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绍辉
平舆县中医院 外科 河南驻马店 463400
摘要:通过对肋上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进行研究,分析其在鹿角形肾结石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2月——2020年2月期间收治观察,共70例鹿角形肾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与对比组,研究组患者35例,对比组患者35例。研究组选用肋上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进行治疗,对比组选用肋下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进行治疗。收治后分别对两组鹿角形肾结石患者进行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调查。结果:研究组患者对于鹿角形肾结石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比组患者。两组之间比较存在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肋上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疼痛感,缩短术后恢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有效提高了患者治疗效果,患者对于该技术的满意度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肋上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鹿角形肾结石;应用效果
肾脏的鹿角形结石又被称作为肾脏铸型结石,它是一种比较特殊的结石类型,它的形成时间比较长,一般在数年甚至数十年左右。该症状的临床表现为反复腰痛,并且会有尿路感染的风险。鹿角形结石形成时间长,由于长时间存在于患者体内,又出现肾功能减退的情况。在目前临床治疗中,鹿角形肾结石仍是泌尿外科难度较大的手术之一。它的结石形状复杂,会给手术增加困难,在取石时非常考验医生的水平,同时该结石还存在易复发的特点。经皮肾镜取石术是近几年应用比较广泛的治疗肾结石的方式,有着创伤小、并发症少的优势。但由于结石的位置不用,不同的手术入路方式对治疗效果这有不同的影响。肋上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更适用于鹿角形肾结石,在我院通过该技术的患者,有效降低了的疼痛情况,患者的满意程度非常高。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2月——2020年2月期间收治观察,共70例鹿角形肾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与对比组,研究组患者35例,年龄28—68岁,平均年龄(38.5±8.5)岁,选用肋上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进行治疗。对比组患者27例,年龄30—67岁,平均年龄(40.5±7.5)岁,选用肋下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进行治疗。研究组与对比组患者基本资料、身体情况并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1.2.1研究组
研究组选用肋上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患者的姿势应选择俯卧,将患者的腰部垫高,通过B超帮助定位在12肋之上,从腋后线穿刺至肩胛线位置,观察是否有尿液流出,如果有则说明穿刺成功。接着将导丝置入其中,在穿刺的部位做出0.5厘米左右的切口,将金属扩张器沿着导丝开始扩张,每次增加F2,直至到F24结束,此时通道建成。利用超声技术将结石击碎呈石屑,击碎完成后取出。在手术结束后,检查患者体内结石残留情况,保障清除干净,对于未清除干净的结石,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观察是否要进行另外的通道取出结石。手术后在侧留置F14肾造瘘管以及F5双J管,及时观察患者的引流情况。
1.2.2对比组
对比组患者选用肋下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进行治疗,患者的姿势永阳选择俯卧,将患者腰部垫高,利用B超确定位置,引导F12肋下,从腋后线穿刺至肩胛线部位,将针芯拔出后,观察是否有尿液流出,如果有说明穿刺成功。接下来的手术步骤同研究组相同,也需要在侧留置F14肾造瘘管以及F5双J管,及时观察患者的引流情况。
1.3观察指标
本次临床研究选取的观察指标包括:①研究组、对比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②研究组、对比组患者的住院时间;③研究组、对比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
1.4统计学意义
本研究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计量资料用(+s)进行表示,采用t进行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X2进行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研究组、对比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
根据判定标准进行数据统计,研究组35例鹿角形肾结石患者在肋上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时出血量为(83.25±7.33)。对比组35例鹿角形肾结石患者在肋下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时出血量为(128.36±5.88)。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对比组患者。两组之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数据见下表1所示。
2.2研究组、对比组患者的住院时间
根据判定标准进行数据统计, 研究组35例鹿角形肾结石患者的住院时间为(6.5±1.3)。对比组35例鹿角形肾结石患者的住院时间为(13.8±2.5)。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术后恢复时间明显低于对比组患者。两组之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数据见表2所示。
2.3研究组、对比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
研究组鹿角形肾结石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8.6%,对比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1.4%,通过对比发现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优于对比组患者。研究数据见表3所示。
3 讨论
鹿角形肾结石的形状复杂,会给手术增加困难,在取石时非常考验医生的水平,同时该结石还存在易复发的特点,因此是泌尿外科难度较大的手术之一。近年来经皮肾镜取石术在肾结石治疗中应用越来越广泛。肋下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是在患者肾后组中下盏建立通道,但是鹿角形肾结石大多分布在整个肾盏内,要想击碎靠下盏的结石就需要将硬镜进行多次调整,这种反复性容易导致肾皮质破损撕裂,导致出血现象,并且清除碎石的难度也会增加,通常不能靠单道完成。因为难度的加大,手术时间相对会更久,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的影响。而肋上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能够有效解决这些问题,通过本次研究我们发现,研究组35例鹿角形肾结石患者在肋上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时出血量为(83.25±7.33),住院时间为(6.5±1.3),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8.6%,三项结果均优于对比组患者。由此可见,无肋上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在鹿角形肾结石治疗中临床效果更好。它的手术损伤更小,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可以促进患者的恢复时间,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患者对于该治疗方式的满意度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钊.肋上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在鹿角形肾结石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中国疗养医学,2018,027(008):833-834.
[2]朱银松.肋上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鹿角形肾结石的临床分析[J].东方食疗与保健,2017,000(002):104-106.
[3]彭荣军,李友新,胡千华.肋上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鹿角形肾结石临床效果分析[J].健康大视野,2018,021(018):449-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