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伟彪
北京市东城区消防救援支队 北京市 100000
摘要: 文物古建筑具有历史的符号和地域的特点,常常具有重大的文化价值和精神价值,且其具有不可替代性。然而,近年来古建筑的火灾事故频发,不仅造成大量的经济损失,同时还失去了珍贵的文化遗产。本文以北京东城区的文物古建筑为例,系统地分析了北京市东城区古建筑内存在的消防安全隐患。在此基础上,从部门、科技、管理等多个方面提出了具体可行的消防安全建议和预防措施以减少文物古建筑相关的火灾事故,这些具体措施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指导意义。
关键词: 古建筑;安全隐患; 消防措施;文化遗产
引言
东城区作为北京市的中心城区,具有悠久的历史,众多的文物古建筑。据统计,东城消防救援支队辖区内共有国家级文保单位33处、市级文保单位70处、区级文保单位54处,另有文物普查登记193处。文物古建发生火灾,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和严重的社会影响。本文以北京市东城区为例,分析文物古建普遍存在的消防隐患,并就文物古建筑的火灾防控工作提出具体可行的建议和措施。
1 加强文物古建筑消防安全的意义
文物古建筑作为一种具有历史符号的建筑。它不仅具有重大的文化价值,同时也常常成为某一地区或某一时代的标志[1]。作为宝贵的文化遗产,文物古建筑能够有效地加固和促进我国的文化建设[2]。加强文物古建筑的消防安全显得尤为重要,具体体现在:
一、文物古建筑是我国的珍贵的文化遗产。由于文物古建筑具有不可替代性,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价值及重要的文化教育意义[3],采取行之有效的火灾预防是消防工作者肩上不可忽略的责任。
二、文物古建筑有利于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参看文物古建筑学习相关历史知识成为越来越热门的活动,加强消防安全管理可以保存好我国的文化遗产。
三、文物古建筑有利于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文物古建筑有利于促进当地的游客以带动当地的经济提升,带动旅游产业的发展。因而,加强对文物古建筑的安全消防工作有利于保持国家及当地的经济发展。
2 东城区文物古建筑火灾隐患分析
据统计,东城区的文物古建筑以明清时期的四合院和寺庙建筑为主。文物古建筑由于建筑年代久远,大多采用木质结构,因而,具有较大的火灾隐患[1]。由于建筑的屋顶常常比较紧密,一旦发生火灾,屋顶内的热量不易散发,当热量累积到一定的温度,容易导致古建筑内部的“轰然”现象[3]。由于东城区的古建筑多数以“四合院”的形式存在,没有防火间距,一旦着火,周边的建筑也容易引燃,形成火烧连营之势,火势蔓延速度快,扑救难度大[4,5]。此外,大多文物古建,特别是国家级文物古建,其结构形式固定,且常常都是著名旅游景点。游客在旅游过程中也带来了火源隐患,如烟头,烧纸焚香等,再加上工作居住人员的炊煮、取暖、照明等生活用火,极易造成火灾事故的发生[6]。有些古建筑的院内,仍然有当地居民在居住,发生火灾后,还容易造成人员伤亡。而且文物古建是历史遗留瑰宝,一旦发生火灾,造成的损失无法弥补,因此,文物古建筑一直是消防部门火灾防控的重点区域。
北京市东城区消防救援支队辖区内的文物古建筑单位,除天坛、地坛等个别单位以旅游景点或世界文化遗产的形式存在,有专门的管理部门进行管理,产权清晰、管理顺畅,财政保障到位,能够基本落实单位的消防安全主体责任外,大部分文物古建筑单位普遍存在以下消防隐患:一是单位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很多文物古建筑由于历史遗留问题,存在多家产权单位、使用单位,造成产权单位、使用单位之间相互推诿,消防安全主体责任无法得到有效落实;二是文物古建筑消防基础设施薄弱,用火用电不规范。根据了解,东城区的文物古建筑,除了钟鼓楼部分区域加装了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外,大多数的文物古建筑都没有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甚至很多文物古建筑院内和周边都没有消火栓,一旦发生火灾,只能依靠干粉灭火器进行扑救;三是很多文物古建筑院内、周边居住大量当地居民,使用液化石油气生火做饭,把可燃杂物堆放在疏散通道内,个别居民在文物古建内部或者周边使用易燃材料私搭乱建,加剧了文物古建筑防火安全的难度;四是很多文物古建筑位于胡同深处,周边道路交通状况堪忧,一旦发生起火冒烟事故,邻近的消防队到场困难,消防车不易迅速直接地开到火灾事故的地点。
