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鑫涛
黑龙江北斗国土测绘有限公司 黑龙江哈尔滨 150090
摘要:历史文化的保护作为城市设计的重要内容,它对于城市文化的认同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历史文化是城市的资源,它对城市形态的发展具有非常大的意义,如果将保存维护的概念扩大到历史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更有利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对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规划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策略
历史文化名城记录的是一个城市的发展历史,更是一个时代的历史文化,加强对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既是政府部门的职责所在,又会影响到城市居民的切实利益。一切保护工作的开展都要以保证其真实性和完整性为原则,使古城文化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1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要素和原则
1.1保护要素
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首要条件是要保存有相当数量具备历史文化价值的建筑物、构筑物或工程遗址,并被分别认定为一定等级的文物保护单位。文物管理部门按“抢险第一、保护为主”的方针和“修旧如旧”的原则,对古建筑进行保护和维修,这是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第一要素。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第二要素是“原貌保护”,主要是指历史街区、历史村镇这一较大地域范围内原有建筑及其历史环境的外观保护。这个地段的多数建筑物应保持其建造之初的原貌,或大致按原貌来修复,但建筑物的内容可以更新,可以改变用途,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城市演变至今已迈入21 世纪,几乎不可能对历史文化漫长的古城实施整体原貌保护,因而遴选少数有代表性的历史街区就显得十分必要而且比较容易实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第三要素是“风貌保护”,一般是指在特别重要的文物建筑周边地段或城市的“景观走廊”中,对新建工程实施高度控制和建筑风格协调。对于国家明令实施古城风貌全面保护的少数历史文化漫长的城市,风貌保护的范围则扩大到整个古城,包括街市、河网、城廓的基本布局以及街景和民宅原有特色的适度体现等等。这种保护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在传统与现代的两类建筑形象之间寻求一种过渡,使本已寥寥无几的古建筑不致悄然埋没在现代建筑的夹缝中。
1.2保护原则
要落实名城保护的具体内容:如历史街区、自然风景区、重点文物、风貌控制区、文化景观敏感区等都要进行规划控制并落实实际保护措施。对于具有独特的城市景观特色的历史文化遗存,要提出全面系统的整修控制方案,同时还要注意古城天际线与新区的风貌相协调,强调历史文化名城整体保护。要建立完善的保护体系。要在整个城市范围内,明确确定历史文化保护区域范围、城市总体布局、古城整体保护方案、历史街区或历史保护区、文物古迹的分布以及其周围环境的保护及整治。协调名城保护与城市建设、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城市是一个活着的文化遗产,我们应让它活得更加和谐,更加充满生机和活力,同时又不伤害原来的脉络和空间肌理构成。其重点就在于古城内部旅游产业的选择与协同发展模式,处理好名城保护与旧城改造、环境整治绿化与名城文脉复兴的关系。
2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有效策略
2.1以全面合理的角度进行城市设计
旧城改造是为了使原来的城市能够更好的发挥其功能作用,使市民能够工作、生活在一个舒适、安全、美观的环境当中,所以城市的设计以及城市的再建设是旧城改造的重中之重。但是这种新的城市设计和再建设也要根据所设定的城市文化、城市特色来进行。对于在已保护的古建筑周围进行的城市建设,应在总体设计上与古建筑尽可能的保持一致,使城市有整体感、协调感,处理好现代化和历史性的关系,不至于出现一个城市,两种文化的现象,这会使城市出现分裂感。如在进行古建筑周围建设时,新建的建筑物在外形结构、高度体型上应与古建筑相照应,甚至是相一致。不能出现一片古朴的古建筑群孤独的陷入大片的后现代主义建筑中。这种格格不入将会埋没了具有城市标志性的古建筑群,同样带给别人一种极度的不协调感。这样的城市设计将会是一个失败的作品。
2.2以科学的的角度进行规划
从科学的规划出发,在保护中寻求发展。规划是从全局出发,对整体的部署和安排,有利于从空间上和时间上对整体的协调,达到和谐发展。旧城改造由于其内容的复杂性、涉及对象的多样性、目的的综合性,一个全局性的综合性的规划显得更为必要。要想协调好城市改造与历史文化保护问的关系,合理解决拆与留的矛盾,一个具体详细的旧城改造规划必不可少,以城市规划为主要依据。城市规划是建设城市和管理城市的基本依据,是对城市空间布局和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与具体安排,是对于一定时期城市发展的总体规划。旧城改造作为城市建设的一部分必须合城市规划的目标。以城市规划作为建设的主要依据,根据城市定位与发展目标,结合历史、现状与未来发展,确定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内容。
2.3以开辟新区、保护旧城为主
中国城市大多具有较高的密集度和紧凑度。所有的历史文化名城都是多功能过度重叠的城区,而这种多功能重叠对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非常不利,必须对它进行硫导。从功能上看,较有效的方法便是通过开辟新区来保护旧城,引导城市创造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形态。在中国每年大约有1500 万的农民移居到城市,这相当于每年中国都要创造一个像纽约那么大的大都市来容纳新增的人口。所以每一个城市都要考虑到自己的发展空间和妥善保护老城。
2.4开发策略注重旧城基础设施的完善和原著居民的人口疏导
由于旧城是城市几百年甚至几千年积淀下来的城市,原有的基础设施已经远远满足不了现在居民生活的需要,加之环保的压力,多年形成的居民烧煤的习惯已远远不适城市发展的需要,所以要对旧城区无论供热、供气、供水、排水等等市政设施进行改造,同时加大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套建设;旧城的发展依然以人为本,所以保护规划的编制过程中一定要结合保护与开发合理预测该片区人口。
2.5完善古建筑的修缮技术
历史文化名城久经岁月的洗礼,必然会存在自然损坏的情况,因此,对于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工作,也要将古建筑的修缮做为重点。现阶段,部分古建筑修缮工作,由于缺少古建筑的分析,导致修缮之后,难以有效还原古建筑的本来面目。城市规划过程中,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建设,必须完善古建筑的修缮技术,也就是做到“修旧如旧”,保证古建筑整体的协调性。可以在进行修缮工作之前,做好数据的收集,对古建筑拍照测量,做好修缮草图,施工过程中仔细进行照片对比,更好地还原原貌。修缮过程中,还要避免造成对建筑物的二次破坏。
2.6创新管理,大数据推动历史文化名城发展转型
大数据时代下,可以实现对政策的精准指导以及对城市人流的预警和检测,实现对业态比例的精准统计和分析。借助大数据,更好地维护古城的历史文化功能,更好地传统历史文化,协调大众消费和历史文化保护的关系,避免出现由于商业开发或者旅游业过度开发的行为,导致历史文化名城丧失其“原真性”。应用大数据进行历史文化名城的推广,真正做到政府引导、公众参与,共同致力于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工作。例如,借助互联网,收集公众对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规划等工作方面的意见,既保证公众的参与权,又可以收集公众的意见。
综上所述,在城市设计的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内容就是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历史文化作为城市中最主要的资源, 其在发展城市形态的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倘若将维护历史资源的概念拓展至利用以及保护历史资源, 这样就更加有助于维持城市的长久发展,可以对城市规划进行设计,以及对历史文化名城进行保护。
参考文献:
[1]浅析城市规划设计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J]. 刘神辰. 城市地理. 2017(20)
[2] 卢济威,曹昌智,张凡,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现代城市设计[J].中国名城,2019(1):4-8.
[3]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发展模式[J]. 王长松. 人民论坛. 201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