、裂缝限度等。不同建筑对于使用年限有一定要求,为了使其应用年限有所延长,在设计时还要全方位优化各阶段的设计方案,严格把控各个环节,同时根据具体情况修改和完善其设计方案,最终有效延长工程的使用期限。
4结束语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所以人们对建筑结构的质量和设计就有了更高的要求。并且在当今的社会中建筑机构设计的安全性也成为了人们的关注热点,其也是建筑工程中的重要环节,但是在最近几年中建筑结构的设计施工过程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过程也是非常复杂的,所以在今后的发展中应该充分的提高建筑的安全性建设,避免在之后出现安全事故造成人力物力的损失。
参考文献
[1]李影.建筑结构设计中提高建筑安全性分析[J].智能城市,2020(14):20-21.
[2]熊晓明.建筑结构设计中提高建筑安全性探讨[J].建材与装饰,2020(21):104-104,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