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村干部开展农村扶贫工作长效机制研究

发表时间:2020/10/13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20期   作者:李戎灝
[导读] 贫困是我国农村地区长期面临的一大难题,会引发经济发展力不足
        李戎灝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抚顺石化分公司
        摘要:贫困是我国农村地区长期面临的一大难题,会引发经济发展力不足、社会秩序混乱等多项问题。党和政府将农村扶贫工作作为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在现代社会,创新农村扶贫开发机制的相关工作成为关键。政府以及人民群众要善于总结农村扶贫经验,结合社会发展趋势,逐步创新农村扶贫开发机制,将农村扶贫工作落到实处。
        关键词:农村;扶贫战略;精准扶贫;机制构建
引言
        2013年“精准扶贫”基本方略一经提出,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此方略对进一步实现全面小康社会有着积极的推进作用。随着扶贫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和扶贫工作的深入开展,一系列成果展现在人民面前。摘帽的贫困县和脱贫人数均越来越多,仅2019年分别有三百多个贫困县、一千多万人实现脱贫,比2017年摘帽贫困县数量高出近三百个。脱贫攻坚进入“后小康时代”,当我们进入全面小康之后,农村脱贫中涉及到的农民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等多种问题该如何解决。因此,本文就我国贫困农村精准扶贫可持续发展做一些探讨,为2020年以后有效衔接扶贫机制奠定了基础。
1世界各国扶贫经验
        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贫穷的现象,千百年来,世界各国都始终努力消除贫困。贫困问题不是一个国家的问题,而是关乎世界发展的问题。为此,世界各国分别依据国家实际做出了不同的努力,同时为我国的脱贫攻坚计划提供了许多经验。贫困大国印度把国计民生的内容划分为五大计划,分别为:城市扶贫计划、粮食安全计划、自雇计划、工资就业计划、社会保障计划等。巴西采用综合社会和经济分析方法来解决社区的贫困问题。摩洛哥政府通过增加贫困人口获得基本社会服务的政策,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增加贫困人口参与经济生产活动的机会来摆脱贫困。著名经济学研究者罗森斯坦·罗丹提出经济落后的国家和地区应该在交通、电力、能源和信息化建设等领域加大投入,才能在短时期内实现经济增长,最终消除贫困。经济领域学者缪尔达尔认为,国家应该变革权力关系、教育制度和土地关系,才能实现人民收入平等,他还提出了优势地区率先发展脱贫,再带动其他地区的发展的观点。经济学家舒尔茨认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个人素质水平直接决定其他发展的水平,国家经济落后的根本原因是国家人才资源的匮乏。经济学家罗格纳·纳克斯提出,只有加大贫困国家和地区的基础投资,才能消除当地贫困。
2制约精准扶贫可持续发展的因素
        2.1扶贫的主体过于单一
        我国政府在精准扶贫工作中起到主导作用,省级政府在中央政府统筹安排下,扛起这场脱贫站的大旗,担负总的责任并将文件精神下发到市县乡(镇),市县乡(镇)行政机构根据自身区域贫困特点,制定治理方案,将贫困治理落地生根。此扶贫的主体构架有着其独特的体制优势,可以利用该系统集中精力克服困难,不足之处也是显而易见,社会力量,社会资源和市场机制的参与度不够,扶贫是关系到民众的大事,理应有社会和市场的参与。运用行政体系打赢脱贫战役的同时,要避免个别官僚主义下的指标管理。若政府扶贫工作以指标为衡量标准,将会降低脱贫效率。
        2.2农村地区消费和教育问题严重
        农村地区不仅基础设施与城市有一定差距,在消费水平、消费环境、教育状况等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在一些偏远地区,赶集仍然是农民主要的物资交换方式。一些较为贫困的地区没有集市,农民就需要走很远的路去另外的村镇消费和购物,这种现象主要是由当前农村地区的消费市场所决定的。很多农民都会利用农闲时间或者全年在城市打工,农村地区留守儿童常常与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缺少了父母的陪伴。这样会造成农村儿童教育缺失,长时间下去很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农村与城市教育资源不均衡,使得农村的教育问题不断扩大。


