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魁
海南省工业技术发展中心,海南 海口 570000
摘要:安全管理是民航运营永恒的主体,是民航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基础,也是通用航空企业的生命线。通用航空运营必须克服安全基础薄弱、安全诚信意识淡薄、运行保障条件不足、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升等突出问题,理性看待通航安全,自觉遵循通航运行规律,高度重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通航企业才能获得安全发展的主动权。
关键词:通航;安全;基础
1 健全完善空域管理体制
按照中国通用航空产业发展的现状,要积极吸取国外先进通用航空企业的管理经验与管理模式,加快空域革新进程,通航安全监管不能套用运输航空行业的管理模式,要根据国情实际,探索既要放开,又要管住的灵活监管模式,加快推进通用航空与运输航空两翼齐飞的进程,尽快补齐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短板,制定并完善中低空域管理体系,通用航空发展迫切需要改进低空空域管理模式,释放更多能满足空域用户需求的空域资源,切实提高飞行计划审批效率,确保通用航空飞起来、飞顺畅,通过修订通用航空经营管理条例,解除通用航空发展体制机制上的制约,为中国通航产业的持续、稳定、安全、快速发展奠定坚实的内部基础。
2 推动通用机场网络建设
做好全国性通航机场网络规划的布置,连点成面,真正形成“政策支持、资金倾斜、合理布局”的发展格局,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源踊跃加入到机场建设事业中,在枢纽机场周边合理布局建设通用机场,缓解繁忙机场时刻和保障压力,以有效实现功能互补,在偏远地区,结合民众出行与公商务活动对通航服务需求,因地制宜推动短途运输与航空运输网络的有机衔接,实现“通干支、全网通”目标,特别要规定有关机构及核心企业要对机场建设方面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尽快完成通用航空网络的安全构建目标,让人民群众更多的感受到通航发展给社会和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和实惠。
3 提升通航制造业发展能力
要想突破通用航空制造业的发展瓶颈,就应坚持自主创新,打造自主品牌,以低成本、高效益为原则,提供全方位的政策、资金支持,生产出更多、更好的通航飞机。对自主研发制造通航飞机应出台更有针对性的扶持政策,在汽车走进千家万户后,飞行和航空器也应该成为富起来的中国人的出行工具,同时还可以引导鼓励已经饱和产能的汽车制造业往轻型飞机制造装备业转移,加入国际国内两个循环圈,壮大民族工业,所以,应当将制造业与维修业放置在通航发展关键领域,将安全标准置于首要位置,唯有此举,国产航空器的基础性产业才能得以巩固、得以发展,才能具备强有力的竞争力。
4 创新通用航空安全运营模式
要确立“放管结合、以放为主”的通航安全发展思路。
落实通航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严格责任追究制度,创新安全监管模式,要区分商业运行与非商业运行的不同要求,对私用航空器运行大胆松绑简化审批流程,提高运行效率,对非载客类通航业务适当放松管制,对飞行项目进行持续拓新,扩展市场空间。要加快研发航空器安全装置,加强飞行人员的安全技能培训,在自由飞翔、空中体验的同时,又能做到安全保障、万无一失。发挥市场导向作用,遵循灵活性的原则要求,做好通航运行模式的创新工作,通过对通航资源的全面整合与有效配置,鼓励企业探索自主安全提升安全管理水平,在确保通航服务质量达标的同时,不断降低运营成本,激发市场活力,实现通航产业规模化的发展目标。
5 做好通用航空安全管理人才培养
保障通用航空安全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天、地、人、机、环、企六大环节,随着航空制造业技术成熟,因航空器设计缺陷导致的航空事故逐年降低,而人的因素成为航空事故的主要诱因,已成为制约全球通用航空安全水平的首要环节。但是,由于我国长期以来重公共运输飞行,轻通用航空飞行,造成国内通用航空技术领域专业人才有限,特别是安全管理人员短缺,给通航安全运行留下较大隐患。建立市场化通用航空人才培训体系,完善内部的人才管理机制,通过有效培训,来提升通航人才的全员素质与能力,应在高校专业培养,实践实训锻炼,面向社会选才三个方面下功夫,在做好内部人才培养的同时,还应当提升对外部人才的吸引力,在双重措施的有效实施下,全面保障我国通航安全管理人才的质量与数量。
6 营造全社会关注通航安全发展的环境
我国通用航空飞行员队伍不到4000人,与美国飞行员250000万人的数量相差甚远,民众认知不足,与生活融合不够,整个社会特别是政府部门对通用航空认识肤浅,一提通用航空就马上联想到客机飞行和空中管制,谈飞色变,更谈不上开发利用通用航空来服务社会,要想使通用航空真正发展壮大,成为国家的新兴战略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就必须加大对通用航空行业的宣传推广力度,鼓励更多的有志青年走近通航,融入飞行,掌握技术,实现人生梦想。同时,要利用通航科普基地和展馆,从青少年抓起,为飞行员队伍的逐步壮大打好基础,通过影视和新媒体等多种渠道,培养社会公众对通用航空的认知和兴趣,提升参与度,使通用航空的安全发展有更坚实的群众基础。
结束语 :
航空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不断强化安全管理意识,通过建立健全完善的管理体制,做好网络规划,提升制造业的发展能力,创新运营模式和引进专业人才等方法不断提升航空产业的续航能力。
参考文献:
[1] 冯保民, 胡夫贵. 加强基础性建设 确保通用航空事业安全发展[C]//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中国航空发展——2013首届中国航空科学技术大会. 0.
[2] 郝爱民, 魏亚飞, 余月圆. 国外通航安全管理体系构建的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J].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 2018, 36(05):7-13.
[3] 陈程. 通用航空产业发展法律环境研究[D].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4] 丁发军, 陈卫华, 叶强. 通用航空维修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研究[J]. 中国商论, 2013(06):44-45.
[5] 邱红平. 强化系统管理提升通用航空安全运行水平[J]. 民航管理,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