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礼琼
昭通市林木种苗工作站 云南昭通 657000
摘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环境问题也越发突出,虽然目前我国进行了新一轮的退耕还林工作,环境问题得到了显著改善,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阻碍了经济林的建设。相关部门应该采取措施保证新一轮退耕还林工作的顺利进行,还应该加强经济林的建设,才能够不断提高环境质量,解决生态问题。因此,本文分析了新一轮退耕还林工作和经济林建设的概念,并结合昭通市经济林发展现状,讨论出了一系列经济林建设的策略。
关键词:退耕还林;经济林发展现状;建设研究;实施策略
引言:只有不断地推动退耕还林工作的开展,才有利于改善环境问题,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只有进行经济林建设,才能保证经济与环境都能可持续发展,从而保证生态平衡稳定。因此,相关职能部门应该注重退耕还林工作中的经济林建设问题。经济林建设一方面可以保证生态环境平衡,另一方面还能获得相应的产品,达到经济上的需求。虽然我国的退耕还林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应该针对问题不断地进行策略的调整,以此来帮助我国经济林工作的推行。只有保证经济林建设的优势,才能使环境问题不断改善。
1 新一轮退耕还林工作中的经济林建设概念
新一轮退耕还林政策是在2014年开始实施的,是生态建设的重要内容。要想做好新一轮退耕还林工作,必须要了解退耕还林以及经济林的概念,清楚其意义及具体实施的方法,才能从政策上给予退耕还林项目相应的支持,更好的实施相应策略,使经济林建设更加适合当下发展,从而促进当地经济增长,农民增收。据此,本文分析了退耕还林以及经济林的概念,具体如下:
退耕还林工作是在我国比较容易产生水土流失或生态环境不够稳定的地区,停止原有的耕种,适量的种植林木,使我国逐渐恢复原有的生态平衡面貌。退耕还林是指减少以往的过度开采造成的土壤沙化、水土流失和沙尘暴等自然灾害现象产生,在合适的地方种植合适的植物,因地制宜来改变我国目前的生态不稳定状况,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
此外,我们应该清楚经济林的概念,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退耕还林工作中经济林的建设。经济林是指可以产生经济效益的林木。通过生产果子、食用油料、工业原料和药材等。这些林木都是能够带来经济效益的林木,一些地区可以通过种植这些林木来获得一定的副产品,提高该地区的经济发展。经济林又被称作特用林,它是随着不同地区的环境特点以及发展情况需要而改变的,其品种和产品有很多种。
总的来说,经济林是可以生产木料、果实等供人们使用的产品,从而获得经济效益的林木。该地区的人们可以通过种植经济林获得一定的经济收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能够保护我国的生态平衡。因此经济林建设是我国退耕还林工作进程中重要的一步,相关部门应该清楚经济林的建设工作细节,才能更好地完成我国新一轮退耕还林工作,保护我国的生态平衡的同时还能够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2 昭通市新一轮退耕还林工作中的经济林建设现状
近年来,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昭通市委、市政府坚持“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发展思路,依托现有资源和区位优势,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着力打造“短能脱贫,长能致富”的竹子、花椒、核桃等高原特色经济林产业,稳定群众增收渠道,全力推动脱贫攻坚进程,确保了村美、民富、市强。截止2019年底,以竹子、花椒、核桃为代表的三大特色经济林产业达806.75万亩,其中:竹产业332.5万亩,投产127.5万亩,笋用竹产量18.7万吨,材用竹产量67.6万吨,一产产值达25.82亿元(笋用竹22.44亿元、材用竹3.38亿元),覆盖卡户4.1万户18.15万人,实现覆盖区域人均收入1000元以上;花椒产业144万亩,投产105.8万亩,产量3.71万吨,一产产值达33亿元,覆盖卡户3.58万户14.4万人,实现覆盖区域人均收入2000元以上;核桃产业330.25万亩,投产183.21万亩,产量7.21万吨,一产产值达17.93亿元,覆盖卡户5.1户20.57万人,实现覆盖区域人均收入800元以上。强力推进竹子、花椒、核桃等高原特色经济林产业高质量发展。
2.1 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推动经济林建设规模化发展
