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规可以检查出哪些疾病

发表时间:2020/10/13   来源:《健康世界》2020年第17期   作者:唐玉梅
[导读] 血常规是医学检查中最为常见的检查项目,血常规检查提供的多个指
        唐玉梅
        四川省凉山州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  四川 凉山 615000
        血常规是医学检查中最为常见的检查项目,血常规检查提供的多个指标,可以为医生判断患者病情提供重要依据。在临床中,大多数疾病均需联合诊断,但有一部分疾病,却可以依靠血常规检查判断出来。对于人体血液当中的红细胞,白细胞以及血小板等进行检测,是医学临床上诊治较为基础也是十分重要的检查环节。通过检测人体的血常规,能够将人体的血液型病症和炎性反应的发展过程显示出来,在医学临床病症的检测和诊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血常规是一种医学临床上普遍应用的基础检查手段,检测血常规,能够发现人体中血液细胞的体积,数量和比例等状况,可以在现阶段为相关病症的诊治中提供相关根据。
        目前,大多数人们在医院中就诊时,如果就诊者出现腹痛、发烧、乏力、腹泻、脸色苍白以及瘀血情况时,相关医师都会开取血常规检验单。我国在最近几年正倡导科学治疗,在合适的情况下合理应用抗生素,针对相关病症的就诊和治疗比较科学的一种手段,便是施行化验以及问诊结合。一些医院还会配置相关医疗器械和设备,如生化分析仪,心电图机,血液分析仪和微量元素分析仪器等等,确保在进行病症诊治的过程中,将科学理论付诸实践。我国的医学专家表示,进行血常规的各项检查,能够对患者本身的基础状况进行了解,还能够在身体发生相关病症前兆前,尽早发现有关病症,如果检测结果和正常数值差异或高或低,都表明患者可能罹患相关类病症。
        那血常规究竟可以查出哪些疾病呢,我们可以一起来看看。
        一、血常规常见指标:
        1.红细胞。红细胞的作用是输送氧气以及二氧化碳,如果检测受检者体内的红细胞数值要低于正常人,表明受检者处于贫血的情况,其病症表征为气短,头晕,疲倦,脸色苍白,食欲下降等相关病症情况。
        2.白细胞。白细胞总数值提高或是降低,是受中性粒细胞数量的影响,而淋巴细胞在数量上的变化也会导致白细胞的改变。
        3.血红蛋白。血红蛋白是红细胞的主要部分,红细胞的输送作用是依靠血红蛋白进行的。医学上按照血红蛋白减少的程度,能够把贫血归为轻度,即男性体内血红蛋白每升小于一百二十克,女性一百一十克:中度,即体内血红蛋白每升小于九十克;重度是体内血红蛋白每升小于六十克。
        4.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占白细胞总数的百分之二十到百分之四十。淋巴细胞绝对增多,大多数表明患者存在病毒性感染,如水痘、流行性腮腺炎以及风疹等。淋巴细胞绝对减少见于免疫缺陷病如HIV感染、流行性感冒恢复期、药物治疗如环磷酰胺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5.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占白细胞总数的百分之五十到百分之七十,其主要的作用是消灭入侵人体内的一些细菌等微生物以及身体坏死的细胞。中性粒细胞数值的提升,表明患者身体一部分存在化脓性细菌感染,而中性粒细胞数值的降低,表明患者可能罹患全身类病症、病毒感染以及血液系统病症等。
        6.血小板主要是起到止血的作用,患者体内血小板数值的降低,可能引起患者流鼻血、月经多以及牙龈出血等病状情况,严重者会呕血,黑便甚至脑出血。许多全身类的病症,血液病症以及肿瘤都会造成患者体内血小板数值的降低。

          血常规化验主要有三个指标:白细胞、红细胞以及血小板。若在检验中存在三类血细胞数量的改变,需要患者进一步检查来明确检测结果。


        如果患者检测血常规存在异常,常常提示患者的健康出现了问题,血常规检测是诊治很多存在感染性病症的一种重要手段,比如患者体内白细胞数值的增多,表明患者可能感染细菌,血小板和白细胞数量的减少,一般代表病毒感染。比如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减少,表示患者可能贫血、失血过多等。

