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护理干预对心肺复苏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研究

发表时间:2020/10/13   来源:《健康世界》2020年第17期   作者:杨会梅 李红梅 陈全红
[导读] 目的讨论急诊护理干预对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后康复情况的影响
        杨会梅 李红梅  陈全红
        陕西省凤翔县医院    陕西 宝鸡   721400
        摘要:目的讨论急诊护理干预对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后康复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治疗的心脏骤停的患者120例,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在实验组中使用急诊护理干预,在对照组中使用常规护理干预。结果:试验组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行比较,对照组低于试验组,差异上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两组别进行物质生活、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健康等生活质量评分的比较,试验组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的护理满意度远比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两组之间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心肺复苏患者实施急诊护理干预可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康复效果,减轻患者烦躁焦虑情绪,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更好地维持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心肺复苏;急诊护理干预;安全性;康复效果
        如果发生心脏骤停,心肺复苏属于比较有效急救方法,主要应用在心脏骤停比较紧急情况,一旦操作错误,会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直接威胁,因此,心肺复苏不仅可以提升恢复效果,而且可以通过快速抢救方式保证患者生命安全。在患者急救过程,急救护理干预的应用,可以提升患者康复效果,同时降低并发症,全面监测各项生命指标,有利于发现患者并发症,从而选择相应措施进行治疗,加快患者身体康复速度。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治疗的心脏骤停的患者120例,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在实验组中使用急诊护理干预,在对照组中使用常规护理干预。其中,实验组60例患者中有女性29例,男性31例,平均年龄为54.9岁。对照组60例患者中有女性30例,男性30例,年龄的平均数为55.1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无差异符合统计学对比要求(P>0.05)。
        2.方法
        对照组患者在心肺复苏后进行常规护理,具体内容为:对患者生命体征、病情状况等进行密切观察,严格遵医嘱进行心电图监护、按时按剂量用药等。试验组患者在心肺复苏后进行急诊护理干预,具体内容为:(1)环境指导:急诊护理人员需要对病房温度、湿度等进行及时调整,尽可能避免环境导致的不良刺激,提供给患者温馨、舒适的休息环境;(2)心电监护干预:尽管心肺复苏已经成功,但病情危重依然需要对生命体征进行密切观察,确定患者有无异常情况存在,及时发现和处理实性早搏、传导阻滞等。巡视监护次数需要适当的增加,发现意外即刻处理;(3)脑部复苏干预:待完成心肺复苏后,需调控室内温度至19℃的标准,叮嘱家属为患者的额头、颈部进行湿毛巾冷敷,以降低脑部氧代谢率,同时降低脑部组织再灌注;(4)心理干预:接受心肺复苏的患者,其身心创伤较大,很容易表现出焦虑、抑郁、烦躁等负性情绪。护理人员同患者之间需要保持良好的交流沟通,对其负性情绪进行疏导和抚慰,介绍疾病相关知识和注意要点,叮嘱患者家属监督指导患者的饮食、运动锻炼等,列举取得良好治疗效果的病例,帮助患者树立治愈疾病的信念和决心;
        3.观察指标
        (1)护理后,对患者心理状况、心率与动脉压进行观察。(2)NIHSS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高,代表患者神经功能缺损严重,GCS评分(格拉斯哥昏迷指数)较低,代表患者昏迷程度严重。(3)统计患者不良反应,主要包括:情绪烦躁、记忆力差、反应迟钝等。
        4.统计学分析
        此次研究中,选择SPSS22.0版本的统计学软件处理两组数据,计数资料、计量资料进行表示时各用的为百分率(%)、(_x±s),而对比各用的为χ2检验、t检验,P<0.05可证明存在统计学差异。
        二、结果
        1.两组治疗效果情况 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别较大(P<0.05)。详见表1。
        
             
        2.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情况 实验组患者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别较大(P<0.05)。详见表2。
             
        三、讨论
        在患者急救护理中,以常规护理方式提供服务,仅按照医嘱观察各项生命体征,尽管可以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但仍然会导致患者身体组织器官损伤,在患者康复方面缺少有效措施。因此,对心肺复苏后患者进行治疗,科学选择护理措施,可以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例如:急诊护理干预,属于比较有效护理措施,在促进患者早日恢复健康中发挥重要作用,具体包括:(1)向患者予以心肺复苏处理后,全面掌握患者生命体征、病情变化,如果患者面临危险事件需要及时告知医生,针对病情进行相应治疗,预防发生不良反应。另外,强化患者脑部复苏,可以降低大脑的周边温度,控制组织对于氧代谢率,避免再灌注伤害,使其具有较高治疗效果。(2)向患者营造舒适修养环境,控制病房温度、湿度,维持良好空气流通状态,可以显著提升治疗与护理效果,加快患者康复速度;向患者予以心理护理,为其讲解疾病知识内容,同时予以安慰、鼓励,可以帮助患者正确树立疾病治疗信心,以加快患者恢复速度。通过本研究可见,将急诊护理干预应用于心肺复苏后患者,可以显著提升患者护理效果,在提高患者康复效果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心肺复苏患者实施急诊护理干预可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康复效果,减轻患者烦躁焦虑情绪,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除了可以降低并发症之外,还能促进患者早日恢复,使其具有较高依从性,改善患者治疗、护理效果。
        参考文献
        [1]陈琼,杨月玲,戴浦娟.急诊护理干预对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后康复的影响[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8,8(17):91-93.
        [2]吴洁,侯丽.急诊护理干预对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后康复情况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1(20):185-186.
        [3]付婷婷,雷林芳,杨瑜,等.急诊护理干预对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后康复情况的影响[J].名医,2019,08(08):20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