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性安居工程人居环境设计思考 ——以襄阳市青隽城青年人才公寓项目为例

发表时间:2020/10/13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20期   作者:蒋士虎
[导读] 发展公共租赁住房,对于完善住房供应和保障体系、
        蒋士虎
        (襄阳市保障性住房建设管理中心 湖北 襄阳 441000)
        一、引言
        发展公共租赁住房,对于完善住房供应和保障体系、引导合理住房消费、缓解群众住房困难,实现人才和劳动力有序流动、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公共租赁住房又有别于普通的商品住房,我们只有深层次的来分析保障性安居工程在人居环境设计上应该注意的事项,不断思考其特性,才能真正建立健全中国特色的城镇住房保障体系。
        本文以襄阳市青隽城青年人才公寓项目为例,探索了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保障性安居工程应该建立的指导思想、建设理念、规划原则、建筑布局、景观设计、配套服务及生态环保标准等。

        二、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坚持“百年大计、三保一降”的总体要求,坚持“相对集中、分布合理、环境优良、工作生活便利”的基本建设原则,按照“一次性选址、一次性规划、分期实施、明确责任、有序推动”的实施步骤,量身打造功能齐全、配套设施完善,具有襄阳特色、符合青年人才需求的“宜居”、“宜聚”、“宜业”的社区,努力让青年人才实现“生活在精英社区、创业在家门口”的愿望,促进青年人才热爱襄阳、服务襄阳、落户襄阳,为襄阳市加快建设“一极两中心”提供住房保障支撑。
        三、建设理念
        项目定位为青年人才租住型、复合型智慧社区,规划设计坚持“以人为本”与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注重处理好人-自然环境-住宅建设之间的关系。以“优质、价廉、安全、适用”为指导,以小户型为主,兼顾少量大户型,注重实用性,为使用者提供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充分感受到社会与自然的温馨。
        四、规划原则
        (一)以人为本原则
        项目充分考虑青年人才的生活成本、居住和就业的便利,量身打造精英社区功能,为租赁户提供舒适、实用的居住环境,并兼顾租赁户对交通等基础设施条件的要求。
        (二)绿色、生态、健康原则
        充分尊重基地地势平坦的特征,合理布局住宅和配套建筑,最大限度的发挥土地价值,在户型设计和景观配置上,突出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协调,体现 “阳光、空气、绿色”的舒适性居住社区。
        (三)经济、适用原则
        按照节能省地环保型住宅要求,不盲目最求高大上,强调品质、品位和格调,应用先进、成熟、适用、安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设备。
        五、总体布局
        襄阳市青隽城公共租赁住房项目建设总用地由A、B、C三块连成片的地块组成。根据基地地形和周边环境,采用“三区两片、实虚两轴”的分区结构。即:“三区两片”是指将三个地块根据大小划分两个片区,以A地块为北片区,以B、C两个地块为南片区;“实虚两轴”指以城市主干道——余虹路延伸贯穿基地东西,利于南北两侧的交通和人流联结,以基地规划景观、广场为主轴贯穿南北,为小区内部提供广阔的室外空间。整个基地内的工作、服务及配套建筑尽量以分区实轴余虹路为界集中布局,住宅建筑分户型分区排列于基地南北两侧,小户型分布在A地块,中户型和大户型分布在B地块和C地块,形成住宅、工作、社区生活三位一体的功能合理便捷的空间结构。