         二、检查指标的临床意义及对应病症:
         1、细菌感染:首先,血常规在临床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作用,是指导患者是否有细菌感染,检查结果提示白细胞比较高,血液里以中性粒细胞为主,而且CRP比较高,就属于细菌感染。血常规检查为儿童腹泻,感冒,发烧,咳嗽等疾病提供指导意义,做到不滥用抗生素,能吃药不打针。对我国儿童用药健康有很大意义。
         2、病毒感染性:医生通常都是根据血常规检查结果,以及患者的症状,来判断到底是细菌感染还是病毒感染。判断是否有病毒感染,需要结合白细胞、中性粒细胞以及淋巴细胞的情况。如果白细胞数量低,血液中以淋巴分类为主,并且CRP偏低的话,提示出现了病毒感染。如果患者有发热、发炎症状,在血常规检查中白细胞偏低,中性粒细胞偏低,而且C反应蛋白比较少的话,也会考虑是病毒感染。但是血常规并不能具体查出属于哪种病毒感染,需进一步检查。
         3、血液类疾病:血常规能诊断贫血、白血病类疾病,观察造血系统等。罹患相关血液系统病症的患者在初期的有关病症情况还不是很明显,大多表现在患者会时常感到食欲下降,疲劳乏力,心慌气短,容易流鼻血,骨头酸痛等等,部分患者还会存在感冒的病症情况。有关医师表明,初期的相关血液系统病症会和一些基础性病症混淆,患者无法正确辨识其罹患的有关病症,因此,患者应当在其身体出现不适或是在进行健康体检的过程中,测验血常规。血常规对血液疾病的检出有着极大临床意义。随着新时代高速发展,各类血液疾病高发,特别是儿童白血病。在儿童群体中,白血病是十分普遍的一种恶性肿瘤,又称“血癌”。白血病分急性和慢性两种,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儿童罹患的白血病为急性白血病,且两岁到七岁的儿童罹患白血病的几率更大。儿童白血病在医学临床上的表征有出血,进行性贫血,肝脾淋巴结肿大以及发热等。需要特别关注,一些患有白血病的患儿在初期的相关病症情况并不明显,儿童家长会忽略相关问题,如孩子的活动速度迟钝,且大部分时间懒惰,食欲下降等。一些患者的病症起因是关节疼痛以及骨头疼痛,医学临床上大多认为此为风湿性关节炎。一些患者的病症表征是呕吐,发热以及头痛,在这种情况下,患者的腮部肿大,容易被误诊为腮腺炎。所以,针对不明的因素,如出血,发热,骨头关节疼痛,淋巴结肿大以及贫血等,需要时刻注意。还有一些血小板减少,比如药物引起的血小板减少或者过敏性紫癜等也可以通过血常规检查判断出来。
         4、恶性组织肿瘤:现代社会生活压力大,人们患恶性肿瘤的概率也是日渐升高,但是,许多肿瘤在初期并没有特殊体征出现,导致患者错过最佳的治疗时间,人们体检往往会做血常规检查。在血常规检查中的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时,常提示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鼻咽癌、肺癌以及宫颈癌等。这为患者抢得了一个治疗时间。但是一般的血常规并不能直接作为恶性肿瘤的直接判断,需要结合临床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血常规检查作为现阶段医疗检查中,创伤小,出结果快,且限制性小(如不要求空腹、不配合婴幼儿可采取肢端血液等)的一种常规检查,对医生判断疾病,对患者疾病预后判断,对国家医疗政策推进,都有着极大的作用。血常规能为疾病的治疗方案提出意见,特别是在现阶段对儿童用药提供指导。
        三、血常规的现状及局限性
    血常规检验,作为检验科的基础部分,是在身体检验过程中较为重要而又常见的一项检查,由于这项检查与居民的身体健康息息相关,随着医疗系统的深化改革,网络信息的飞快更新,成为了人们关注的重点问题。现阶段精密的仪器为检查的结果保障了准确性,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我们的血常规检查项目也为诊断提供了更多的数据。但是,人类的生理结构,外界因素的干扰,都有可能对结果造成影响。作为医疗工作者,并不能仅凭借一张血常规单子去武断下结论,做诊断。还应结合临床实际,患者身体状况,以及其他检查数据,做一个综合的分析,让血常规检查的作用最大化。相信随着科技发张,血常规也能为人类与疾病抗争做出更多的贡献。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