3 文物古建筑防火安全措施建议
针对上述存在的文物古建筑的消防隐患,采取“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安全理念,提出具体如下的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一、依托属地政府、行业部门力量,紧紧抓住“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的有利契机,组织职能部门进行清退或者搬迁,有效降低火灾风险。对构成重大火灾隐患的单位,以政府名义进行挂牌督办,全面推动文物保护工作进程。
二、科技创安。借助文物修缮、腾退等契机,从资金、政策等方面积极争取,提高物防技防的防控水平,大力推广安装电气火灾监控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消防栓等消防设施的建设,提倡借助物联网、智慧消防、手机APP等信息化手段加强防火巡查、日常维保和宣传培训,全面提升东城区文物单位火灾防控能力。
三、开展评估。自2016年国家文物局和公安部消防局共同印发《关于加强文物建筑电气防火工作的通知》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的指导意见》(国发[2016]17号)以来,按照《文物建筑电气防火导则(试行)》规定要求,由文物建筑的管理使用单位或上级主管部门对文物建筑组织开展电气火灾风险评估,确定其对应的风险等级,提出火灾防控的管理方法和避免措施并组织整改消防隐患。
四、精细管理。以《文博单位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规定》为指导的手段,有效统计分析各文物古建筑的信息和火灾隐患点,并进行归类分析。夯实工作档案标准化、消防设施标识化、宣传培训常态化、隐患查改规范化等工作标准,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以有效预防和减少火灾事故发生。
五、针对地理位置僻远,消防车难以进入的文物古建筑,开展预埋干式消防供水干线工程,力争解决胡同内灭火供水难题。东城消防救援支队已在平房胡同区开展预埋干式消防供水干线工程,有252条街巷要整治提升,其中,消防车无法通行、水源匮乏且可以施工的街巷,总长约10公里,有效的提升了胡同内古建筑单位应对突发火灾的能力。
4 结论
近年来,文物古建筑相关的火灾事故的发生,说明了消防安全管理的不足和薄弱之处。本文在阐述了保护文物古建筑的重要性及总结文物古建筑的火灾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在东城区的文物古建筑存在的产权单位不清晰,易燃物随意堆积,无安全间距等消防安全隐患,提出了五点切实可行的防火安全措施,包括开展专项消防演练活动、科技创安、依据法律法规开展消防隐患的评估、精细化和信息化管理文物古建筑信息和开展预埋干式消防供水干线工程,力争解决胡同内灭火供水难题。
参考文献:
[1] 王英. 聚焦古建筑防火[J]. 中国消防,2013.11:31-39.
[2] 赵峥,田颖. 对古建筑消防工作的几点思考[J].科技创业家,2013.8:240.
[3] 张泽江,覃文清,兰彬,李风,梅秀娟,唐二明. 古建筑防火保护研究现状[J].火灾预防,2007.2:52-54.
[4] 张翔,覃文清,李风. 中国古建筑防火保护探讨 [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7.17:87-91.
[5] 李济成. 古建筑消防安全特性及防火对策探讨[J]. 消防科技与产品信息,2004.11:15-17.
[6] 丁艳艳. 论木构古建筑防火保护技术[J]. 社科学论:2014.5:185-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