按照省委、省政府“打造绿色能源、绿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三张牌和“昭通市要建设引领滇川黔区域发展省际中心城市”的定位,依托昭通得天独厚的自然气候和立地条件,充分发挥资源禀赋优势,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以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和促进林农增收为目标,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原则,综合考虑县情特点、产业现状及优势,在昭阳、鲁甸、巧家、彝良、永善5县(区)适宜区域,建立标准化花椒种植示范基地;在镇雄、彝良、威信、盐津、大关、永善、绥江、水富8县(市)适宜区域,建立以笋用竹为主的标准化示范竹基地;在昭阳、鲁甸、巧家、镇雄、彝良、永善、彝良7县(区),建立优质核桃种植基地。注重分类指导,以鲁甸、大关创建“一县一业”特色县为契机,着力将鲁甸、大关打造成为集绿色食品、商贸物流、健康生活目的地为一体的区域辐射中心。进一步发挥带动引领作用,促进金沙江、牛栏江、洛泽河、大观河流域片区经济林产业蓬勃发展。
2.2 拓宽渠道、整合资源,推动经济林规范化发展
为将昭通特色经济林产业向优势、高产、高效的产业之路转化,近年来,在各级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先后制定了《昭通青花椒质量等级标准》《昭通无公害青花椒生产技术规程》《青花椒低产林改造技术规程》《青花椒育苗技术规程》《昭通市金佛山方竹高效培育技术》和《昭通市筇竹高效培育技术》等标准,始终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原则,以规范标准的基地建设为依托,着力加大科技投入与人才引进力度,优化资源配置与人力资源存量资源。此外,加强与科研院校、院所合作,强化专业技术队伍建设,逐级开展科技培训,市级负责至县区、县区负责至乡村、乡村负责至辅导员、辅导员负责至林农,全覆盖、层层建立健全产业科技服务支撑体系,带领林农开展良种更换、高枝换头、低效林提质改造、病虫害防治等综合管理措施,引导林农“提质增效就脱贫,科学管理就致富”。不断促进经济林产业发展所需种苗优质可靠、基地种植规范标准、产业化发展成效明显。
2.3 多措并举、整体提升,推动组织化发展
按照市委、市政府“用新理念、新机制、新技术提升传统产业,推动实现良种良法、高度组织化集约化模式、党支部+合作社“三个全覆盖”的要求,紧紧围绕“村村有亮点、组组有看点、户户有支撑”的目标,以“四个到图斑”为抓手,积极推进“政府引导、企业带动、专业合作社组织联动,农民参与”的退耕还林建设机制、通过“保底+分红”的分配模式,真正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不断提高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参与度及收益度。
同时,积极推行“公司+党支部(村集体经济组织)+基地+农户”“村集体公司+农户”“党支部+专业合作社+农户”等多种经营模式,不断提高组织化程度。截止2020年3月,全市有竹产业加工企业44家,花椒企业8家,核桃企业15家,建设电商平台7个。在“青花椒之乡”鲁甸,成立了1个县级花椒商会,4个乡镇级花椒专业协会,10个村级花椒专业协会,鑫辉农特产品开发有限公司、大成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等农产品开发企业均已成功迈上了“公司+协会+基地+农户”的发展路子。鲁甸核桃以壳薄个大、肉质饱满而著称,是全国主产县之一,年产量超过百万公斤,被授予“中国核桃之乡”称号,“大麻”“云林”“庆丰”“永泡”“镇核”等系列核桃良种,各具特色,享誉中外。目前,全市有涉及花椒、竹子、核桃生产加工的省市龙头企业14户,专业合作社244个,协会2个。 在市委、市政府政府的大力推动下,竹子、花椒、核桃产业已是乌蒙山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增收致富的重要来源。
虽然昭通市经济林建设取得一定的成效,并且有很好的前景,但是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1.资金投入不足,专项保障能力缺乏。表现总投资不足,单位投资标准太低,林权抵押贷款、贷款贴息和多渠道筹资用于林业产业的投融资体制还未建立等三个方面。另外,林草产业省级以上没有专项资金扶持,现有基地规模均是靠其他项目投资及标准极低的林草项目支撑,难以在基础设施上、基地种植上、提质增效上投入更有效的资金。
2.产业链延伸建设不够,加工转化率和附加值较低。目前我市拥有多家省、市级龙头企业,如菜人家、山益宝等公司已初具规模,建成了较为先进的生产线。但受资金、生产场地、产品研发、广告宣传、市场营销等要素制约,规模化生产、标准化出品、规范化入市、普及化消费的产品并不多,市场占有份额小,产业链始终无法延长,加工转化率和产品附加值较低,龙头企业带动农户的能力弱,与广大林农的期盼还有很大差距。