        六、绿化景观设计
        襄阳市青隽城青年人才公寓项目主要面向社会中青年人才阶层群体,年轻化、充满活力、追求新颖和潮流是这一人群的主要特征。在绿化景观的设计上便要着眼于“精致小资”、“压力排解”、“活力新潮”意向,精心打造时尚、立体、多维的景观空间。基于以上规划,该基地内绿化景观设计拟采用点线结合形成组团式绿地布局,强调住宅分布的均好性,尽可能采用带状绿化空间组织。在强调带状绿化空间、步行系统和绿化景观结合的同时,注重绿化节点设计,创造丰富的、富有视觉变化的、步移景随式的户外绿化空间,同时各节点融会贯通,形成社区内部视线“以南北为主轴,向东西分散组团景观”的绿化设计。该项目本着“适地适树、四季常青”原则进行景观绿化建设,各栋建筑间绿地除必要交通道路外,全部用于绿化,营造隐蔽、安静居住空间,绿地随意散落的景观小品更增添社区景观趣味性。社区景观环境设计考虑无障碍设计和安全性问题,景观步道设计成平缓坡道以方便残障人士和老幼人群使用。
        七、配套服务
        原则上配套服务用房融合于主体建筑布局中。其中,A地块分布有9栋高层建筑,2栋低层建筑,高层建筑为7栋35㎡的住宅建筑,1栋人才孵化服务用房,1栋公寓楼;2栋低层建筑分别为临街的社区服务配套用房和社区体育中心。各栋建筑以南北景观轴线为主线分列东西两侧布置,同时,住宅建筑布置在北侧,人才孵化服务用房、公寓和配套用房(社区办公、社区卫生、菜市场、党群活动中心、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布置在南侧,一方面临街布置,另一方面利于B、C地块的资源共享。B地块分布有6栋高层建筑,2栋低层建筑,6栋高层建筑均为75㎡-160㎡的中大型住宅建筑,2栋低层建筑分别为临街的社区服务配套用房和幼儿园。各栋建筑以南北景观轴线为主线分列东西两侧依次布置。同时,配套用房布置在北侧临街布置,幼儿园布置在地块南侧,与C地块相对。C地块分布有6栋高层建筑,均为75㎡-160㎡的中大型住宅建筑,各栋建筑以南北景观轴线为主线分列东西两侧依次布置。同时,为便于地面停车,在C地块东南角布置1栋地面停车楼。
八、生态环保标准
(一)绿色建筑设计
        充分利用自然采光和自然通风,节省人工照明和机械通风用量。通过灵活的建筑布局、合理的建筑间距、及室内功能划分以及反射板等装置对日光的引入,实现各个功能空间有良好的自然采光和通风。充分的利用气候条件使建筑物自然通风或利用技术改善建筑通风状况,维护建筑内空气流通。小区设计采用雨水渗透利用方案,设计从“高花坛”、“低绿化”到“浅沟渗渠渗透”逐级下渗雨水的利用模式。选用透水材料铺装庭院、广场及人行道,充分利用软质地面、镂空地面渗透雨水,建设回流设施,将雨水引入透水区域,室外绿化区域采用软质地面渗透雨水等。
        (二)海绵城市设计
        按照《襄阳海绵城市规划导则》,海绵城市建设主要控制目标有年径流总量控制、径流污染控制、径流峰值控制、雨水资源化利用。在本工程项目设计中,通过户外布置透水铺装、设计下沉绿地等措施,实现雨水的资源化利用。充分发挥建筑、道路和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
        (三)无障碍设计
        本项目应为行为障碍者以及所有需要使用无障碍设施的人们提供必要的基本保障,主要依据《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有关对住宅、公共建筑、道路等方面的相关要求,设置无障碍设施,包括所有建筑出入口设置无障碍坡道、无障碍通道、无障碍电梯、无障碍厕位、无障碍浴间、无障碍机动车停车位、无障碍标识系统和无障碍休息区等。
九、结论
     本项目主要是为吸引和留住青年人才在襄阳创业和工作提供租赁住房需求。项目实施是襄阳市深入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加快集聚符合襄阳市发展的各类优秀青年人才,量身打造功能齐全、配套服务设施完善的精英社区。我们只有深层次的来分析保障性安居工程在人居环境设计上的重要要素,才能真正建设成为具有襄阳特色、符合青年人才需求的“宜居”、“宜聚”、“宜业”的社区,让青年人才实现“生活在精英社区、创业在家门口”的愿景。
作者简介:蒋士虎(1988.6-),男,湖北襄阳,本科,汉族,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工程建设管理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