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鑫
大兴安岭地区地震监测中心 黑龙江 大兴安岭 165000
摘要:众所周知,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破坏性极大,做好地震的监测和预测是减轻地震带来伤害的主要途径。地震的发生不仅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而且会严重危害人类的生命安全。在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和大数据时代到来的背景下,地震应急信息技术也得到了发展和提升。基于此,本文将进行地震应急信息技术在“互联网+”时代的应用探讨,一起能够为地震应急信息技术在互联网时代的发展和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地震应急信息技术;互联网+;应用
引言
突发性地震需要在短时间内快速应急处置,对时效性的要求极高,只有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最正确、最高效的救援、止损方案,才能确保更多处于地震地带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现代发展中,地震应急信息技术的应用为地震事件的及时报道、救援提供了重要支持。地震信息系统的核心服务就是准确发布灾情,而发布灾情的前提就是能否在第一时间获取灾情信息,传统震系统在灾情发布方面功能较弱,层层上报的机制导致最终获取完整灾情的时间要达到1周左右。由此在信息、网络飞速发展的同时,需全面构建高效、及时的地震应急信息系统。
1地震应急指挥管理信息系统概述
目前,我国的地震应急指挥管理信息系统构成部分主要包括以下五部分:①快速响应系统,发生地震后能够及时快速地响应地震速报,收集信息,分析数据,在此基础上提供相关数据;②辅助决策系统,在地震发生之后,指挥人员分析相关信息数据,根据灾情数据制定救灾方案,并及时作出指挥决策,有利于提供灾情相关数据信息;③指挥命令系统,在救灾工作中,需要为指挥和调动提供指挥平台,根据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指挥和辅助大厅工作,起到提供相关信息、处理好信息以及辅助功能;④信息通告系统,地震救灾工作中需要向各部分和层次发布通告,因此需要一个信息平台,根据不同的被发布对象,发布内容和级别会存在差别;⑤信息控制系统,地震应急指挥管理信息系统在运行过程中,会涉及大量的数据、数据估算及信息的调用等,因此需要制定内部数据使用规范,明确好各种关系,才能保障系统运转的协调性,信息控制系统保障了信息之间的快速传递和交流。
2地震应急信息的自动分类
百度、谷歌等搜索引擎成功显示出关键词检索的方式已被广大用户所接受。本文为解决应急信息的自动分类,采用“关键词分类法”,根据分类标准,对原始文本进行结构化处理,通过中文分词、词频筛选与统计实现信息关键词的提取,此阶段中的中文分词将一串连续汉字序列按动词、名词的规范重新组合成词语序列。词频统计与筛选即对分词结果进行统计,去除一些无效词后,生成关键词词库,用匹配词库的方法实现信息的自主分类,具体过程如下:①收集震后国家中心、各研究所、各省(自治区)地震局上传至应急信息共享平台、评比FTP站点、台网中心台网部FTP站点的震后产出成果,建立相对完整的产出目录;按照之前建立的地震应急信息分类标准,对收集到的条目进行梳理归类。②对所有文档按词性进行词频统计,将无效词语去除后,对每个大类建立相应的关键词词库。由于高频词语的重合度较高,因此在建立关键词词库时,需综合考虑词频和词语含义,首选该分类独有且出现频率较高的词语。③以提取的特征词作为自动分类程序中的词库,进行自动分类处理,在计算机语言的基础上,实现信息的自动分类。要求程序在震后启动,自动完成当前地震产生在各不同平台上的信息分类,并将产出成果保存至本地服务器。根据已建立的分类类别和各应急指挥部门需求,可进一步实现对产出成果的重命名(非必要)和重新分发。
2当前地震应急信息技术存在的问题
2.1地震应急信息技术智能化低
目前,地震的应急预案内容大多都是文字描述,应急信息主要是通过纸质媒介发布。这些内容在传达时不够及时准确,在实际应用中也不够直观。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今天,地震应急信息技术没有充分利用互联网络技术的优势,没有形成地震应急信息的数据库,地震应急信息技术智能化程度低。
2.2地震应急信息预案可操作性较低
现阶段,由于地震应急信息技术功能上的缺陷以及地震等灾情发生的复杂性与特殊性,使其难以满足社会的需求,因此,地震应急信息预案具有可操作性低的缺点。受应急信息预案局限性的影响,当灾害发生时,人们难以及时采取最有效的措施进行救援。
3地震应急信息技术在“互联网+”时代的应用
3.1对地震灾区的应急救援系统统筹指挥管理
由于地震应急信息技术能够快速获取更多地震灾区的信息数据,且信息经过处理之后,能够通过系统定位对救援目标快速作出救援决策,选择最近的救援力量快速部署,实施救援整个过程的实时监控指挥,促进救援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实施。通过移动手机、平板、电脑等终端快速接受和回传信息,实现总指挥控制中心与其它子系统的协调配合,完成地图定位、专业分析、位置监控、信息传输、系统管理等多项功能任务,最终为地震救援提供持续性的跟踪、监控、决策支持。
3.2对地震数据的整合,促进地震信息传播
地震是地球各圈层相互作用发生的,在不同的仪器设备上,表现形式也不同。对地震信息的研究,是长期的、持续性研究,而互联网技术能够加强对地震信息数据的获取和记录,并能够进行统一分析,这样能够及时对地震信息的整理,方便地震应急信息的传播。
3.3以大数据技术预测地震的延续性发展
地震应急系统综合了移动GIS技术、无线信息服务技术和无线数据传输技术,保证数据的接受和传输工作,并且借助大数据技术对相关信息进行科学分析和预测。虽然世界上目前还没有能够准确预测地震信息的能力,但是依赖于大数据技术能够对地震的延续性发展进行一定的预测,能够进行信息资料的远程传递和共享,实现为地震救援过程中的观测、救援以及应急处理等提供重要的信息数据。
3.4提升地震带周边人们的防震意识
“互联网+”时代,地震应急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提升地震带周边人们的防震意识。在地震发生之后,地震现场信息、破坏信息、灾情信息将快速上传,地震带周边的居民将第一时间受到防震信息,破坏性较小的地震地带,也会相应的加强建设,做好余震的预防措施。现今信息传播速度更快,通过互联网人们可以随时搜索并学习地震自我保护措施,防震措施,紧急逃生措施,在地震发生时不至于慌乱逃跑,而是做出最利于自身的决策。除地震发生的时间外,相关部门也应该做好全国性的防震宣传,提升人们的防震意识,当地震真正发生时,能够有效减少人员伤亡。
结语
现如今,我国科学技术水平显著提升,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到来,为地震应急信息技术开辟了新的前景,那就是在现有的基础上,推进跨界信息采集跨界到互联网,数据处理跨界人工智能AI,信息发通过互联网跨界需要的行业,做到为地震灾害应急救援,为挽救生命提供秒级、分钟级、小时计,地震应急全过程和全面服务。
参考文献
[1]陈会忠.互联网+时代的地震应急信息技术[C].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信息技术专业委员会“互联网+地球物理”研究论坛论文摘要集.2016.
[2]杨奕,张文蕾.地震应急信息技术在“互联网+”时代的应用研究[J].中国高新区,2018,08:229.
[3]徐敬海,聂高众.面向智能应急的地震应急决策知识[J].自然灾害学报,2013(3):40-46.
[4]周昌贤,郑韶鹏.地震应急指挥管理信息系统的探讨[J].电子测试,2014(4):124-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