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秀
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行署办公室,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 165000
摘要:现代编辑出版的工匠精神主要包括爱岗敬业、认真负责、一丝不苟、追求完美等。在编辑出版的悠久历史中,工匠精神彰显了编辑出版人的工作实质,为了避免编辑出版的质量下降,编辑出版教育方面要注重培育编辑出版人的工匠精神,确保编辑出版工作者能够以严谨的态度进行实践工作,从而有效提升我国编辑出版业的整体水平。
关键词:编辑出版;教育;工匠精神;培育;
根据《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要求,编辑出版行业要注重培育工匠精神,包括编辑出版理论的教学工作,通过实践课程来切实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确保未来对本职工作认真负责,工匠精神已经上升为全民共识,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工匠精神主要是指对待本职工作满腔热情、认真负责,在工作过程中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经过实践磨炼以后可以成长为技艺精湛、卓尔不群的技艺型工匠,同时具有心胸宽广、爱岗敬业的爱国精神。
一、编辑出版历史和实践彰显了工匠精神
中国作为出版物载体形式最多样化的国家,具有悠久的编辑出版历史,早在3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古人就开始使用竹简来刻写文字,一般竹简宽0.5cm,长约30cm,可以用来刻写二十个字左右,往往一部书需要几十卷竹简。由此可见,古时的编辑出版工作较为复杂,不仅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进行刻写,还需要编辑人具备吃苦耐劳的精神,彰显了满腔热情、认真负责的工匠精神。
在东周到魏晋时期,盛行用简牍来进行编辑出版工作,到了西汉时期出现了纸,隋唐时期发明了雕版印刷术,至此编辑出版进入了印刷时代。雕版印刷的要求很严格,一旦出现书写、校对、刻工等失误,就会导致整个印版无法使用,继而损失严重的经济效益。但幸运的是,古人对待编辑出版工作十分认真,流传下来的典籍多数成为了善本,为后代遗留下了丰富的精神食粮,并且出现了许多优秀的编辑出版家,不仅体现出先人的工匠精神,还彰显了中国编辑出版匠人的胸怀。
二、现代编辑出版映射出工匠精神实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高科技技术广泛应用于编辑出版工作中,大大提升了编辑出版的效率和质量,同时对从事编辑出版的工作者也有了更加严格的要求。编辑是现代编辑出版工作中的核心环节,关系着出版物的整体质量,因此要制定完善的编辑业务规章制度。自新中国成立后,责任编辑制度、责任校对制度等编辑出版制度陆续建立,强调了编辑出版人员的工作态度和职业精神,目的是提高编辑出版人的主观能动性,保证在编辑出版工作中做到严谨认真,严格按照制度进行编辑工作,防止出现编辑失误的情况,从而为社会输送质量合格的出版物。
现代编辑出版的工作流程较为复杂,主要包括采集信息、策划选题、组稿、审稿、编辑整理、审定发稿、样品检查等,涉及的范围很广,需要大量人员共同参与,其中隐含的要求也较多,如果出现任一环节的失误,都会引发严重的影响,因此编辑出版的工作人员需要肩负较大的责任。根据我国编辑出版业的三审制度,在进行审制的过程中要严格要求稿件内容的质量,保证审稿的严谨性和准确性,避免出现马虎、失误等情况,要确保操作的规范化和专业化,并通过多样的技术方法进行比较和分析,从而保证编辑工作的科学性和客观性[1]。
三、编辑出版教育要注重工匠精神的培育
(一)必须加强工匠精神的培育
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文件,编辑出版教育要注重工匠精神的培育,抓住工匠精神的实质和内涵,加强编辑出版人员的爱岗敬业和认真严谨的职业态度,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观点,坚持做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学校在开展出版专业教育课程时,应该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工匠精神,不断加强编辑出版知识的学习,确保可以掌握全面的编辑出版技能和知识,从而成长为高质量的编辑出版工作者,为今后的编辑出版行业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同时,教师要做好一丝不苟的教学实践,通过工匠精神来提升学生的思想认知,让学生可以了解到编辑出版工作的严谨性和认真性,进而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和现代工匠精神[2]。
(二)通过专业实践课来磨炼工匠精神
编辑出版专业是一门实用性的学科,通过专业实践课可以让学生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并磨炼编辑出版的工匠精神。目前,我国高校虽然开设了不少的编辑出版实践课,但这些活动都过于形式化,没有较高的实用价值,无法满足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因此,编辑出版实践教学要及时改变教学形式,在考查、实践要求等方面上严格要求,提高学生通过的标准,促使学生能够激发自主学习的动力,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真正领悟到工匠精神的内涵,从而严格按照业务规范来进行编辑出版的学习[3]。
(三)塑造专业化的大工匠精神
自实施编辑出版专业教育以来,我国的编辑出版教育工作始终存在着脱离实际的问题,致使许多编辑出版专业的学生无法得到编辑出版单位的认可,在求职过程中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为此,要塑造专业化的大工匠精神,打造出专业的“工匠型”人才,让学生可以了解到编辑出版的实质,重视实践机会和实践过程,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择业观。以《现代汉语词典》、《林海雪原》等出版物为例,这些图书几乎查不出任何编辑和出版的失误,每一个标点符号都十分完美,这些优秀的编辑出版例子要讲述给学生听,使得学生可以领会到编辑出版的工匠精神,继而更加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进行学习。
随着社会现代化建设的推进,编辑出版专业的教育条件已经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工作环境也越来越好。因此,各高校应该联合起出版单位,进行优势互补的合作,加强培养优秀的专业人才和员工培训,使从事编辑出版工作的人员可以领会到工匠精神,将专业化的工业精神进行广泛的传播,进而有效推动编辑出版教育的改革,打下良好的人才基础,确保专业人才的质量,从而为编辑出版行业培养出更多的“工匠型”人才[4]。
结语:以上所述,编辑出版工作属于文化事业,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很大,一旦出现工作上的失误就会造成严重的影响,进而为编辑出版行业的长远发展带来阻碍。因此,编辑出版教育要发挥出引导、教化的功能,开设实质性的编辑出版专业课程,确保学生可以掌握全面的编辑出版技能和知识,同时还要领会到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择业观,不断提升自身的思想认识,从而确保未来成为“工匠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彦祥.论编辑出版教育与工匠精神培育[J].中国出版,2017(14)
[2]易群.我国出版专业硕士教育的现状及发展思考[D].湖南师范大学,2017.
[3]胡之鑫.从当代编辑学论著的出版现状看编辑学学科建设情况[D].山西大学,2016.
[4]蒋桐.2013-2017年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出版业》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