3.适度规模化经营不够,小弱散状况没有根本转变。全市经济林产业发展中,懂种植、懂经营、懂管理、懂加工、懂市场的专业合作社领头人才严重短缺,组织化程度不高,规模化集约化规范化经营水平低,再加上产业分布区域都是自然环境条件较落后的山区,林农长期养成的种养习惯改变缓慢,因劳动力投入有限,对新技术新措施的接受度不强,对低效林提质增效重视不够,经营水平低下,只采不养情况突出。同时,因为组织化程度低,缺乏区域性的有效带动示范,科技措施覆盖面小,产业“小弱散”状况依然存在。
2.4 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低。
林产业产区基础设施滞后,基地道路、水利、电力、通信、网络等基础设施覆盖率低,基地规模化生产能力及水平低下,林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布局不完善,没有延伸到产业基地,没有形成具有影响力的品牌产品,没有林产品专业市场,产业效益还未得到发挥。
3 新一轮退耕还林工作中的经济林建设策略
在了解到目前昭通市经济林建设的现状之后,本文讨论出一系列策略来帮助新一轮退耕还林工作中的经济林建设顺利进行,具体如下:
3.1 加强部门间沟通协作,改善经济林建设的结构
首先相关部门应该积极的改善当前经济林的发展结构,使其更具完善性和正确性,才能培育出一些高质量的经济林。相关人员可以通过调研来充分了解当地所需的经济林树种,以及经济林栽种环境是否合适发展。只有选择合适的品种,才能保证经济林建设的顺利发展,应该尽量避免一些低产、低质的经济林。同时发改、财政、林业、国土、水利、扶贫等诸多领域和部门,须加强沟通协作,整合资源,集中资金,突出经济林建设成果,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产业、增加农户收入。此外还应该减少一些大陆品种的面积,实现四季种植,积极发展经济林产品的加工工作,这样才能使经济林产业不断的优化。
3.2 加强对经济林的监督,确保建设取得实效
在一个经济林项目推进或者实施的过程中,相关部门一定要加强对经济林建设工作的监督,及时避免因为领导失误或者没有正确考量当地的地理环境问题、所需品种信息,而出现低品质、低产量经济林情况的出现。另外,相关部门应该制定严格的经济林管理措施,使经济林管理有一定的规章制度,这样在管理时,才有一定的规范性,使其产品达到市场的要求,获得最佳经济效益。相关的部门还要完善相关的机制来保证经济林建设过程中的公开化和透明化,使经济林建设受到广大群众的监督,达到农民受益,企业得利的目标,这样才能保证经济林建设质量。
3.3 加强经济林品牌意识,大力扶持林业产业
相关部门应该加强经济林的品牌意识,拥有品牌的产品会更具竞争力,会取得更高的经济效益,真正体现经济林的意义。因此各部门应该通过活动来提高经济林的品牌意识,对于一些质量比较高的或者品牌效益较高的经济林产业,应该提出表扬,增强对其的资金支持,使其更加快速的发展。另外按照“大产业+新主体+新平台”的发展模式,着力在“抓有机、创名牌、育龙头、占市场、建平台、解难题”上下功夫,推动林产业从品种品质到品牌的提升。推进标准化生产经营,建立完善生产、加工、流通、销售全产业链的主导产业标准体系,加大推广实施力度。加快推进“三品一标”报审认定工作,创建名品名牌,绿色商标,争创中国驰名商标,提升昭通林产业品牌影响力、市场占有率和核心竞争力,为推动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奠定坚实基础。
1.优化环境,拓宽渠道,切实提高企业风险防范能力。一是积极加强政策宣传,指导和规范林业主导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强项目、资金管理及资金筹集等方面的政策指导,提高工程质量,确保资金使用规范高效。二是积极探索林产业保险与价格保护机制相结合的保障措施,争取尽快拟定支持企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出台,进一步加大企业扶持力度。三是创新林业产业贷款抵(质)押方式,加快“三权分置”改革落实,积极探索将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林权、林农住房财产前、集体资产股份等纳入抵押物范围,增强企业和林产业投入后劲。
结束语:在新一轮的退耕还林工作过程中,各部门应该从多方面进行方案以及策略的调整,才能使人民居住的环境问题不断改善。相关人员要格外注重新一轮的退耕还林工作中的经济林建设问题,才能够保证退耕还林建设中问题顺利解决。但是,以上的分析以及策略的探讨都要根据地区的具体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使经济林的建设能够发挥其真正的效益,让退耕还林的工作进行的更加迅速,这样才能保证我国的生态平衡。
参考文献:
[1]王朝琴. 新一轮退耕还林工作中的经济林建设分析[J]. 农家科技, 2018, 000(011):192.
[2]刘行波. 浅谈新一轮退耕还林工作中的经济林建设[J]. 中国林业产业, 2016(11).
[3]聂纪元. 黑龙江省新一轮退耕还林发展方向分析[J]. 防护林科技, 2018, 000(006):75-76.
[4]王军. 基层如何做好新一轮退耕还林项目建设工作的实践探究[J]. 农家参谋, 2019, 612(05):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