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丽萍
唐山市迁西县妇幼保健院 河北 唐山 064300
【摘要】目的:对奥硝唑合剂辅助填充治疗牙体牙髓病的疗效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48例牙体牙髓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比组和研究组,各24例。对比组只给予患者常规填充治疗,研究组在对比组基础上给予奥硝唑合剂进行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与对比组相比,研究组高(P<0.05)。结论:对牙体牙髓病患者,实施奥硝唑合剂和填充治疗进行联合医治,可有效加速患者康复,减轻疼痛感,提高临床疗效,对降低不良发生率亦有积极影响,值得在临床运用及大力推广。
【关键词】奥硝唑合剂;填充治疗;牙体牙髓病;临床疗效
牙体牙髓病是指发生在牙体或者牙髓上的疾病,主要包括有龋齿、牙髓炎、牙齿残缺等,临床上常常表现为牙齿疼痛,肿胀,牙齿残缺变色等,严重影响了患者牙齿的美观和生活的体验,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影响[1]。为进一步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我院就奥硝唑合剂辅助填充治疗牙体牙髓病的疗效进行探讨,详细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48例牙体牙髓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比组和研究组,分别24例。所有参与研究患者均伴随不同程度的牙齿疼痛和牙龈肿胀等情况,经检查后,均出现牙周间异常与牙根尖病变。对比组患者男女比例为15:9,年龄分布为18~65岁,平均(42.09±3.38)岁;研究组男女比例为13:11,年龄分布为19~64岁,平均(43.56±2.52)岁;患者都已了解此次实验的方法和目的,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备可比性。
1.2 方法
对比组只给予患者常规填充治疗:使用甲醛甲酚为患者实施1~4次暂时封存治疗,待患者临床症状消退后,使用常规填充剂对患者行牙根管永久性填充。
在对比组基础上,研究组给予奥硝唑合剂进行联合治疗:在樟脑酚棉球中加入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四川科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0399),行1至4次短暂封存治疗。
待患者临床症状得以消退后,按比例配制奥硝唑合剂和丁香油粘固粉,将其混合,做成糊状的根管填充剂,对牙根管行永久填充,最后使用磷酸锌水门汀垫底。
1.3观察指标
比较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评定标准:(1)治疗后,患者表示特别满意,主诉无任何牙齿不良反应,为显效;(2)治疗后,患者表示比较满意,主诉牙齿偶有不良反应,为有效;(3)治疗后,患者表示不满意,主诉临床症状无改变,为无效。(4)治疗总有效率为治疗显效率与治疗有效率之和。
1.4统计学分析
将数据输入SPSS20.0软件进行处理,x2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组24例患者,其中显效75%(18/24)、有效16.67%(4/24)、无效8.33%(2/24)、总有效率为91.67%(22/24);对比组显效为58.33%(14/24)、有效12.5%(3/24)、无效29.17%(7/24)、总有效率为70.83%(17/24),组间数据对比结果为x2=14.254,P=0.001,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随着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饮食习惯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然而,人们对牙齿正确清洁认识不足,牙体牙髓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并且伴随有年轻化的趋势[2]。其患病主要原因是厌氧菌所引致的感染,经过合理的治疗方案,患者通常可以痊愈,否则的话可能会发展为根尖脓肿和牙器官的丧失[3]。
临床针对牙体牙髓病患者多宽泛使用填充治疗,但抗菌效果不理想,使其临床疗效不尽如人意。奥硝唑合剂,作为硝基咪唑类衍生的第三代产物,成分中所含的地塞米松具备高效抗菌消炎效果,同时还可发挥其良好的免疫抑制功效,减轻实施填充治疗引发的不良反应;成分里的碘仿亦可降低细菌活跃性,起到抗菌灭菌的作用。用药完成后,药物中的抗菌成分会被还原为氨基和自由基,同时与细菌细胞里的受体进行联合,加快灭菌速度,使奥硝唑合剂运用于抑制、杀灭厌氧菌效果非常显著[4]。
综上所述,对牙体牙髓病患者,实施奥硝唑合剂和填充治疗进行联合医治,对加速患者康复并保证治疗有效率有积极影响,值得在临床运用及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吕玉琴.奥硝唑合剂辅助填充治疗牙体牙髓病临床疗效及预后[J].心理医生,2018,24(10):41.
[2]张加音,刘佳柏.奥硝唑合剂辅助填充治疗牙体牙髓病的临床价值[J].中国保健营养,2020,30(6):280.
[3]王红娜.奥硝唑合剂辅助填充治疗牙体牙髓病的效果分析[J].河南医学研究,2017,26(17):3168-3169.
[4]王金星.奥硝唑合剂辅助填充治疗牙体牙髓病临床疗效及预后分析[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7,4(6):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