3精准扶贫背景下的农村经济发展策略
        3.1构建以产业技术为支撑的精准扶贫长效机制
        实际的产业技术是帮助贫困人口获得持续性收入、保障生活功能,进而逐渐摆脱贫困的根本手段。驻村干部开展扶贫工作过程中,应从该村实际情况出发,找到本村特色,打造特色产业品牌,建立扶贫产业基地,从而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带动贫困户稳定增收。实现产业精准扶贫需要做好顶层设计,以包容创新为思想指导,产品服务面向基层群众为内容,精准布局科技产业项目。如对某贫困村的产业扶贫,驻村干部及政府相关部门可根据该村实际情况为其制定合理科学的产业发展规划,并据此积极安排专项资金,完善资金统筹机制,同时监督企业和合作社与贫困户的合同履行情况,确保企业真正履行合同,带动贫困村产业发展。此外,还要注重信息技术设施的使用和产业模式创新,为农村创造更多经济收益,拉动农村经济增长。
        3.2提高农村人口教育水平
        农村教育精准扶贫是国家精准扶贫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进农村精准扶贫中发挥着根本性、基础性、持久性的作用。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了农村教育信息化和提升农村教育精准扶贫的目标。农村教育扶贫主要通过城市资源的带动发展,加强城乡教育资源的流动。比如开展城乡学校一对一帮扶政策,把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倾斜,保证农村的广大青少年接受良好的教育。
        3.3构建以科技人才为支撑的精准扶贫长效机制
        智力扶贫是精准扶贫的众多方法之一,能从根本上改变贫困人口思想,使贫困人员拥有脱贫的能力和技术,满足自我生存的需要。构建科技人才扶贫长效机制,必须让贫困人口从思想上认识到脱贫的必要性,了解科学有效的脱贫方法,明确教育培训、信息交流对于学习知识本领和提高创业技能的重要性。实现智力扶贫须重点完成以下工作:一是鼓励贫困地区的大学生返乡发展,借助大学生的智力能力优势开展脱贫技能培训和创业就业培训;二是完善我国农业推广制度,加强对贫困地区的推广工作,为贫困户提供更专业多元的技术支持。驻村干部应该知道,对贫困户的帮扶只是外力因素,提升贫困户自身的各项水平才是内在因素,是脱贫的核心和关键。所以,要大力推动贫困地区教育发展,提高贫困人口综合素质和自我发展能力,增强增收本领。
        3.4加强精准扶贫与驻村帮扶政策
        政府向贫困村派专家和驻村干部,一是引进资金,增加贫困村的扶贫资源。二是提供技术上的支撑,在农村产业扶贫中有许多需要专家才能解决的技术性问题。专家和驻村干部就是结合贫困实际和人口需要,采取针对性的方针政策,帮助贫困地区脱贫。
        3.5完善扶贫开发监管机制,加大资金项目监管力度
        我国每年都有很大一部分资金用于农村扶贫项目开发。近年来,我国农村扶贫资金总额不断增长,对这些资金做好监管非常重要。这不仅与农村贫困地区各大农户的切身利益具有直接关联,同时对于农村扶贫开发质量与效益也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在实际开展此项工作期间,要对扶贫开发资金集中进行使用,真正用好和管好扶贫资金,使扶贫资金充分发挥价值。尤其是国家下发的财政资金扶贫资金,要由各个层级农村扶贫开发监管小组进行统筹安排,将财政资金用到专处。
结束语
        综上,驻村干部可协同政府相关部门从发展特色产业、培养科技人才和开展创新创业等方面构建扶贫长效机制,确保农村贫困户实现精准增收,有脱贫的正确思想和能力,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农村扶贫开发新探》内容详细,探讨深入,具有较强参考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闫斌.新时代农村精准扶贫的法治困境及其破解[J].学术探索,2019(12):70-75.
[2]刘宁.我国农村扶贫开发面临的新形势与机制探讨[J].中外企业家,2019(35):223-224.
[3]王卫斌.改革开放以来的农村扶贫开发实践[J].产权导刊,2019(12):65-68.
[4]付敏.新时期精准扶贫中农村经济发展路径探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30(22):155-156.
[5]刘梅.农村精准扶贫中的难点及对策建议[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30(22):140-14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