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政策初探

发表时间:2020/10/13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20期   作者:李劲松
[导读] 当前,我国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
        李劲松
        云南省德宏州梁河县经营管理站 云南 德宏 679200
        摘要:当前,我国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 。城乡发展的不平衡、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不充分问题表现得尤为突出。 党的十六大提出统筹城乡发展;十七大提出城乡一体化发展;十八大以后城乡一体化成为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之一;2017年,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我国“三农”发展进程中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从党的十六大到党的十九大,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于城乡发展失衡问题的高度重视。在贫困地区如何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必须因地制宜科学论证、统筹规划,有针对性的制定对策和措施,不断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关键词:统筹  城乡经济   发展政策
        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之后,全党全社会迅速达成共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主要标志:一是农产品供求数量矛盾基本缓解,而品种质量矛盾比过去更加突出。二是农业进入新阶段后,虽然制约农业生产的基本矛盾是资源不足,如耕地资源和水资源不足的情况还会长期存在,但目前最突出的问题是市场需求不足,供求不稳。从我县的情况看,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差距加大,是阻碍我县经济持续快速康发展的突出问题。
        一、经济社会差距
        农业和农村经济进入新阶段后,最突出的矛盾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从城乡居民的比较角度看,我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很大。从城乡居民的比较角度看,我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然存在着差距。“九五”期末的200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846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674.50元,二者的比例是1:7.91。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907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392元,二者的比例是1:4.26, 201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 8814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7753元,二者的比例是1:3.15从以上数据来看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虽然在逐步缩小,但消费差距比收入差距非常悬殊。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和农民的人均纯收入严格来说不可比。只要个人愿意,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可以全部用于个人消费,但农民的人均纯收入,首先要扣除下一年必须支出的生产费用,大约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3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中有相当一部份是非现金收入,是实物折价款。对未能出售和实现商品价值的农产品,如粮食、蔬菜、柴火等统计时都计入农民的收入中;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还没有包括各级政府对城镇居民提供的财政补助。
        二、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
        目前是社会经济结构快速调整时期,也是各种利益关系复杂,社会矛盾凸显的时期。如果发展战略把握得当,工农关系和城乡关系处理得好,就能保持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反之,就会造成收入差距和社会矛盾扩大,甚至出现经济发展徘徊不前和社会不稳定。我国是一个城乡二元结构特征比较明显的发展中国家,更要处理好工农关系和城乡关系。目前我县农业基础薄弱,农民收入水平低。农村发展滞后问题仍然存在,特别是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和基础设施严重落后于城镇。这种状况如果不能得尽快扭转,不仅制约国民经济的发展,也会严重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影响社会稳定与和谐。我们要深刻吸取国际国内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增强加快农村发展,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紧迫感和使命感,将农村的发展全面纳入国家的现代化进程,统筹城乡经济发展。这无凝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和政策措施
        (一)总体思路
        科学规划经济社会发展,把农业和农村的经济放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统筹布置,把农村社会事业放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统筹安排,把农民增收放到全县人民共同富裕中统筹考虑。

要努力消除妨碍城乡协调发展的体制障碍,下大力气建立资源在城乡之间合理配置的市场体系,下大力气建立城乡社会事业和基础设施共同发展的运行机制,下大力气建立城乡经济社会相互促进,良性互动的有效体制,要主动发挥城市带动农村发展的作用,加大城市经济对农村经济的辐射,加大人才、智力资源对农村发展的支持,加大城市科技、教育,医疗等方面对农民的服务。总之,坚持“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对科学有序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乡村振兴,通过进一步实施统筹城乡发展的,建立新型的工农关系和城乡关系,实现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
        (二)政策保障措施
        大力发展农村特色产业、乡村旅游业,实施城镇化发展,加大农村发展投入,是现阶段统筹城乡发展的不同办法,但是,若要从根本上统筹城乡发展,必须通过制度创新,稳定、优化扶持政策,集中力量加大扶持,做出亮点带动周边才是关键。目前,政府以提高农民收入为核心,为农民做好“松绑”、扶持、建制四件事情。
        所谓“松绑”,是要尽快改革现行的农村土地制度和户籍制度,使农民能够不受限制和约束地参与城乡统一大市场的竞争,在制度方面为农民和市民提供公平的竞争环境与均等的竞争机会,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方面,应尽快实行城乡统一的土地制度。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目标应当是在土地承包者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占有,使用和处分土地,并从土地上获得利益的权利。使农民土地产权明晰化、规范化。农村户籍制度改革,应以消除城乡居民两种身份为目标,使农民拥有与城市人口平等的发展机会和享受同等的公共服务水平,包括享有自由迁徙和自由居住权利,平等接受基础教育权利与职业培训机会,享有平等就业竞争机会和劳动保护权利,享有居住或者工作所在地社区同等民主选举和被选举权利等。
        所谓扶持,是指政府应尽快调整其政策目标,加大反哺农业的力度,加大对农民的扶持,对新型经营主休的扶持政策落地化。具体的方法,第一,采取积极措施支持农业发展,降低农业生产成本,让农民得到更多的实惠。政府财政既应增加农业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向农业地区提供或资助发展交通运输,供电和通信事业;还应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推动农业科研和技术普及,通过农业院校、农业试验站和农业技术推广站向农民提供有关市场、管理、气象、病虫害与技术方面的信息及指导;并且加大提供农业信贷支持和农产品保险政策。第二,政府也征对不同生产类型农民的实际收入状况,对低收入但具备一定生产规模的农户实施直接技术指导和收入补贴政策。第三,政府出台有关加大农业环境保护政策的实施力度。其措施应包括增加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投入,以及更多的惠农政策真正落到实处,大力扶持无公害蔬菜瓜果和粮食作物的生产,在自然条件较差的地区推行休耕制度等。第四,政府应加强农村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的发展。
        所谓建制,就是建立促进农业和农村持续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着重探索如何健全市场导向机制,强化政府补贴机制,完善投入增长机制,形成产业延伸机制,建立产销合作机制,构建农民权益保障机制,注重运用法律手段支持和加强农业。只有真正建立起长效机制,粮食生产才能稳定增产,而不是大幅波动,农民收入才能持续增长,而不是低速徘徊,农业与工业才能协调发展,而不是失衡加剧,农村与城市才能共同繁荣,而不是差距扩大。
        论文参考资料
        1、《党的十六大报告辅导读本》,人民出版社2002年出版。
        2、《党的十七大报告辅导读本》,人民出版社2007年出版。
        3、《党的十八大报告辅导读本》,人民出版社2012年出版。
        
        4、《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人民出版社2017年出版。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